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通聖散

JIA WEI TONG SHE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9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0%
肝經 17%
胃經 14%
脾經 11%
心經 10%
大腸經 5%
小腸經 4%
膀胱經 4%
三焦經 4%
膽經 4%
心包經 2%
腎經 1%
肺經
肝經
胃經
脾經
心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膀胱經
三焦經
膽經
心包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通聖散中加入防風,主要有兩大原因:

一、 緩解風寒濕邪: 通聖散本身以瀉火通便為主,但若患者兼有風寒濕邪,則容易引起寒凝氣滯,加重便祕。防風性溫,具有祛風解表、止痛止癢的功效,可有效緩解風寒濕邪對腸道的影響,協調通便之效。

二、 調節氣血運行: 防風能疏散風寒,促進氣血流通,使藥物更易於到達病竈。通聖散中多為苦寒之藥,容易傷及脾胃之氣,防風則可以調和藥性,避免藥物對脾胃的過度刺激,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加味通聖散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熱,活血止痛:川芎性溫,味辛,歸肝、膽經,具有疏散風熱、活血止痛之功效。通聖散主治濕熱蘊結、氣機阻滯,而川芎可以疏散風熱,促進氣血流通,幫助濕熱之邪散出,緩解疼痛症狀。
  2. 調和氣血,協同其他藥材:加味通聖散中含有大量苦寒藥物,容易造成脾胃寒涼,而川芎可以溫和氣血,調和脾胃,協同其他藥材更好地發揮療效。同時,川芎也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其他藥材的吸收和利用,提高療效。

加味通聖散中加入當歸,是基於其潤腸通便、活血化瘀的功效,以及對其他藥材的協同作用。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其潤腸通便的功效,有助於促進腸道蠕動,緩解便祕;活血化瘀的功效,則可改善血液循環,促進代謝,減輕瘀血阻滯引起的腹痛、腹脹等症狀。

此外,當歸與其他藥材搭配,可發揮更好的治療效果。例如,與大黃、芒硝等瀉下藥搭配,可增強瀉下之力,促進腸道排毒;與生地黃、丹皮等涼血藥搭配,可緩解熱毒引起的便祕。

加味通聖散中加入白芍,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1. 緩和攻下之性: 通聖散本身具有峻猛攻下之效,容易傷及脾胃。白芍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斂陰止汗之功。加入白芍可以緩和通聖散的攻下之性,避免過度損傷脾胃,並起到保護肝臟的作用。
  2. 調和藥性: 通聖散中其他藥材如大黃、芒硝等性寒燥,容易導致腸胃燥熱,甚至出現腹痛、腹瀉等症狀。白芍性涼,可以起到中和寒燥之性,避免藥性過偏,使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

加味通聖散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通聖散以瀉熱為主,容易傷脾胃,加入白朮可補脾益氣,防止瀉藥過度傷脾,同時也能促進水濕代謝,有利於通便排毒。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通聖散方中包含多種苦寒瀉下藥,白朮的溫和性可以緩解藥物的寒涼之性,避免過於傷胃。同時,白朮還能幫助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功效,達到通便、瀉火、消積等目的,從而增強整體療效。

加味通聖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通聖散方中多用苦寒之藥,容易傷胃,而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過於寒涼之弊,避免傷及脾胃。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之效,可增強通聖散清熱瀉火、通腑排毒之功效,並能緩解藥物對腸胃的刺激,使藥力更加平和,更利於病情恢復。

加味通聖散中加入連翹,主要是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連翹性味苦寒,入肺、心經,具有疏散風熱、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

方中因有芒硝、大黃等峻下之品,容易引起燥熱,連翹可緩解藥性燥烈,防止傷陰。同時,方中以瀉為主,但若濕熱鬱結較重,則需要清熱解毒,連翹可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清熱瀉火、消腫散結之效,使治療效果更佳。

