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出處典籍:外科正宗

寒性指數

41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20%
心經 13%
膀胱經 13%
腎經 13%
胃經 13%
小腸經 6%
肝經 6%
膽經 6%
肺經 6%
大腸經
心經
膀胱經
腎經
胃經
小腸經
肝經
膽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4

主治功效

一掃光

組成:黃柏、金銀花、苦參

整體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癢。

主治:牛皮風癬。

:牛皮風癬是一種皮膚病,中醫認為其主要原因是風邪、濕邪、熱邪入侵肌膚,導致皮膚發炎、瘙癢。一掃光中的黃柏、金銀花、苦參均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癢的功效,可以有效緩解牛皮風癬的症狀。

方解

  • 黃柏: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 金銀花: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的功效。
  • 苦參:具有清熱燥濕、祛風止癢的功效。

注意事項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 服用本方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

文獻參考

  • 《本草綱目》:黃柏「主風熱濕毒,腳氣,黃疸,腸風下血,赤白痢疾,陰蝕,喉痹,癰腫,痔漏,惡瘡,疥癬,皮膚風癢。」
  • 《本草備要》:金銀花「治外感發熱,風熱感冒,溫病初起,溫毒發斑,癰腫瘡毒,腸風下血,赤白痢疾,喉痹,口舌生瘡,風疹,麻疹。」
  • 《本草經疏》:苦參「主風熱濕毒,腳氣,黃疸,腸風下血,赤白痢疾,陰蝕,喉痹,癰腫,痔漏,惡瘡,疥癬,皮膚風癢。」

傳統服藥法

爐甘石5錢(為末,乳汁和,塗貼碗底內。再以艾葉一團點著,將碗覆蓋艾火,下透孔,以艾火燒完為度),艾葉灰3分,梅片3分。
上為末。
香油和抹。即愈。
避風,忌辣。

相關疾病

頭皮脫屑
疥癬
乳腺炎
乳房腺體瘤
痲風 [漢生氏病]
皮膚癬菌病(頭,鬍鬚)
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

相同名稱方劑

一掃光, 出處:《本草綱目》卷五十引《怪證奇方》。 組成:生驢皮1塊。 主治:牛皮風癬。

一掃光, 出處:《回春》卷七。 組成:細茶3錢(口嚼爛),水銀(入茶內研)1錢,牙皂2錢,花椒2錢。 主治:小兒頭上肥瘡,或多生虱子,搔癢成瘡,膿水出不止。

一掃光,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西安方)。 組成:大風子1兩,硫黃2兩,明雄6錢,水銀2錢半,樟腦2錢半,蛇床子2兩,茅蒼朮2兩,川花椒3錢。 主治:皮膚乾濕疥瘡,痛癢難堪。

一掃光, 出處:《奇方類編》卷下。 組成:蛇床子1兩,苦參1兩,蕪荑1兩,雄黃5錢,川椒5錢,大風子肉5錢,硫黃5錢,枯礬1兩2錢,輕粉2兩,樟腦2兩。 主治:疥瘡及婦人陰蝕瘡,諸般惡毒。

一掃光, 出處:《梅氏驗方新編》卷七。 組成:苦參1兩,川柏1兩,大風子肉2錢,木鱉肉2錢,蛇床子2錢,吊揚塵2錢,枯礬2錢,雄黃2錢,川椒2錢,硫黃2錢,樟腦2錢,輕粉2錢。 主治:諸瘡風濕癢痛。

一掃光,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沙市方)。 組成:蒼朮8兩,花椒8兩,蛇床子8兩,明雄8兩,樟腦4兩,白芷4兩,大黃8兩,水銀2兩,木鱉子4兩,明礬8兩,硫黃4兩,皮消8兩,大風子4兩,吳萸2兩。 主治:去濕殺蟲,清熱止癢。主治:疥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苦參洗劑

相似度 85%

參柏丸

相似度 80%

止癢洗劑

相似度 66%

乘山丸

相似度 57%

金銀解毒湯

相似度 57%

三黃洗劑

相似度 57%

二皂飲

相似度 57%

繡球丸

相似度 57%

流注飲

相似度 57%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