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一掃光」方劑中包含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燥濕: 黃柏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方劑中若有濕熱之邪,如濕熱下注、濕熱蘊結等,黃柏可有效清熱燥濕,解除濕熱對人體的侵犯。
- 解毒止癢: 黃柏對於濕疹、瘡瘍等皮膚病症具有解毒止癢之效。方劑中若有皮膚瘙癢、紅腫、潰爛等症狀,黃柏可通過清熱解毒,止癢消腫,促進傷口癒合。
總之,黃柏在「一掃光」方劑中,主要發揮清熱燥濕、解毒止癢的作用,有助於治療濕熱引起的皮膚病症。
「一掃光」方劑中包含金銀花,主要由於其清熱解毒的功效。金銀花性寒,味甘,歸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散風熱的功效。其所含的綠原酸、木犀草素等成分,能抑制細菌生長,減輕炎症反應。
在「一掃光」方劑中,金銀花與其他藥材配合,可有效地治療因熱毒引起的各種疾病,例如感冒發熱、咽喉腫痛、瘡瘍腫毒等。金銀花的使用,可降低病症的嚴重程度,促進病情的恢復。
「一掃光」方劑中含有苦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燥濕,殺蟲止癢: 苦參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的功效。其能有效抑制皮膚真菌的生長,治療濕疹、皮炎等皮膚病,同時也可用於治療陰道炎、滴蟲感染等。
2. 協同作用: 苦參與方劑中其他藥物相互配合,能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例如,苦參與黃柏、蛇牀子等藥物合用,可以加強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的作用,有效緩解皮膚瘙癢症狀。
總之,苦參在「一掃光」方劑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其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的功效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有效治療皮膚病。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一掃光」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一掃光」一方,散見於諸多中醫古籍,其組方、用法、主治病症亦不盡相同,然皆以「一掃光」命名,寓意其療效迅速,能將病邪一掃而光。綜合各家記載,可見其主要用於治療各種皮膚疾患,尤其以疥瘡、頑癬、濕瘡等瘙癢性皮膚病為主。
主治功效
疥瘡:《類證治裁》、《慈幼新書》、《古今醫統大全》、《種杏仙方》、《臨證一得方》、《菉竹堂集驗方》、《古今醫鑑》等多部醫書均載「一掃光」可治疥瘡。疥瘡乃疥蟲寄生於人體皮膚所致,症見皮膚劇烈瘙癢,夜間尤甚,皮疹好發於指縫、腕屈側、腋前緣等處。「一掃光」方中多含硫黃、雄黃、蛇床子、大楓子等殺蟲止癢之藥,故能有效治療疥瘡。
頑癬:《本草綱目》、《怪證奇方》等書載「一掃光」可治牛皮癬、風癬等頑固性皮膚病。頑癬多因風濕熱邪蘊結肌膚,或氣血失和,肌膚失養所致,症見皮膚增厚、粗糙、脫屑、瘙癢。「一掃光」方中常含苦參、黃柏等清熱燥濕之品,以及防風、荊芥等祛風止癢之藥,可改善皮膚病理狀態,緩解症狀。
濕瘡:《景景醫話》載「一掃光」可治濕瘡。濕瘡多因濕熱內蘊,外感風邪,或脾虛濕盛,泛溢肌膚所致,症見皮膚紅斑、丘疹、水疱、糜爛、滲液、瘙癢。「一掃光」方中多含清熱燥濕、祛風止癢之藥,可減輕皮膚炎症反應,促進皮損癒合。
其他皮膚病:《外科正宗》、《瘍科心得集》等書載「一掃光」可治膿窠瘡、癩風、禿瘡等;《瘍醫大全》載其可治瘌痢白禿;《外科啟玄》載其可治瘰癧;《青囊秘訣》載其可用於梅毒治療;《壽世保元》載其可治頭瘡;《驗方新編》載其可治白蛇瘡等。
治療原理
「一掃光」方劑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殺蟲止癢:疥瘡、部分頑癬等皮膚病與寄生蟲感染有關,「一掃光」方中多含硫黃、雄黃、蛇床子、大楓子、花椒等殺蟲之品,可直接殺滅寄生蟲,從而消除病因,緩解瘙癢。
清熱燥濕:濕瘡、膿窠瘡等多種皮膚病與濕熱邪氣有關,「一掃光」方中常含苦參、黃柏、金銀花等清熱燥濕、解毒之藥,可清除體內濕熱邪氣,改善皮膚病理狀態。
祛風止癢:多種皮膚病伴有瘙癢症狀,「一掃光」方中常含防風、荊芥、薄荷等祛風止癢之藥,可疏散風邪,減輕瘙癢。
收斂 подсушивание: 針對濕瘡滲液等,「一掃光」方中會選用枯礬等收斂 подсушивание 之品,以促進皮損乾燥、癒合。
活血化瘀:部分方劑中會加入乳香、沒藥等活血化瘀藥物,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皮損修復。
以毒攻毒: 部分方劑中會使用到水銀、輕粉、砒霜等具有一定毒性的藥物,發揮其以毒攻毒的作用。
總結
「一掃光」作為中醫外治皮膚病的常用方劑,其組方多樣,但總體治療思路以殺蟲止癢、清熱燥濕、祛風止癢為主,兼以收斂 подсушивание、活血化瘀,甚至以毒攻毒。其具體應用需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辨證施治,選擇合適的藥物組成和劑型。
傳統服藥法
爐甘石5錢(為末,乳汁和,塗貼碗底內。再以艾葉一團點著,將碗覆蓋艾火,下透孔,以艾火燒完為度),艾葉灰3分,梅片3分。
上為末。
香油和抹。即愈。
避風,忌辣。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一掃光, 出處:《本草綱目》卷五十引《怪證奇方》。 組成:生驢皮1塊。 主治:牛皮風癬。
一掃光, 出處:《回春》卷七。 組成:細茶3錢(口嚼爛),水銀(入茶內研)1錢,牙皂2錢,花椒2錢。 主治:小兒頭上肥瘡,或多生虱子,搔癢成瘡,膿水出不止。
一掃光,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西安方)。 組成:大風子1兩,硫黃2兩,明雄6錢,水銀2錢半,樟腦2錢半,蛇床子2兩,茅蒼朮2兩,川花椒3錢。 主治:皮膚乾濕疥瘡,痛癢難堪。
一掃光, 出處:《奇方類編》卷下。 組成:蛇床子1兩,苦參1兩,蕪荑1兩,雄黃5錢,川椒5錢,大風子肉5錢,硫黃5錢,枯礬1兩2錢,輕粉2兩,樟腦2兩。 主治:疥瘡及婦人陰蝕瘡,諸般惡毒。
一掃光, 出處:《梅氏驗方新編》卷七。 組成:苦參1兩,川柏1兩,大風子肉2錢,木鱉肉2錢,蛇床子2錢,吊揚塵2錢,枯礬2錢,雄黃2錢,川椒2錢,硫黃2錢,樟腦2錢,輕粉2錢。 主治:諸瘡風濕癢痛。
一掃光,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沙市方)。 組成:蒼朮8兩,花椒8兩,蛇床子8兩,明雄8兩,樟腦4兩,白芷4兩,大黃8兩,水銀2兩,木鱉子4兩,明礬8兩,硫黃4兩,皮消8兩,大風子4兩,吳萸2兩。 主治:去濕殺蟲,清熱止癢。主治:疥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