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解散加解毒湯
SHUANG JIE SAN JIA JIE DU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傷寒金鏡錄》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雙解散加解毒湯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疏散風寒,解表止痛: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疏散風寒、止痛的功效。雙解散加解毒湯用於治療風寒濕邪入侵所致的頭痛、發熱、鼻塞、流涕等症狀,而防風可有效疏散表邪,緩解疼痛。
- 兼具止癢作用:防風除了解表止痛,還具有一定的止癢作用。若患者同時出現皮膚瘙癢,防風可起到輔助緩解作用,使療效更加全面。
綜上所述,防風的加入,既可疏散風寒,又可止痛止癢,是雙解散加解毒湯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雙解散加解毒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活血化瘀,通經止痛: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對於因氣血瘀滯導致的疼痛,有較好的緩解作用。雙解散本身具有散寒解表、化濕止痛的作用,加入川芎可以加強其活血化瘀的功效,更有效地緩解疼痛。
- 疏散風寒,清熱解毒: 川芎亦具有一定的疏散風寒、清熱解毒功效,可輔助解毒湯清除體內毒素,緩解熱毒所致的症狀。在雙解散的基礎上加入川芎,可以更全面地清熱解毒,增強藥效。
「雙解散加解毒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活血化瘀:當歸具有活血化瘀之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對於因熱毒壅滯而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具有緩解作用。
- 補血養血:當歸性溫,味甘,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養血之效,可改善因熱毒耗傷血氣而引起的虛弱乏力、面色蒼白等症狀。
總而言之,當歸在「雙解散加解毒湯」中,既能活血化瘀,又能補血養血,有助於改善因熱毒引起的各種症狀,達到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
雙解散加解毒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緩解寒熱往來之症: 白芍性微寒,入肝脾經,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斂陰止汗之效。雙解散加解毒湯用於治療寒熱往來、腹痛、下痢等症,白芍可緩解寒熱交替的症狀,並能滋陰止痛,改善腹痛、腹瀉等不適。
- 保護脾胃,避免藥物傷脾: 方中其他藥物如黃芩、黃連等性寒,容易傷脾胃。白芍能和胃健脾,緩解寒涼藥物對脾胃的損傷,保護脾胃功能,使藥物更易於吸收利用。
雙解散加解毒湯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瀉熱解毒: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熱解毒之功效,可清熱瀉火,通腑排毒,對於熱毒壅盛、發熱便祕等症狀有良好療效。
- 引藥下行:大黃具有引藥下行之作用,可將其他藥物引導至下焦,促進藥效發揮,有利於治療熱毒下注之症。
因此,雙解散加解毒湯中加入大黃,可以有效地清熱解毒,通腑排毒,達到治療熱毒壅盛、發熱便祕等症狀的目的。
雙解散加解毒湯中加入麻黃,主要是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宣肺解表:麻黃性辛溫,入肺經,具有宣肺解表、發汗散寒之功效。對於風寒襲肺、外感風寒所致的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狀,麻黃能有效疏風散寒,促進汗出,達到解表的作用。
- 通竅利氣:麻黃還具有通竅利氣的作用。當風寒閉肺、氣機不暢時,麻黃可以疏通肺氣,使氣機宣暢,有利於改善呼吸道症狀。
因此,雙解散加解毒湯中加入麻黃,是為了發揮其宣肺解表、通竅利氣之功效,以治療風寒感冒、鼻塞流涕、咳嗽等病症。
雙解散加解毒湯中加入連翹,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清熱解毒:連翹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功效。方中加入連翹,可加強全方清熱解毒之力,對於熱毒熾盛、癰腫疔瘡等症狀有明顯療效。
二、疏散風熱:連翹亦能疏散風熱,對於風熱犯肺、咳嗽痰黃等症狀亦有一定療效。雙解散加解毒湯本身具有疏風散寒之功效,加入連翹後,可更有效地清熱解毒,並兼具疏散風熱之效,更全面地治療相關疾病。
雙解散加解毒湯中加入芒硝,乃因其具有以下兩大作用:
- 瀉熱通便:芒硝性寒,入大腸經,能瀉熱通便,對於熱毒壅滯腸道所致的便祕、腹脹、發熱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 清熱解毒:芒硝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熱毒攻心、神昏譫語、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
因此,在雙解散加解毒湯中加入芒硝,可增強其清熱解毒、瀉熱通便之功效,更能針對熱毒壅滯腸道、神志不清等症狀,起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雙解散加解毒湯中加入石膏,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瀉火: 石膏性寒,味甘,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生津止渴的功效。此方旨在治療熱毒熾盛、煩躁不安、口渴引飲、小便赤澀等症狀,石膏可有效清解體內熱毒,緩解上述症狀。
- 解毒消腫: 石膏還具有解毒消腫的功效,可以清解外感熱毒,並消散局部腫脹,有利於化解毒素,促進病症恢復。
因此,石膏在雙解散加解毒湯中起到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藥材。
雙解散加解毒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 黃芩味苦寒,入肺、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解毒消腫的功效。方中加入黃芩,可針對發熱、口渴、咽喉腫痛、濕熱下注等症狀,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
- 涼血止血: 黃芩還具有涼血止血的作用,可治療熱毒蘊結所致的出血。雙解散加解毒湯常用於治療熱毒血瘀所致的各種病症,加入黃芩有助於涼血止血,促進傷口癒合。
雙解散加解毒湯中加入桔梗,主要原因有二:
