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皂飲

二皂飲

ER ZAO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30

熱/寒比例

(0.33)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23%
肺經 16%
胃經 13%
心經 13%
肝經 6%
腎經 6%
小腸經 6%
膀胱經 6%
膽經 6%
大腸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腎經
小腸經
膀胱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二皁飲方劑中包含肥皂荚,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清熱解毒:肥皂荚味甘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其皁苷成分能抑制細菌生長,有效抵抗外邪入侵,用於治療熱毒壅盛、咽喉腫痛、癰腫瘡瘍等病症。

二、潤腸通便:肥皂荚富含膳食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有助於排泄體內毒素,緩解便祕。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能起到清熱解毒、潤腸通便的協同作用,對於熱毒壅盛導致的便祕等症狀療效顯著。

二皁飲中含有皁莢,主要原因有二:

一、潤腸通便:皁莢性寒,味苦,具有潤腸通便的功效,可有效緩解便祕症狀。二皁飲中加入皁莢,正是利用其潤腸通便之效,配合其他藥物,以達到治療便祕的效果。

二、消積化滯:皁莢還能消積化滯,對於食積不化、腹脹便祕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二皁飲中加入皁莢,可輔助其他藥物,促進消化,消除積滯,改善腸胃功能。

二皁飲中包含苦參,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方面功效:

  1. 清熱燥濕:苦參味苦性寒,善於清熱燥濕,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濕疹、皮膚瘙癢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2. 殺蟲止癢:苦參含有苦參鹼等成分,具有抗菌消炎、殺蟲止癢的作用,對於濕疹、疥瘡等皮膚病,能有效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長,並緩解瘙癢症狀。

因此,二皁飲中加入苦參,可發揮其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的功效,達到治療濕疹等皮膚病的目的。

二皁飲中加入金銀花,主要是因為其清熱解毒的功效。金銀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涼散風熱的功效,可治療外感風熱所致的發熱、咽痛、口渴、頭痛等症狀。

二皁飲本身以清熱解毒為主,常用於治療暑熱傷津、口渴心煩、小便赤澀等症狀。金銀花的加入,進一步加強了方劑的清熱解毒功效,使之更能有效地治療相關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二皂飲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楊梅瘡」,即中醫古籍中對梅毒相關皮膚潰瘍、丘疹或糜爛病變的稱呼。其臨床特徵為濕熱蘊毒、腐蝕肌膚,傳統認為此病多因穢毒感染或淫慾過度,致使毒邪深伏血分,發為瘡瘍。方中強調「露一宿」後服用,可能取夜間自然陰氣以清熱解毒,輔助藥力深入病所。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肥皂子

    • 性味辛溫,具祛風痰、散結消腫之效,古方多用以攻逐皮膚風毒。其「獨核者」質地堅實,藥力集中,可能增強破結排毒之效。
  2. 皂角子

    • 辛鹹而溫,擅長通竅滌痰、搜風拔毒。與肥皂子相配,形成「雙皂」協同,強化開泄腠理、透毒外出的作用,針對楊梅瘡之深伏毒邪。
  3. 苦參

    • 大苦大寒,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直折濕熱火毒。其成分(如苦參鹼)對皮膚潰瘍及微生物可能有抑制效果,契合楊梅瘡濕熱穢濁之病機。
  4. 金銀花

    • 甘寒清透,為瘡家聖藥,既可清解血分熱毒,又能疏散風熱,助雙皂透邪於外。

配伍思維
全方以「開泄」與「清解」為核心:

  • 雙皂為君:開通毛竅、破痰結,使內蘊毒邪有外達之路。
  • 苦參、金銀花為臣佐:苦寒清下焦濕熱,甘寒解血分熱毒,內外合治。
  • 水法與服法
    • 「河水」性動助通利,「井水」性沉助清降,兩者合用調和陰陽。
    • 「露一宿」可能藉天露寒涼之氣,增強清熱解毒之效;「空心熱服」則趁陽氣升發之時助藥力直達病所。

此方體現「給邪出路」的治法,結合燥濕、解毒、透散,合乎中醫對楊梅瘡「濕熱毒瘀」的辨證邏輯,然其具體效能需置於古代醫學背景下理解。

傳統服藥法


肥皂子(獨核者)20粒,皂角子30粒,苦參1兩,金銀花1兩。
河水1碗半,井水1碗半,煎1碗,露1宿,次早空心熱服,其毒自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二皂飲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二皂飲, 出處:《瘍醫大全》卷三十四引沈員嶠方。 組成:肥皂子(獨核者)20粒,皂角子30粒,苦參1兩,金銀花1兩。 主治:楊梅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