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解通聖散

SHUANG JIE TONG SHEN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宗金鑑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5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胃經 18%
肝經 14%
心經 12%
脾經 9%
膀胱經 6%
膽經 6%
大腸經 3%
小腸經 1%
心包經 1%
三焦經 1%
肺經
胃經
肝經
心經
脾經
膀胱經
膽經
大腸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雙解通聖散中包含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熱,宣通鼻竅: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疏散風熱、止痛解表的功效。對於因風熱上擾、鼻竅不通所致的鼻塞、流涕、頭痛等症狀,防風可通過宣通鼻竅,解除風熱之邪,達到緩解症狀的效果。
  2. 協同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雙解通聖散方劑中,其他藥物如麻黃、桂枝等,也具有疏散風熱的作用。防風與這些藥物搭配使用,可起到相輔相成、增強療效的作用,更有效地疏解風熱,通利鼻竅,改善患者症狀。

雙解通聖散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疏散風熱: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解表止痛之效。方中以麻黃、杏仁等辛溫解表之品為主,加入荊芥可增強其疏散風熱之力,有助於治療外感風熱所致之發熱、頭痛、鼻塞等症。
  2. 透疹止癢:荊芥亦有透疹止癢之效,可輔助方中其他藥物清熱解毒,促進疹出,減少因風熱鬱滯所致的瘙癢。

雙解通聖散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補血調經、潤腸通便的功效。通聖散主要用於治療熱結便祕,而當歸能促進腸蠕動,改善血液循環,有助於緩解便祕症狀。
  2. 補血益氣,調和藥性:通聖散中多用寒涼藥物,容易耗氣傷血。當歸能補血益氣,緩解寒涼藥物對人體的負面影響,使藥效更加溫和,避免藥物過於峻猛,達到藥物配伍的協調平衡。

雙解通聖散中包含白芍,主要原因有二:

  1. 緩解燥熱,滋陰養血:雙解通聖散為瀉熱通便之劑,容易耗傷津液,導致陰虛內熱。白芍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緩解燥熱之效,可平衡藥性,避免過於燥烈。
  2. 調和藥性,防止寒涼:方中含有大量寒涼之藥,如大黃、芒硝等,易傷脾胃陽氣。白芍可緩和藥性,保護脾胃,避免寒涼過度,損傷正氣。

雙解通聖散中加入連翹,主要是考慮其清熱解毒的功效。

連翹味苦,性寒,歸肺、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方中加入連翹,一則可清泄上焦熱毒,緩解因熱毒壅滯所致的咽喉腫痛、牙齦腫痛等症狀;二則可配合其他藥物,如黃芩、桔梗等,共同清熱解毒,疏散風邪,達到宣肺利咽、消腫止痛的效果。

總之,連翹在雙解通聖散中起著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作用,有助於緩解上呼吸道感染所引起的各種症狀。

雙解通聖散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燥濕利水: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方中加入白朮,可補脾胃之氣,促進水濕代謝,有助於消除水腫,緩解因脾胃虛弱引起的腹脹、便溏等症狀。
  2. 協同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白朮與其他藥物配伍,可發揮協同作用,增強療效。例如,白朮與黃芪配伍,可增強補氣固表的作用;與茯苓配伍,可增強利水滲溼的作用。

雙解通聖散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散風熱,清熱解毒: 川芎味辛、性溫,具有疏散風熱、清熱解毒的功效。本方主要針對風熱襲肺,熱毒壅盛所致的發熱、咳嗽、咽痛等症狀,川芎可有效清熱解毒,緩解上呼吸道炎症。
  2. 活血化瘀,通經止痛: 川芎具活血化瘀、通經止痛之效。本方中,川芎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症消退,並緩解因熱毒壅盛引起的疼痛不適,達到通經活絡的效果。

雙解通聖散中包含薄荷,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

薄荷性涼,味辛,入肺經,具有清利頭目、疏散風熱、透疹止癢等功效。方中加入薄荷,可針對熱毒壅盛,導致的發熱、頭痛、咽喉腫痛、口渴、便祕等症狀,起到清熱解毒、疏風散熱的作用。

