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Mentha haplocalyx Briq. Mentha haplocalyx Mentha, Field Mint, Peppermint
- 別名:薄苛,水益母,接骨草,夜息花,蕃荷菜,菝藺,貓兒薄苛,仁丹草,升陽菜,吳菝藺,蔢荷,香薷草,南薄荷,夜息藥,魚香草,見腫消,野薄荷,吳菝蕑,土薄荷,菝蕑
- 藥品來源:本品為唇形科薄荷屬植物薄荷的乾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莖葉茂盛或花開至三輪時,選晴天,分次採割,曬乾或陰乾。
- 道地藥材:華北地區, 江蘇, 浙江, 江西, 華東地區, 西南地區, 華中地區, 華南地區
- 生長環境:路邊, 溝旁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4-11-18
薄荷的傳統功效
1. 發汗解表
薄荷,作為其發汗解表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其機理與現代藥理學也有部分吻合。
《神農本草經》指出薄荷「味辛,氣清鬱香竄,性平」,並強調其「力能內透筋骨,外達肌表,宣通臟腑,貫串經絡,服之能透發涼汗」。此處已明確點出薄荷的發汗作用,並說明其藥力可以到達肌表,驅散外邪。 《本草綱目》則更精闢地總結其功效為「辛能發散,涼能清利,專於消風散熱」,認為其對於頭痛、頭風、以及各種外感熱證都有良好的療效。 《藥品化義》進一步闡述薄荷「通利六陽之會首,祛除諸熱之風邪」,說明其藥性輕清,擅於疏通頭面經絡,清熱解表。
《神農本草經》中另有一段論述耐人尋味:「薄荷之涼,大有似乎豆蔻輩,原能寬中理氣,消導順降者也。特其芳烈外發,不似豆蔻輩內藏,所以重在散髮,而治內不專耳。」這段話說明瞭薄荷雖然也具備一定的理氣作用,但其主要功效還是表現在發散解表上,這與其他芳香化濕藥有所不同。 多部本草書如《新修本草》、《日華子諸家本草》、《滇南本草》等,也記載薄荷能治療各種風寒感冒、頭痛發熱等外感疾病,佐證了其發汗解表之效。
綜上所述,古籍中對薄荷發汗解表功效的描述,多從其辛涼的藥性出發,認為其能通過發散肌表之邪氣來達到治療目的。 薄荷的發汗作用,並非如麻黃般峻猛,而是輕清透達,這也是其作為解表藥物的一大特點。
2. 清熱解毒
薄荷,在古代醫籍中被廣泛記載,其清熱解毒之效,主要體現在其辛涼的藥性。
《本草綱目》明確指出薄荷「辛能發散,涼能清利,專於消風散熱」,可治頭痛、頭風、眼目、咽喉等症,以及小兒驚熱、瘡疥等,說明其清熱解毒的功效涵蓋了表裡兩方面。其「辛能發散」指其揮發性成分能疏通經絡,將體內邪熱之氣發散出來;「涼能清利」則指其寒涼之性能清解體內鬱積的熱邪。
《藥品化義》更進一步闡述了其清熱解毒的機理:「通利六陽之會首,祛除諸熱之風邪」。「六陽之會」指頭面部,薄荷善於走竄頭面,故能治療失音、口齒、咽喉等症。同時,它還能消散肌表之熱,治療浮腫、背痛等。由此可見,薄荷清熱解毒的範圍廣泛,從表層的風熱邪氣,到內在的鬱熱,都能有效作用。
《神農本草經》及其後續註解則從不同角度闡釋薄荷的功效。例如《本經續疏》指出薄荷雖有清熱作用,但更強調其疏通經絡、達表散邪的能力,能將表裡之邪氣一併清除。而《神農本草經》本身則提到薄荷能透發涼汗,是溫病宜汗解之要藥,也能治療因肝氣膽火鬱結引起的疼痛,以及各種風火鬱熱之疾,甚至霍亂等症。
綜上所述,歷代醫家對薄荷的清熱解毒功效多有論述,其作用機理主要在於辛能發散,涼能清利,並能疏通經絡,達表散邪,從而達到清熱解毒之效,應用範圍也相當廣泛。 需要注意的是,古代醫籍記載的功效,需結合現代醫學知識與臨牀經驗綜合分析。
3. 散風熱
薄荷,其散風熱之功效在歷代醫籍中多有記載,其機理主要在於其辛涼的藥性。
《本草綱目》明確指出薄荷「辛能發散,涼能清利,專於消風散熱」,認為其是治療頭痛、頭風、眼目、咽喉、口齒等風熱病症的要藥,並可用於小兒驚熱及皮膚病。 這說明薄荷的散熱功效體現在其能疏通經絡,驅散體表風熱之邪。
