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Lonicera japonica Thunb. Flos Lonicerae Japonicae Gold, Silver, Flower, Wild Honeysuckle, Japanese Honeysuckle
- 別名:蘇花,金藤花,雙苞花,二花,金花,雙花,銀花,忍冬花,二寶花,鷺鷥花
- 藥品來源:忍冬科多年生半常綠纏繞性木質藤本植物忍冬的花蕾。夏初當花含苞未放時採摘,陰乾。生用,炒用或製成露劑使用。
- 道地藥材:山西, 河北, 甘肅, 陝西, 雲南, 四川, 海南, 廣東, 廣西, 遼寧, 山東, 河南, 安徽, 浙江, 江西, 湖南, 湖北, 貴州, 福建, 台灣, 華東地區, 中南地區, 西南地區
- 生長環境:平原, 路邊, 山坡, 丘陵, 路旁, 灌叢, 疏林, 村寨旁, 山坡疏林, 曠野, 灌木叢, 林中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4-11-18
金銀花的傳統功效
1. 清熱解毒
金銀花,作為一味常用中藥單方,其清熱解毒之效在歷代醫籍中多有記載,其作用機理與臨牀應用也較為豐富。
從古代醫籍來看,《本草正》認為金銀花「善於化毒」,能治療各種癰疽腫毒、瘡癬等外感熱毒,無論毒未成形或已成膿,皆能有效應對,只是其效力較緩和,需加大用量或輔以酒煎、酒服等方法增強療效。 《滇南本草》則簡潔地指出其「清熱,解諸瘡,癰疽發背,丹流瘰癧」的功能,著重於其治療各種瘡瘍腫毒的作用。 《生草藥性備要》更進一步指出金銀花能「消癰疽疔毒,止痢疾,洗疳瘡,去皮膚血熱」,說明其應用範圍涵蓋內外。 《本經逢原》則提到金銀花「解毒去膿,瀉中有補」,尤其強調其為癰疽潰後之聖藥,但同時也指出其適用症狀,氣虛、膿清、食少便瀉者不宜使用。 《本草通玄》一書則指出金銀花除了解毒功效外,還有「主脹滿下痢,消癰散毒,補虛療風」等作用,說明其藥性並非單純的寒涼,而是兼具一定的補益功效。 《重慶堂隨筆》更拓展了金銀花的應用,認為其能清解中風火濕熱,並治療痙厥癲癇等症,顯示其應用範圍之廣。 《本草備要》則記載其有養血止渴的功能,並能治療疥癬。 現代的《常用中草藥手冊》則總結了金銀花的清熱解毒功效,並列舉了其治療外感發熱、腸炎、菌痢等多種疾病的臨牀應用,更指出其可製成涼茶預防中暑及傳染病。
綜上所述,古今醫籍對金銀花清熱解毒功效的記載和應用經驗,充分說明其在治療各種感染性疾病及熱毒證方面具有重要的臨牀價值,其藥效之廣泛與深遠,實為歷代醫家所肯定。
2. 清熱瀉火
金銀花,作為一味常用中藥單方,其「清熱瀉火」功效在歷代醫籍中多有記載,其作用機理與現代醫學亦有相通之處。
從古代醫籍中,我們可以窺見金銀花清熱瀉火之效的豐富內涵。《本草正》認為金銀花「善於化毒」,能有效治療癰疽、腫毒等感染性疾病,且無論是毒素未成形或已成形,都能發揮作用,只是需加大用量或輔以酒劑增強療效。此處所述的「化毒」,正是其清熱瀉火功效的體現,能清除體內蘊積的熱毒。
《滇南本草》則簡潔地指出金銀花能「清熱,解諸瘡,癰疽發背,丹流瘰癧」,直接點明其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適用於多種熱毒感染。 《生草藥性備要》更進一步指出金銀花能「消癰疽疔毒,止痢疾」,說明其清熱瀉火之效,不僅限於外在的癰疽腫毒,更能作用於內在的腸胃熱毒,例如痢疾。
《本經逢原》則強調金銀花「解毒去膿,瀉中有補」,指出其在瀉火清熱的同時,並非單純地耗傷正氣,而是兼具一定的補益作用。 而《本草通玄》更指出金銀花「主脹滿下痢,消癰散毒,補虛療風」,提示金銀花之效不侷限於單純的清熱解毒,也具備其他多方面功效。 其他典籍如《本草備要》、《常用中草藥手冊》及《重慶堂隨筆》等,也從不同角度佐證了金銀花清熱解毒、治療多種熱性疾病的功效,其應用範圍廣泛,涉及外感發熱、腸胃炎症等多種病症。
綜上所述,金銀花清熱瀉火的功效,並非單一作用,而是多方面、多層次的,體現了其在傳統醫學中的重要地位。 它通過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等機制,有效治療多種熱性病症,其作用機理值得現代醫學進一步深入研究。
3. 散風熱
金銀花,其散風熱功效在歷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並被廣泛應用。其散風熱作用機理,並非單純的「清熱」,而是與其解毒功效緊密相連。
從古代醫籍的記載可以看出,金銀花的散風熱,主要體現在對外感風熱所致的諸多病症的治療上。例如,《本草正》提到金銀花「善於化毒」,能治療因風濕等外邪引起的癰疽、腫毒等症,說明其能有效清除體內因風熱邪毒引起的病理產物。 《滇南本草》則簡潔地指出其「清熱,解諸瘡,癰疽發背,丹流瘰癧」,再次強調了金銀花清熱解毒,散除風熱邪毒的能力。