此外,薄荷還可促進汗腺分泌,起到發汗解表的作用,有助於解除體內熱毒,促進疾病的恢復。

雙解通聖散中包含麻黃,主要原因有二:

一、 宣肺解表,疏散風寒: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宣肺解表、發汗散寒之功效。對於風寒束表,肺氣不宣,出現發熱、惡寒、鼻塞、咳嗽等症狀,麻黃可促進汗腺分泌,發散風寒,解除表邪,達到解表散寒的目的。

二、 通利水道,消腫止痛:麻黃亦具利水消腫之效,可通利水道,排除體內積聚的濕邪,改善水腫,同時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肢體疼痛,麻黃也有緩解作用。

雙解通聖散中麻黃的加入,主要目的是通過宣肺解表、通利水道,以達到祛除風寒濕邪,解除表邪,緩解症狀的目的。

雙解通聖散中包含梔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梔子味苦性寒,入肝、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方中加入梔子,可針對熱毒壅盛、煩躁不安、口渴便祕、小便赤澀等症狀,起到清熱瀉火、解毒通便的作用。
  2. 緩解肝鬱:梔子入肝經,可疏肝解鬱、清肝明目。方中加入梔子,可針對肝氣鬱結、脅肋疼痛、目赤腫痛等症狀,起到疏肝解鬱、清熱明目的作用。

總而言之,雙解通聖散中加入梔子,是為了更好地發揮清熱瀉火、解毒通便、疏肝解鬱的功效,以治療熱毒壅盛、肝氣鬱結等病症。

雙解通聖散中包含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瀉火: 黃芩味苦寒,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的功效。雙解通聖散主治熱結便祕,而黃芩能清瀉腸胃之熱,解除便祕的熱結,使大便通暢。
  2. 解毒消腫: 黃芩還具有解毒消腫的功效,可解熱毒、瀉火毒。方中常與其他清熱解毒藥物配伍,共同達到解毒消腫,促進排泄的目的。

因此,黃芩在雙解通聖散中起到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的功效,為方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藥物之一。

雙解通聖散中加入石膏,主要是針對其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

  • 清熱瀉火: 石膏性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的作用,能有效緩解熱毒壅盛所致的高熱、口渴、煩躁、便祕等症狀。
  • 涼血解毒: 石膏能清熱涼血,對於熱毒所致的瘡瘍、目赤腫痛、咽喉腫痛等病症也有一定的療效。

此外,石膏還能起到引藥下行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通腑瀉熱的作用。

雙解通聖散中加入桔梗,主要有兩大原因:

  1. 宣肺利咽: 桔梗味辛性平,具宣肺利咽、化痰止咳之功效。本方主治外感風熱,痰熱壅肺之症,桔梗可宣通肺氣,使痰液易於排出,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清熱解毒、利咽止咳的功效。
  2. 散結消腫: 桔梗有散結消腫的功效,對於因熱毒壅滯所致的咽喉腫痛、乳腺炎等病症,可起到消散腫塊的作用,提高藥效。

雙解通聖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雙解通聖散藥性偏寒涼,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性過於傷正,並使藥效更為平和,減少副作用。
  2. 緩解毒性: 方中含有芒硝等峻烈藥物,甘草能解毒緩和,減輕藥物對胃腸的刺激,保護脾胃,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甘草作為藥性平和的藥材,在中藥方劑中常被用作調和藥性、解毒緩和之用,與雙解通聖散中的其他藥物相輔相成,發揮更佳的療效。

雙解通聖散中添加滑石,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利濕: 滑石性寒滑利,入膀胱經,能清熱利濕,通利水道。雙解通聖散以瀉火通便為主,但火熱常導致濕熱內蘊,滑石可助其清熱利濕,使瀉火通便效果更顯著。
  2. 行氣利水: 滑石能行氣利水,對於濕熱蘊結於腸胃,導致腹脹便祕的情況,滑石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出宿便,緩解腹脹。同時,滑石亦能利水滲濕,使濕熱下行,達到通利水道之效。