《藥品化義》則進一步闡述薄荷「通利六陽之會首,祛除諸熱之風邪」,強調其輕清上行之特性,善於治療頭面部的風熱病症,例如失音、口齒、咽喉腫痛等。 其「善走肌表」的特性,更使其能有效消散肌膚之熱,治療背痛等症狀。此處更著重薄荷在疏通經絡,宣洩鬱熱方面的作用。
《神農本草經》及其後續註釋則從不同角度論述薄荷的功效。 《本經續疏》認為薄荷雖能寬中理氣,但其芳烈外發的特性,使其更擅長於散發外邪,治療表裡俱病。 《神農本草經》本身則強調薄荷「透發涼汗」的功效,使其成為治療溫病的要藥。 這說明薄荷的散風熱作用,不侷限於驅散表邪,還能通過發汗幫助機體排出內在的熱邪。
綜上所述,歷代醫家對薄荷散風熱功效的認識,不僅體現在其辛散之性所具備的疏風解表作用,更體現在其輕清上行,透達表裡,以及發汗解熱等多方面的功效,共同構成其獨特的散風熱機理。 其運用也因應不同病證,有所側重。
4. 除穢氣障氣
薄荷,古籍中屢屢提及其「除穢氣障氣」之效,其機理主要在於其辛涼的藥性。
《神農本草經》記載薄荷「味辛,氣清鬱香竄,性平」,並指出其「善消毒菌,逐除惡氣,一切霍亂痧證,亦為要藥」。此處強調薄荷的辛香之氣能穿透肌表,並具有消毒殺菌的功效,故能驅除體內導致不適的「穢氣」。 《神農本草經疏》更進一步說明,薄荷「辛香通竅」,因此能有效治療「腹脹滿、霍亂」等因氣滯不通而引起的疾病,這些病症也往往伴隨著穢氣。
《藥品化義》則從氣機的角度闡述薄荷的功效:「取其性銳而輕清,善行頭面,…善走肌表,用消浮腫,散肌熱,除背痛,引表藥入營衛以疏結滯之氣。」這說明薄荷能疏通經絡,使氣血運行通暢,從而將體內鬱結的穢氣排出體外。 此外,多部典籍,如《新修本草》、《日華子諸家本草》等,也記載薄荷能治療「惡氣腹脹滿」、「心腹脹」等症狀,進一步佐證其「除穢氣障氣」的功效。
總而言之,古籍中關於薄荷「除穢氣障氣」的記載,多指向其辛涼的藥性以及其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以及消毒殺菌的功效,使其能有效地驅除體內鬱滯之氣,改善相關病症。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典籍對於薄荷藥性的描述略有差異,但其「除穢氣障氣」的功效則得到了廣泛的認可。
5. 消暑
古籍記載中,薄荷的消暑功效,主要體現於其「辛能發散,涼能清利」的藥性。這一點在多部醫學典籍中都有提及。《本草綱目》明確指出薄荷「專於消風散熱」,並列舉其治療頭痛、頭風、眼目、咽喉等熱症的功效,以及在治療小兒驚熱方面的應用。 《藥品化義》則更進一步闡述了薄荷「通利六陽之會首,祛除諸熱之風邪」的作用機理,強調其輕清、善行頭面,能有效散發肌膚之熱,甚至能引導藥物深入肌體,疏通經絡。
《神農本草經》及其注釋《本經續疏》對薄荷的消暑作用也有著獨到的見解。《本經續疏》認為薄荷的清涼之性,類似於豆蔻,具有理氣、消導的功效,但其「芳烈外發」的特點,使其更擅長於散發表邪,治療表裡同病。而《神農本草經》本身則強調薄荷能「透發涼汗」,是溫病宜汗解的重要藥物,能治療因風火鬱熱引起的各種疾病,如頭痛、目疼、咽喉腫痛等。
其他典籍如《藥性論》的「去憤氣,發毒汗」,《千金食治》的「闢邪毒,除勞弊」,以及《滇南本草》中記載的治療傷寒頭痛、霍亂吐瀉等功效,都從不同角度佐證了薄荷消暑的效用。這些古籍記載雖未明確使用「消暑」一詞,但其所述之症狀,多與暑熱相關,例如中暑引起的頭痛、煩渴、發熱、汗出等,而薄荷的清熱解表作用,正是針對這些症狀的有效療法。總體而言,歷代醫家對薄荷消暑功效的認可,奠定了其在夏季防暑降溫方面的應用基礎。
6. 疏肝解鬱
薄荷,其疏肝解鬱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並非憑空臆斷。 讓我們從歷代醫家論述中,探究其機理。