《本經逢原》中提及金銀花「解毒去膿」,並指出其「瀉中有補」,說明其在清除風熱邪毒的同時,並非單純的瀉下,而是兼具扶正的作用。這與《本草通玄》中所述「消癰散毒,補虛療風」的觀點相符,說明金銀花在散風熱的過程中,能夠兼顧調節人體正氣,避免因過度清熱而傷及正氣。 《生草藥性備要》中也提到其能「去皮膚血熱」,進一步說明其能有效清除體表風熱。
《常用中草藥手冊》更列舉了金銀花治療外感發熱咳嗽、腸炎、菌痢等多種由風熱邪毒引起的疾病,顯示其在現代臨牀應用中的廣泛性,進一步印證了金銀花散風熱功效的臨牀價值。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醫籍中對金銀花功效的側重點略有不同,這也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需根據患者具體病情,靈活運用。
4. 透疹
金銀花,在古代醫籍中被廣泛記載其透疹功效,並非單純指其能使疹子冒出,而是涵蓋了促進疹子順利排出,以及治療疹子相關病症的複雜作用。
從多部典籍記載來看,金銀花透疹的機理主要體現在其清熱解毒的特性上。例如,《本草正》指出金銀花「善於化毒」,能處理由毒素引起的癰疽、腫毒等,並說明其對毒素尚未形成或已形成的病症都有效,只是作用速度有所差異,需要根據情況調整用量或劑型。《滇南本草》則簡潔地概括了其「清熱,解諸瘡,癰疽發背,丹流瘰癧」的功效,也顯示其在治療疹子及相關皮膚病上的應用。 《生草藥性備要》更進一步指出其能「消癰疽疔毒」,說明金銀花能有效清除體內導致疹子的毒素。
值得注意的是,《本經逢原》提到金銀花「解毒去膿,瀉中有補」,說明其在清除毒素的同時,也能兼顧人體的元氣,並特別指出氣虛者慎用。 《本草通玄》則點明瞭金銀花除了消毒的功效外,還具有「補虛療風」的作用,強調了其在治療疹子時的全面性。 而《常用中草藥手冊》更列舉了金銀花治療麻疹、腮腺炎等多種疹子相關疾病的臨牀經驗。
綜上所述,古籍中對金銀花透疹功效的記載,體現了其在治療疹子疾病中的多樣作用,從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到扶正祛邪,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闡述。 這些記載為我們理解金銀花在治療疹子方面的應用提供了豐富的歷史資料和臨牀經驗參考。
5. 解毒
金銀花,古籍中多有記載其解毒功效,並因其藥性平和,應用廣泛。 從歷代醫家論述來看,其解毒作用體現在多個方面。
《本草正》指出金銀花「善於化毒」,能處理癰疽、腫毒等各種瘡瘍,無論毒邪未成形或已成形,都能發揮作用。毒邪未成時,能散其邪氣;毒邪已成時,則能促使膿瘍潰破。但其藥性較緩和,需加大用量,或佐以酒煎服,以增強療效。《本經逢原》則強調金銀花「解毒去膿」,是癰疽潰後的重要藥物,但同時也指出,氣虛、膿清、食少便瀉者不宜使用。此處點明瞭金銀花使用上的注意事項,需辨證施治。
其他典籍如《滇南本草》、《生草藥性備要》、《常用中草藥手冊》也記載了金銀花治療各種感染性疾病的功效,包括癰疽、丹毒、瘰癧、痢疾、瘡癤腫毒、外傷感染等,範圍涵蓋內外兼治。 《本草備要》更提及其養血止渴,治療疥癬的功效,顯示其作用不僅限於解毒。 《本草通玄》則更進一步指出世人多隻知其消毒之功,而忽略了其治療脹滿下痢、補虛療風等方面的作用,認為其應用範圍更為廣泛。 《重慶堂隨筆》則提到金銀花能清熱解毒,治療中風、溫疫等症。
綜上所述,歷代醫家對金銀花解毒功效的描述,從外感熱毒到內傷瘀毒,從瘡瘍腫毒到腸道感染,都包含在內,其解毒機制或許涉及多個方面,是臨牀應用中一種十分重要的清熱解毒藥物。 然而,需注意的是,各家論述亦有側重,其應用仍需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情,謹慎施治。
金銀花的古代典籍
金銀花的現代功效
1. 降血脂
金銀花含有銀花苷、金銀花酚、槲皮素等多種有效成分,具有降血脂作用。金銀花可調節脂肪代謝,降低血脂和膽固醇含量,減少人體對脂肪的吸收和合成,增加脂肪的代謝和分解。金銀花還可提高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好膽固醇)含量,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壞膽固醇)含量,從而達到降血脂的作用。大鼠灌胃金銀花能降低血漿中膽固醇含量,且金銀花可和膽固醇相結合。
2. 抗氧化
金銀花含銀花苷、銀花酚、槲皮素等抗氧化物質,能清除活性氧自由基、中和自由基,減少細胞氧化損傷,具有抗氧化的作用。
自由基易致細胞老化及疾病,金銀花水煎液可增血漿抗氧化能力(T-AOC)及還原型谷胱甘肽(GSH),增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提高人體抗氧化能力。
3. 抗凝血
金銀花具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效,古人用於治療瘡毒、癰腫、熱毒血痢,現代藥理研究證實,金銀花具有抗凝血作用,能抑制凝血酶的生成和活性,減少血小板的凝聚,降低血液的粘度,進而達到抗凝血的作用。此外,金銀花還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能夠減少發炎反應,從而降低血栓形成的風險。