因此,滑石在雙解通聖散中起著清熱利濕,行氣利水的雙重作用,使藥效更全面,療效更顯著。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雙解通聖散」,主要成分包括防風、荊芥、當歸、白芍、連翹、白朮、川芎、薄荷、麻黃、梔子、黃芩、石膏、桔梗、甘草、滑石等。這款方劑主治的功效是針對嘴唇裂開的症狀,例如起初感到癢、顏色變紅並腫脹,隨後破裂出血,疼痛感如同火燒般劇烈,或像是失去皮膚的感覺。若風勢過強,嘴唇會出現持續抽動的情況。

麻黃性辛溫,主要功效為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在治療風寒感冒和風寒表實證引起的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中,麻黃發揮顯著效果。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適用於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等症狀。甘草的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等效果在臨床上有廣泛應用。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適用於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等導致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

白朮以其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等多重功效著稱。常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等症狀。

薄荷的性辛涼,入肺、肝經,具有發汗解表、清利咽喉、透疹、止血等功效。在治療感冒、咽喉不適等症狀上效果顯著。

川芎以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等多重功效聞名。常用於治療頭痛眩暈、風濕痹痛、痛經等症狀。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等效果。能促進血細胞生成,調節子宮平滑肌,適用於治療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

防風性溫,微苦,適用於治療外感風寒或風熱表證,如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症狀。

滑石性寒味甘,主要用於治療熱淋、石淋、尿熱澀痛等症狀。內外用均有良效。

黃芩性味苦、寒,主治外感熱病、中上焦鬱熱等症狀。在治療瘡瘍、腫毒、痢疾等熱毒病症上效果顯著。

桔梗性微寒,味甘辛,主要用於治療濕熱、寒熱交加所致之咳嗽、痰多等症狀。

荊芥性微溫、味辛,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等功效。常用於感冒、風寒、皮膚瘙癢等症狀。

連翹具有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等多種功效。在臨床上,廣泛用於治療熱入肺胃、熱盛化火、外感風熱等症狀。

石膏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等功效。用於治療熱病煩渴、小便不利、水腫等症狀。

梔子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等多種功效。適用於治療心煩、失眠、心悸、口渴等症狀。

總結來說,雙解通聖散這一中藥方劑,通過其多種草藥成分的協同作用,有效治療了嘴唇裂開的各種症狀。這不僅反映了中醫藥在治療此類疾病上的優勢,同時也展示了傳統醫學的深厚底蘊和獨特治療理念。

傳統服藥法


防風5錢,荊芥5錢,當歸5錢,白芍(酒炒)5錢,連翹(去心)5錢,白朮(土炒)5錢,川芎5錢,薄荷5錢,麻黃5錢,梔子5錢,黃芩1兩,石膏(燃)1兩,桔梗1兩,甘草(生)2兩,滑石3兩。
疏表清里。
上為粗末。
每服5錢,水1鐘半,煎8分,澄去滓,溫服。外以黃連膏抹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服用後可能會出現口乾、便秘、腹脹等症狀。因此,在服用本方前,患者應先諮詢醫生,以確保安全。

相關疾病


嘴唇顫動嘴唇紅腫

相同名稱方劑


雙解通聖散, 出處:《外科證治全書》卷三。 組成:防風1錢,荊芥1錢,連翹(去心)1錢,當歸1錢,赤芍1錢,白朮(炒)1錢,梔子1錢(生),黃芩2錢,桔梗2錢,滑石3錢,生甘草1錢,石膏3錢。 主治:腿遊風。兩腿裏外忽生赤腫,形如堆雲,焮熱疼痛。

雙解通聖散, 出處:《金鑑》卷六十五。 組成:防風5錢,荊芥5錢,當歸5錢,白芍(酒炒)5錢,連翹(去心)5錢,白朮(土炒)5錢,川芎5錢,薄荷5錢,麻黃5錢,梔子5錢,黃芩1兩,石膏(煅)1兩,桔梗1兩,甘草(生)2兩,滑石3兩。 主治:疏表清裏。主治:唇風。初起發癢,色紅作腫,日久破裂流水,疼如火燎,又似無皮,如風盛則唇不時瞤動。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