《本草新編》明確指出:「薄荷,不特善解風邪,尤善解憂鬱。用香附以解鬱,不若用薄荷解鬱之更神。」 此處將薄荷的解鬱作用提升到超越香附的地位,可見其功效之被重視。 其解鬱機制,可能與其「氣味辛涼,功專入肝與肺」有關(《本草求真》)。肝主疏泄,情志不暢易導致肝氣鬱結,而薄荷辛香走散,能疏通肝氣,使氣機得以運行,從而達到解鬱的效果。 《湯液本草》也提到「薄荷能搜肝氣」,進一步佐證了此點。
《神農本草經》記載薄荷「善調和內傷,治肝氣膽火鬱結作痛」,說明其不僅能疏解肝鬱之氣,更能平息因肝鬱而導致的膽火。 此處的「肝氣膽火鬱結作痛」,正是肝鬱的重要表現,如胸脅脹痛、情緒煩躁等。
《本草求真》中提到古方逍遙散使用薄荷「以為開鬱散氣之具」, 這也說明古人早已認識到薄荷在疏肝解鬱方面的作用,並將其運用於臨牀實踐。 逍遙散針對肝氣鬱結所致的諸多症狀,薄荷作為其中一味藥物,發揮著疏肝解鬱、調和氣血的重要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本草求真》也提醒「所用不過二、三分為止,恐其有洩真元耳」, 說明用量需謹慎,不可過量。
綜上所述,歷代醫家對薄荷疏肝解鬱功效的論述,從不同角度印證了其臨牀應用價值。 其辛涼的特性,使其能疏通肝氣,平息肝火,從而達到解鬱的效果,但需遵循醫囑,適當用量。
7. 透疹
薄荷在古代醫籍中,被廣泛記載具有透疹功效,主要源於其辛涼的藥性。諸多典籍論述了其發散風熱、疏通經絡的特性,間接或直接地說明瞭它在疹子發出的過程中的作用。
《神農本草經》稱薄荷「味辛,氣清鬱香竄,性平」,「其力能內透筋骨,外達肌表,宣通臟腑,貫串經絡,服之能透發涼汗」。這段描述直接點明瞭薄荷的透表作用,能促進汗液排出,對於因外感風熱引起的疹子,具有幫助疹子透發的功效。其「能透發涼汗」,正是透疹的重要機制。
《本草綱目》中提到薄荷「辛能發散,涼能清利,專於消風散熱」,並列舉了其治療頭痛、頭風、小兒驚熱及瘡疥等症。這說明薄荷不僅能清熱解表,也能有效治療皮膚病,而疹子本身就屬於皮膚病的一種,因此薄荷的清熱解表作用自然能幫助疹子順利排出。
《藥品化義》則強調薄荷「善行頭面,善走肌表,消浮腫,散肌熱」,這進一步說明薄荷能快速到達肌膚表層,疏通經絡,促進疹子透發。
《本草綱目》更直接指出薄荷能治療「風瘙癮」,「風瘙癮」指的是風疹,這更明確地肯定了薄荷在治療疹子方面的功效。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對薄荷透疹功效的記載,多從其辛涼的藥性和發散、透表、清熱解毒的特性出發。薄荷能疏通經絡,促進汗液排出,協助疹子順利透發,故而成為治療疹子的有效藥物。 需注意的是,不同體質及病症,用藥應謹遵醫囑。
8. 降氣
薄荷,在古代醫籍中被廣泛記載,其「降氣」功效並非單純意義上的降逆氣,而是通過多種途徑達到舒暢氣機的效果。此功效並非薄荷的專長,而是其其他功效的副產物,需結合其整體藥性理解。
《神農本草經》中提到薄荷「味辛,氣清鬱香竄,性平」,並非明確指出其「降氣」功效。但《本經續疏》卻以獨特的視角詮釋了薄荷在某些情況下的「降氣」作用。它認為,若脹滿由於吐瀉所致,或宿食停滯,則需消導順降。薄荷雖非專門的理氣藥物,但其清涼之性,如同豆蔻般能寬中理氣,消導順降,尤其在邪氣或宿食既已內擾,又表裡同病的情況下,薄荷能內解其結,外達其根,使表裡之邪氣得以清除,達到「降氣」的效果。此處的「降氣」指的是疏通氣機,而非針對上逆之氣。
《藥品化義》則從薄荷的辛散和清涼特性切入,指出其能「通利六陽之會首,祛除諸熱之風邪」。它能疏散頭面之熱,引導壅滯之熱外出,並能消散肌表之熱,這也是一種間接的「降氣」作用,透過疏通經絡,使氣機得以宣暢。
《新修本草》更直接提到薄荷能「治惡氣腹脹滿,霍亂,宿食不消,下氣」。這裏的「下氣」應理解為促進氣機下行,疏通停滯,而非治療氣逆。其他醫籍如《日華子諸家本草》、《本草圖經》等也提及薄荷能治「心腹脹」、「頭風」等,這都與其疏通經絡,使氣機暢達有關。
總而言之,薄荷的「降氣」功效,並非其主要功效,而是其辛涼解表、疏通經絡等功效的綜合表現。在特定病症下,其能幫助疏解氣機,使之趨於平和,但需謹慎使用,不能將其視為專門的降氣藥物。