- 宣肺利咽: 桔梗味辛甘性平,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開音通竅的功效。該方劑主要治療風熱犯肺,症見咳嗽、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桔梗可以宣通肺氣,利咽開音,緩解咽喉腫痛,改善聲音嘶啞。
- 排膿消腫: 桔梗還具有一定排膿消腫作用。該方劑中可能包含其他清熱解毒的藥物,桔梗可以配合其他藥物,促進膿液排出,消散腫塊,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雙解散加解毒湯中加入滑石,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利濕:滑石性寒滑利,能清熱解暑、利濕化石,對於暑濕所致的發熱、口渴、小便不利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 排石通淋:滑石具利尿通淋作用,可幫助排出體內結石,緩解尿路感染、尿痛、尿頻等症狀。
因此,滑石在雙解散加解毒湯中,除了清熱利濕外,也能促進排泄,達到消炎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
雙解散加解毒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如下: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減輕藥物副作用的作用。雙解散加解毒湯中包含多種藥材,性質較為偏燥,甘草可以中和藥性,使其更加平和,避免藥物過於峻猛而傷正氣。
- 增強療效: 甘草能增強其他藥材的療效。例如,甘草與黃芪、人參等藥材合用,可以增強補氣作用;與柴胡、半夏等藥材合用,可以增強解表、化濕作用。在雙解散加解毒湯中,甘草可以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雙解散加解毒湯」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疏散風熱: 荊芥性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解表止痛之功效,對於因風熱外襲引起的發熱、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 清熱解毒: 荊芥亦有清熱解毒之效,可配合其他藥物,清熱解毒,治療風熱感冒、咽喉腫痛、濕疹等病症。
在「雙解散加解毒湯」中,荊芥與其他藥物相互配合,發揮疏散風熱、清熱解毒的協同作用,提高整體療效。
雙解散加解毒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燥濕: 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燥濕、益氣升陽之功效。雙解散加解毒湯多用於治療濕熱壅滯所致的疾病,而白朮能健脾胃,利水滲濕,協助其他藥材清除體內的濕熱,使藥效更佳。
- 固護中氣: 白朮還能固護中氣,提升機體抵抗力。解毒湯藥性多偏寒涼,容易損傷脾胃,而白朮能補脾益氣,防止藥物過於寒涼而傷脾胃,使藥性得以平衡。
雙解散加解毒湯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
梔子味苦寒,入心、肺、胃經,能清熱瀉火,尤其擅長治療熱毒熾盛、熱入血分所致的各種症狀。其涼血解毒作用,可緩解因熱毒引起的發熱、口渴、咽痛、目赤腫痛、皮膚紅腫等。
因此,在雙解散加解毒湯中加入梔子,可增強其清熱解毒功效,更好地治療因熱毒導致的各種疾病。
主治功效
雙解散加解毒湯
- 主治功效:感冒了卻沒有發汗,病邪深入體內,病人胡言亂語,舌苔微微發黃。
- 組成:
- 麻黃
- 甘草
- 白芍
- 白朮
- 川芎
- 大黃
- 當歸
- 防風
- 滑石
- 黃芩
- 桔梗
- 荊芥
- 白朮
- 梔子
藥方組成介紹
- 麻黃: 辛溫,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
- 甘草: 甘平,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白芍: 苦寒,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白朮: 甘溫,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川芎: 辛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
- 大黃: 苦寒,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
- 當歸: 甘溫,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防風: 辛溫,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 滑石: 寒甘,清熱利尿,利水滲濕,清熱瀉火,消暑
- 黃芩: 苦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 桔梗: 甘辛,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
- 荊芥: 辛溫,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
- 連翹: 苦寒,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散結,排膿,利水消腫,止嘔
- 芒硝: 寒苦鹹,清熱利尿,瀉火,瀉下,利水消腫,破血消癥,通便,軟堅,清熱利濕,活絡止痛
- 石膏: 寒甘,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活絡止痛
- 梔子: 苦寒,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
總結:
中藥方劑「 雙解散加解毒湯 」,主要成分是防風,川芎,當歸,白芍,大黃,麻黃,連翹,芒硝,石膏,黃芩,桔梗,滑石,甘草,荊芥,白朮,梔子, 主治功效是感冒了卻沒有發汗,病邪深入體內,病人胡言亂語,舌苔微微發黃。 方劑中各味藥物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清熱解毒、祛邪扶正的功效,用於治療外感風熱、感冒發燒、咽喉腫痛等症狀,具有較好的臨牀療效。
傳統服藥法
防風半兩,川芎半兩,當歸半兩,芍藥半兩,大黃半兩,麻黃半兩,連翹半兩,芒消半兩,石膏1兩,黃芩1兩,桔梗1兩,滑石3兩,甘草2兩,荊芥半兩,白朮半兩,山梔半兩。
上(口父)咀。每服1兩,水1鐘半,加生薑3片,煎8分服,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發汗解表、清熱解毒的功效,適合於治療傷寒失汗,表邪入裏,譫語,舌見微黃者。但本方有較強的瀉下作用,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雙解散加解毒湯, 出處:《傷寒金鏡錄》。 組成:防風半兩,川芎半兩,當歸半兩,芍藥半兩,大黃半兩,麻黃半兩,連翹半兩,芒消半兩,石膏1兩,黃芩1兩,桔梗1兩,滑石3兩,甘草2兩,荊芥半兩,白朮半兩,山梔半兩。 主治:傷寒失汗,表邪入裏,譫語,舌見微黃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