現代中藥典籍摘錄
(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古代中醫典籍摘錄
宣散風熱,清利頭目薄荷辛涼,辛以發散,涼以清熱。清輕涼散,為疏散風熱常用之品,可用於治療風熱感冒或風溫初起,邪在衛分,頭痛,發熱,微惡風寒者。
《醫學衷中參西錄》提到「其力能內透筋骨,外達肌表,宣通臟腑,貫穿經絡,服之能透發涼汗,為溫病宜汗解者之要藥。」溫病發汗用薄荷,猶傷寒發汗用麻黃也。
內服小量薄荷能引起皮膚毛細血管擴張,促進汗腺分泌,增加散熱,因而有發汗解熱作用。這一作用可能是通過興奮中樞而實現的。同屬植物圓葉薄荷精油和歐薄荷精油都能降低小鼠和大鼠的體溫。
薄荷清熱解毒的功效,具有「利咽」作用,可能與其抗菌作用、抗病毒作用、對咽喉粘膜的局部刺激作用以及減少泡沫痰形成等作用有關。
薄荷醇能減少血液中皂貳的泡沫,用於支氣管炎時能減少呼吸道的泡沫痰,使有效通氣道增大。鼻炎、喉炎使用薄荷醇可使痰液稀釋易排出。表現出利咽作用,可以改善咽喉腫痛。
薄荷具有透疹之功,可用於麻疹不透,風疹強癢。這可能與其具有擴張皮膚毛細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汗腺分泌,抑制病原微生物等藥理作用有關。
體外實驗表明,薄荷煎劑對金黃色及白色葡萄球菌,甲型及乙型鏈球菌,卡他及腸炎球菌,福氏痢疾、炭疽、白喉、傷寒、綠膿、大腸、變形桿菌,白色念珠菌,陰道滴蟲,均有抑製作用,薄荷腦有很強的殺菌作用。
薄荷煎劑對孤兒病毒亦有抑製作用。歐薄荷(M.piperita)水提物,經雞胚實驗證明,對單純瘛疹病毒、牛瘡病毒、Semliki森林病毒和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均有抑製作用,但對流感病毒A和B無效。
圓葉薄荷和歐薄荷的精油能明顯延長戊巴比妥鈉誘導的睡眠時間。自發活動測定也顯示,這兩種精油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抑制作用。
薄荷醇對戊巴比妥的中樞抑製作用有一定的量效關係,含4.5%薄荷醇的戊巴比妥溶液可使小鼠的入睡時間明顯縮短,急性死亡率增加,但對睡眠的持續時間無明顯影響。
《本草新編》:「薄荷,不特善解風邪,尤善解憂郁。薄荷入肝膽之經,善解半表半里之邪,較柴胡更為輕清。」
《本草求真》提到:「功專入肝與肺,古方逍遙,用此以為開鬱散氣之具。」薄荷的疏肝解鬱之功,與其對肝膽及胃腸、子宮平滑肌功能的影響關係密切。
薄荷注射液皮下註射對四氯化碳造成的大鼠肝損害有一定對抗作用,使肝細胞的腫脹、變性、壞死等病理變化明顯減輕,血清谷丙轉氨酶活性明顯降低。
給大鼠灌服薄荷醇3~4小時後,膽汁排出量增加約4倍,隨後減少。給同等劑量薄荷酮5小時後,膽汁排出才達高峰,增加50%~100%。薄荷的丙酮或50%甲醇提取物,可顯著增加膽汁酸的分泌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