9. 止血
綜觀歷代本草典籍,薄荷雖非以止血為主要功效,但其散風熱、清利之性,在特定情況下,亦可起到輔助止血的作用。此作用並非直接止血,而是透過疏通經絡、清熱解毒,間接達到控制出血的目的。
《藥性論》記載薄荷「破血止痢」,此處的「破血」並非指破壞血液,而是指疏通瘀滯之血,對於因熱毒壅滯導致的出血,例如腸風血痢,薄荷的清熱解毒作用能使瘀血得以疏通,從而達到止血的效果。此功效與其「辛能發散,涼能清利」的藥性密切相關,能使體內熱毒之氣得以宣洩,減輕出血症狀。
《本草求真》提到薄荷用於「腸風血痢」,但強調「不敢多用,所用不過二、三分為止,恐其有洩真元耳」。這說明薄荷止血作用的侷限性,其清熱解毒之力雖能輔助止血,但過量使用可能傷及正氣,反而不利於止血及身體恢復。
《本草正義》中提及薄荷外用於風熱生瘡,能「涼入肌膚,立能止痛」。此處「止痛」可能也包含了對輕微出血的輔助止血作用,因其清熱解毒作用能減輕炎症,從而緩解疼痛和出血。
總而言之,古代典籍中關於薄荷止血的記載,多與其清熱解毒、疏通經絡的作用相關,並非其主要功效,且用量需謹慎。其止血作用主要體現在治療因熱毒引起的出血性疾病,例如腸風血痢等,並多以輔助治療為主,而非單獨使用。 需注意的是,對於嚴重的出血情況,仍需尋求專業醫生治療。
薄荷的古代典籍
薄荷的現代功效
1. 緩解壓力
薄荷性微寒,味辛涼,入肝、肺經。古籍《本草綱目》記載,薄荷「清頭目,利咽喉,辟邪惡」。現代研究表明,薄荷含有薄荷油、薄荷醇、薄荷酮等成分,具有舒緩神經和放鬆身心的作用,可以幫助緩解焦慮、緊張和壓力。
2. 改善皮膚健康
薄荷稟氣清冽通達,性善走竄,具有疏風清熱,活血明目之效。《本草綱目》載:「薄荷,氣味辛香,能疏風散熱,清利頭目,醒腦提神,消暑解渴,理氣化痰,止咳平喘。」薄荷中的薄荷腦具有收斂、殺菌、抗炎之效,故古人認為薄荷可改善痘痘問題,尤以油性痘痘為佳。
3. 止痛功效
薄荷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止痛的作用。古語云:「薄荷走而不守,辛能散、涼能清,故善治頭目風熱、頭痛、頭暈、目赤、咽喉腫痛等症。」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薄荷中的桉油精、薄荷醇、薄荷酮等成分具有鎮痛、抗炎、抗菌等作用,可以有效緩解頭痛、頭暈的不適感。
4. 改善消化系統
薄荷通常被用於治療消化不良、腹脹和腸胃不適等消化系統問題。
- 緩解消化系統痙攣:薄荷中的薄荷醇具有抗痙攣作用,可以幫助緩解消化道平滑肌痙攣,從而減輕腹痛、腹脹和腸胃不適等症狀。
- 促進膽汁分泌:薄荷可以刺激膽汁分泌,幫助消化脂肪,減輕脂肪消化不良引起的腹脹和消化不良等症狀。
- 抑制胃酸分泌:薄荷可以抑制胃酸分泌,緩解胃灼熱、胃酸反流和消化性潰瘍等症狀。
- 緩解腸胃脹氣:薄荷中的薄荷油具有抗菌作用,可以抑制腸道有害細菌生長,減少腸胃脹氣的發生。
- 改善消化系統運動:薄荷可以促進胃腸道蠕動,改善消化系統運動,加快食物消化和吸收,從而減輕消化不良和腹脹等症狀。
5. 改善大腦功能
薄荷能提神醒腦,增強記憶力,提高工作效率。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薄荷油中的主要成分薄荷醇能興奮中樞神經系統,增強大腦皮層的興奮過程,提高思維敏捷度,增加註意力和集中力。
6. 鎮靜
薄荷具有的鎮靜功效與其精油成分息息相關。圓葉薄荷和歐薄荷的精油能延長戊巴比妥鈉誘導的睡眠時間,並對中樞神經系統具有抑制作用。薄荷醇亦具有鎮靜效果,能使小鼠的入睡時間縮短、急性死亡率增加。由此可見,薄荷的鎮靜功效與其精油成分和薄荷醇含量密切相關。
7. 抗菌抗病毒
薄荷煎劑對多種細菌和真菌具有抑制生長的作用,而薄荷腦對細菌具有殺菌作用。薄荷煎劑亦對孤兒病毒有抑制作用,歐薄荷水提物對單純瘛疹病毒、牛瘡病毒、Semliki森林病毒和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等具有抑制作用。