4. 保肝利膽
金銀花性寒味甘,歸肺、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保肝利膽等功效。
金銀花總黃酮能減少自由基、抑制細胞膜脂質過氧化及減少炎症介質釋放,從而減輕免疫性肝損傷。
金銀花還能促進大鼠膽汁分泌,利於膽汁排泄,改善膽汁淤積,預防膽結石的形成,起到保肝利膽的作用。
5. 抗發炎
金銀花具有明顯的抗發炎作用,因其含有銀花苷、銀花酚、銀杏酸等多種有效成分。這些成分能夠抑制炎症因子之生成和活性,降低細胞因子的水平,從而減輕炎症反應;並減少炎症對組織的損傷,促進組織修復,達到抗發炎的作用。
6. 抗菌抗病毒
金銀花,古稱忍冬,性甘寒,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抗菌、抗病毒之效。李時珍《本草綱目》云:「金銀花,能散熱退火,清喉利咽,消腫解毒,功同地漿水。」
現代藥理研究證實,金銀花含有綠原酸、木犀草素、金銀花黃酮等多種活性成分,對多種致病菌及病毒均有抑制作用。體外試驗表明,金銀花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大腸桿菌、痢疾桿菌等細菌,以及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薩奇病毒等病毒,均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金銀花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 內服:煎湯,10-20g;或入丸散。
- 外用:適量,搗敷。
金銀花的炮製
- 金銀花:篩去泥沙,揀淨雜質。
- 銀花炭:取揀淨的金銀花,置鍋內用武火炒至焦褐色,噴淋清水,取出,曬乾。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金銀花注意事項
- 脾胃虛寒及氣虛瘡瘍膿清者忌服,原因是金銀花性寒涼,會加重脾胃虛寒的症狀,並不利於膿清的排出。
- 金銀花不良反應較少,但含有金銀花的注射劑,如雙黃連注射液、銀黃注射液,有引起過敏性休克的風險,使用時需注意。
- 孕婦和哺乳期婦女應避免使用金銀花,因為目前缺乏相關研究,無法確定其對孕婦和哺乳期婦女的安全性。
- 肝功能受損者應避免使用金銀花,因為其有效成分可能對肝臟造成不良影響。
- 腸胃不適者應慎用金銀花,因為其成分可能刺激腸胃系統,加重不適症狀。
- 過敏體質者應避免使用金銀花,因為其成分可能會引發過敏反應。
- 金銀花中的成分可能與某些藥物相互作用,例如抗凝血藥物、降血糖藥物等,使用前應諮詢醫療專業人員。
金銀花相關的方劑
金銀花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金銀花含有的化學成分
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 異綠原酸(Isochlorogenic acid), 白果醇(Ginkgolide), β-谷甾醇(β-Sitosterol), 豆甾醇(Stigmasterol), β-谷甾醇-D-葡萄糖甙(β-Sitosteryl-D-glucoside), 豆甾醇-D-葡萄糖甙(Stigmasteryl-D-glucoside), 芳樟醇(linalool), 棕櫚酸乙酯(ethyl palmitate), 亞油酸甲酯(Methyl linoleate), 3-甲基-2-(2-戊烯基)-2-環戊烯-1-酮(3-methyl-2-(2-pentenyl)-2-cyclopenten-1-one), 反-反金合歡醇(trans-trans-Farnesol), 亞麻酸乙酯(Ethyl linolenate), β-蓽澄匣油烯(β-Cubebene), 順-3-己烯-1-醇(cis-3-Hexen-1-ol), α-松油醇(α-terpineol), 牻牛兒醇(Geraniol), 苯甲酸苄酯(Benzyl benzoate), 2-甲基-1-丁醇(2-Methyl-1-butanol), 苯甲醇(Benzyl alcohol), 苯乙醇(Phenethyl alcohol), 順-芳樟醇氧化物(cis-Linalool oxide), 丁香油酚(eugenol), 香荊芥酚(carvacrol), 黃褐毛忍冬皁甙A(Fulvotomentoside A), α-常春藤皁甙(α-Hedrin), 無患子皁甙B(Sapindoside B), 咖啡酸(caffeic acid), 木犀草素(Luteolin), 香葉醇(Geraniol), 反-芳樟醇氧化物(trans-Linalool oxide)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