加味通聖散中加入薄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暑,疏風散熱: 薄荷性涼,味辛,具有清熱解暑、疏風散熱、利咽止痛的功效。通聖散本身主治便祕、濕熱、痰火等症,而薄荷的加入有助於清熱解毒,疏散體內鬱熱,進一步加強通便、瀉火的效果,避免因熱結便祕而加重病情。
  2. 緩解藥物燥性,增進療效: 通聖散中藥材多偏燥性,容易引起口乾、咽燥等不適。薄荷的加入,可以有效緩解藥物燥性,使藥性更平和,避免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同時也能促進藥物吸收,增強藥效。

加味通聖散中加入梔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梔子性寒,味苦,入肝、膽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之效。方中加入梔子,可以增強通聖散清熱瀉火之功,對於熱毒壅盛、腸胃積熱所致的便祕、口臭、煩躁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2. 解毒消腫:梔子亦可解毒消腫,對於因熱毒積聚引起的瘡瘍腫痛等症狀也有一定療效。加味通聖散中加入梔子,可以起到輔助解毒消腫的作用,進一步增強其治療效果。

加味通聖散中加入桔梗,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宣肺利咽: 桔梗味辛甘,性平,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開音通竅的功效。通聖散主要治療濕熱蘊結,導致便祕、口苦、咽痛等症狀。桔梗的加入,有助於宣通肺氣,利咽開音,緩解咽喉腫痛,並促進體內溼熱之氣散發。
  2. 引藥下行: 桔梗還具有升提之效,可以引導其他藥物下行,增強通便作用。通聖散中含有芒硝、大黃等苦寒瀉下藥,桔梗的加入可以引導這些藥物向下運行,更有效地清除腸道積熱,促進排便。

加味通聖散中加入麻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解表,通利水道: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宣肺解表、發汗解表、利水消腫之功效。通聖散以瀉熱通便為主,但對於痰濕阻肺、胸悶氣短等症狀,麻黃則能起到宣肺利氣,促進排泄的作用,使藥效更全面。
  2. 助藥力,提高療效:通聖散中包含大黃、芒硝等峻烈藥物,容易傷津耗氣。麻黃性溫,能溫陽助氣,減輕峻烈藥物對人體的損傷,並輔助其發揮更好的瀉熱通便效果,使療效更加顯著。

加味通聖散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功效。通聖散本身以瀉熱通便為主,加入石膏可加強其清熱之力,更有效地瀉除腸胃積熱,緩解便祕、口渴等症狀。
  2. 解毒止痛: 石膏亦有解毒止痛的作用。當腸胃積熱化燥,導致疼痛難忍時,石膏能清熱解毒,緩解疼痛。同時,石膏能清熱利濕,有助於排出體內毒素,促進身體恢復。

加味通聖散中加入滑石,主要有兩大原因:

  1. 清熱利濕: 滑石性寒滑,入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通淋排石的作用。通聖散本身以清熱瀉火、消食導滯為主要功效,加入滑石可增強其利水消腫的效果,尤其適用於濕熱內蘊、小便不利、腹脹便祕的患者。
  2. 潤腸通便: 滑石滑利腸道,可促進腸蠕動,幫助排泄宿便。對於濕熱阻滯腸道、導致便祕的患者,加入滑石可有效改善便祕症狀,提高通便效果,達到潤腸通便之效。

加味通聖散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其疏散風熱利咽止痛的功效。

荊芥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透疹解毒之效。通聖散主治濕熱蘊結,痰濁內阻,導致的便祕、腹脹、胸悶、口苦、咽痛等症狀。而荊芥的加入,可以 疏散因濕熱蘊結而導致的風熱, 並且 緩解咽喉腫痛、疼痛 等症狀,進一步提升通聖散的療效

加味通聖散中包含黃芩,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瀉火:黃芩性寒,味苦,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止咳化痰之效。通聖散以瀉熱通便為主,黃芩可協助清熱解毒,抑制腸道炎症,緩解便祕,同時也可抑制熱毒上炎,預防發熱、口渴等症狀。
  2. 抑菌消炎:黃芩具有抗菌、抗炎作用,可抑制腸道內有害菌的繁殖,防止炎症蔓延,有助於緩解腹痛、腹脹等症狀。同時,黃芩也能調節腸道菌羣平衡,促進消化,增強免疫力。