8. 保肝利膽
薄荷具有保肝利膽的功效,實驗表明,薄荷注射液可減輕四氯化碳造成的大鼠肝損害,降低血清谷丙轉氨酶活性,改善肝細胞病理變化。此外,薄荷醇和薄荷酮可增加大鼠膽汁排出量,促進膽汁酸分泌,幫助肝臟排毒。
9. 其他功效
- 薄荷油有抗早孕及抗著床作用,印度民間用薄荷(M.arvensis)葉控制生育。給成年雄小鼠(26~32g)用藥20天後,小鼠體重無明顯變化,雌雄雖進行了交配,但卻未引起受孕,雄性小鼠精子數明顯減少,睾丸、附睾重量明顯減輕,輸精管直徑變細,但精子形態未見改變。
- 薄荷醇可促進某些藥物的透皮吸收,其機理與改變皮膚的表皮結構密切相關。
- 薄荷油能驅除犬、貓體內的蛔蟲。
薄荷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6g,不可久煎,宜作後下;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先或搗汁塗敷。
薄荷的炮製
揀淨雜質,除去殘根,先將葉抖下另放,然後將莖噴灑清水,潤透後切段,曬乾,再與葉和勻。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薄荷注意事項
- 陰虛血燥,肝陽偏亢,表虛汗多者忌服。
- 《藥性論》:新病瘥人勿食,令人虛汗不止。
- 《千金·食治》:動消渴病。
- 《本經逢原》:多服久服,令人虛冷;陰虛發熱,咳嗽自汗者勿施。
- 《本草從新》:辛香伐氣,多服損肺傷心,虛者遠之。陰虛血燥,肝陽偏亢,表虛汗多者忌服。芳香辛散,發汗耗氣,體虛多汗者不宜使用;陰虛有熱者不宜。
- 孕婦忌用:可能導致流產或早產,並減少乳汁分泌。
- 嬰兒和幼兒忌用:薄荷含有類似激素的成分,可能影響發育。
- 腸胃病患者忌用:薄荷含有香油酚和樟腦,可能刺激腸胃,加重不適。
- 腎功能不全患者忌用:薄荷含有尿酸,可能加重腎臟負擔。
- 過敏症患者忌用:薄荷含有機酸和樟腦,可能引起過敏反應。
薄荷相關的方劑
薄荷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薄荷含有的化學成分
左旋薄荷醇(Menthol), 左旋薄荷酮(Menthone), 異薄荷酮(isopiperitone), 胡薄荷酮(Pulegone), 乙酸癸酯(Decyl acetate), 乙酸薄荷酯(Menthyl acetate), 苯甲酸甲酯(Methyl benzoate), α-蒎烯(α-pinene), β-蒎烯(β-pinene), β-側柏烯(β-Thujene), 3-戊醇(3-Pentanol), 2-己醇(2-Hexanol), 3-辛醇(3-Octanol), 右旋月桂烯(Myrcene), 檸檬烯(limonene), 桉葉素(Cineole), α-松油醇(α-terpineol), 異瑞福靈(Iso-raifolin), 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Luteolin-7-glucoside), 薄荷異黃酮苷(Methoside), 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 咖啡酸(caffeic acid), 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 穀氨酸(glutamic acid), 絲氨酸(serine), 天冬醯胺(Asparagine), 纈氨酸(Valine), 亮氨酸(Leucine), 異亮氨酸(isoleucine), 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 蛋氨酸(Methionine), 賴氨酸(Lysine)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