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2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8%
胃經 17%
心經 12%
肝經 12%
脾經 7%
大腸經 7%
小腸經 5%
膽經 4%
三焦經 4%
腎經 4%
心包經 3%
膀胱經 1%
肺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脾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膽經
三焦經
腎經
心包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25

主治功效

清咽利膈散整體功效: 清熱利咽,化痰散結。

主治: 積熱咽喉腫痛,痰涎壅盛,或胸膈不利煩躁飲冷,大便秘結。積熱咽喉腫痛,痰涎壅盛;及乳蛾喉痛,重舌木舌

  • 積熱:體內熱邪過盛。
  • 咽喉腫痛:咽喉部位紅腫、疼痛。
  • 痰涎壅盛:痰液和津液積聚。
  • 胸膈不利:胸部和膈肌不通暢。
  • 煩躁:情緒煩躁。
  • 飲冷:過量飲用寒涼飲食。
  • 大便秘結:大便乾結不通。
  • 乳蛾:咽喉部位白色或黃色的小疙瘩,由真菌感染引起。
  • 重舌:舌頭沉重,不靈活。
  • 木舌:舌頭僵硬,如木頭。

積熱咽喉腫痛,是指體內熱邪過盛,導致咽喉部位紅腫、疼痛,並伴有痰液和津液積聚。如果積熱咽喉腫痛的同時,還伴有胸悶、胸痛、煩躁、飲冷、大便秘結等症狀,則為積熱證。

本方由甘草、薄荷、大黃、淡竹葉、防風、黃連、黃芩、桔梗、金銀花、荊芥、連翹、牛蒡子、玄參、梔子、芒硝等組成,具有清熱利咽,化痰散結的功效。主治積熱咽喉腫痛,痰涎壅盛,或胸膈不利,煩躁飲冷,大便秘結。積熱咽喉腫痛,痰涎壅盛;及乳蛾喉痛,重舌木舌。

文獻參考:

  • 醫學衷中參西錄》卷三十六:“清咽利膈散,治咽喉腫痛,痰涎壅盛,或胸膈不利,煩躁飲冷,大便秘結。積熱咽喉腫痛,痰涎壅盛;及乳蛾喉痛,重舌木舌。方中甘草、薄荷、大黃、淡竹葉、防風、黃連、黃芩、桔梗、金銀花、荊芥、連翹、牛蒡子、玄參、梔子、芒硝,皆能清熱利咽,化痰散結。大黃、芒硝瀉下通便,以治胸膈不利,煩躁飲冷,大便秘結。諸藥合用,共奏清熱利咽,化痰散結之功。”

  • 中醫方劑學》:“清咽利膈散,清熱利咽,化痰散結。主治積熱咽喉腫痛,痰涎壅盛,或胸膈不利,煩躁飲冷,大便秘結。積熱咽喉腫痛,痰涎壅盛;及乳蛾喉痛,重舌木舌。”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中,甘草、薄荷、大黃、淡竹葉、防風、黃連、黃芩、桔梗、金銀花、荊芥、連翹、牛蒡子、玄參、梔子、芒硝等均具有清熱利咽、化痰散結的功效。其中,甘草、薄荷、大黃、淡竹葉、防風、黃連、黃芩、桔梗、金銀花、荊芥、連翹、牛蒡子、玄參均具有清熱解毒、消炎利咽的功效;大黃、芒硝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梔子具有清熱利咽、涼血解毒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瀉下作用,因此,脾胃虛弱大便溏泄者慎用。

相關疾病

扁桃腺炎
乳腺炎
乳房腺體瘤
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
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
急性會厭炎
多痰
舌頭腫大
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清咽利膈散, 出處:《外科理例·附方》。 組成:金銀花1錢半,防風1錢半,荊芥1錢半,薄荷1錢半,桔梗1錢半,黃芩1錢半,黃連1錢半,山梔1錢,連翹1錢,玄參7分,大黃(煨)7分,朴消7分,牛蒡子7分,甘草7分。 主治:積熱咽喉腫痛,痰涎壅盛,或胸膈不利,煩躁飲冷,大便秘結。積熱咽喉腫痛,痰涎壅盛;及乳蛾喉痛,重舌木舌。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清心利膈湯

相似度 88%

清咽抑火湯

相似度 82%

清喉消毒散

相似度 80%

涼膈消毒飲

相似度 80%

秘傳清咽散

相似度 80%

清咽利膈丸

相似度 78%

牛蒡芩連湯

相似度 74%

大力子湯

相似度 74%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