加味通聖散中加入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熱通便: 芒硝性寒,味鹹,入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之效。通聖散本身以瀉熱為主,芒硝的加入更能加強其清熱瀉火,通利大便的作用,尤其適用於熱結便祕者。
  2. 消腫止痛: 芒硝還具消腫止痛之效。加味通聖散中加入芒硝,有助於緩解因熱毒壅滯所致的疼痛,例如頭痛、咽痛、腹痛等,增強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

加味通聖散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瀉熱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入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積化瘀的功效。加味通聖散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積、脾胃失調、大便祕結等症,大黃可有效瀉除腸道濕熱,促進腸道蠕動,通利大便。
  2. 活血化瘀: 大黃除了瀉熱通便之外,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加味通聖散中常與其他活血化瘀藥物配伍,如桃仁、紅花等,共同發揮活血化瘀的作用,改善腸道血液循環,促進排便。

加味通聖散中加入蟬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疏風止癢:蟬蛻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疏風止癢的功效。對於因風熱邪毒引起的皮膚瘙癢、瘡瘍腫毒等症狀,蟬蛻能有效地清熱解毒,疏散風熱,達到止癢消腫的效果。
  2. 通利關節,祛風除溼:蟬蛻還能通利關節,祛風除濕,對於因風濕痺痛引起的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蟬蛻能起到疏通經絡,緩解疼痛的作用。

綜上所述,加味通聖散中加入蟬蛻,主要是為了增強其清熱解毒、疏風止癢、通利關節、祛風除溼等功效,使方劑的治療效果更加全面有效。

加味通聖散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積導滯,行氣止痛:枳殼味苦辛,性微寒,入脾、胃經。具有破氣消積、行氣止痛之效。對於食積停滯、胸腹脹痛等症狀,枳殼能促進消化,緩解腹痛不適。
  2. 疏肝理氣,和胃降逆:枳殼能疏肝理氣,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脅痛等症狀。此外,枳殼還具有和胃降逆的作用,可治療胃氣上逆所致的嘔吐、呃逆等症狀。

在加味通聖散中,枳殼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消積導滯、疏肝理氣、和胃降逆的功效,有效治療濕熱內蘊、脾胃積滯所致的肥胖、便祕、口苦、脘腹脹滿等症狀。

主治功效


加味通聖散

加味通聖散,是由麻黃、甘草、白芍、白朮、薄荷、蟬蛻、川芎、大黃、當歸、防風、滑石、黃芩、桔梗、荊芥、連翹、芒硝、石膏、枳殼等18味中藥組成的方劑。

組成

  • 麻黃: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薄荷:發汗解表、清利咽喉、透疹、止血、降氣、透疹、疏肝解鬱、清熱解毒、消暑。
  • 蟬蛻:散風熱、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退翳、透疹、去風止痙。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
  • 大黃: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 滑石:清熱利尿、利水滲濕、清熱瀉火、消暑。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 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
  • 荊芥: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
  • 連翹: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散結、排膿、利水消腫、止嘔。
  • 芒硝:清熱利尿、瀉火、瀉下、利水消腫、破血消癥、通便、軟堅、清熱利濕、活絡止痛。
  • 石膏: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
  • 枳殼: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

主治

皮膚因風濕而發癢、起紅疹。

傳統服藥法


防風、川芎、當歸、白芍、白朮、甘草、連翹、薄荷、梔子、桔梗、麻黃、石膏、滑石、荊芥、黃芩、朴硝、大黃、蟬退、枳殼。
水2鐘,煎8分,熱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2. 對本品過敏者禁用。
  3. 本品性味寒涼,體虛者慎用。
  4. 服用本品期間,不宜吃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5. 服用本品期間,如有不適,請及時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通聖散, 出處:《外科大成》卷四。 組成:防風、川芎、當歸、白芍、白朮、甘草、連翹、薄荷、梔子、桔梗、麻黃、石膏、滑石、荊芥、黃芩、朴硝、大黃、蟬退、枳殼。 主治:風餅風丹作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