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丸

SAN WE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瘡瘍經驗全書》卷六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21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17%
心經 11%
腎經 11%
肝經 11%
肺經 11%
小腸經 8%
膀胱經 8%
膽經 8%
胃經 8%
大腸經
心經
腎經
肝經
肺經
小腸經
膀胱經
膽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三味丸中加入苦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燥濕,殺蟲止癢: 苦參性寒,味苦,入肺、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的功效。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瘙癢、濕疹、瘡瘍等症狀,苦參能有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癢。
  2. 配合其他藥物: 三味丸中其他藥物如黃柏、地膚子也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的功效,苦參的加入可以加強其功效,使藥效更為顯著。同時,苦參還可以起到引藥下行的作用,使藥效更有效地到達病竈部位。

三味丸中包含白蒺藜,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行氣止痛:白蒺藜味苦辛,性微溫,入肝經,具有疏肝解鬱、行氣止痛之效。三味丸常用於治療肝鬱氣滯所致的胸脇脹痛、脅肋疼痛、脘腹脹滿等症狀,白蒺藜的加入有助於緩解肝氣鬱結,促進氣血運行,達到止痛的效果。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白蒺藜亦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對於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也有效。三味丸中常加入其他活血化瘀的藥物,如川芎、丹參等,與白蒺藜配合,可起到協同作用,更有效地改善疼痛症狀。

三味丸方劑中包含皁莢,其主要原因如下:

  1. 消積化滯:皁莢味苦性寒,具有消積化滯、潤腸通便的功效。對於脾胃積滯、腹脹便祕等症狀,皁莢能有效促進消化,排除積滯,改善腸胃功能。
  2. 驅蟲止癢:皁莢亦具有一定的驅蟲止癢作用。對於寄生蟲感染引起的腹痛、腹瀉等症狀,皁莢可以起到驅蟲的作用,同時也能緩解皮膚瘙癢等症狀。

三味丸中皁莢的加入,既能消積化滯,又能驅蟲止癢,協同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療效。

主治功效


三味丸方劑介紹

三味丸,又稱三物丸,是一種中藥方劑,由苦參、白蒺藜、皁莢三味中藥組成。此方劑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祛風除濕、止咳化痰之效。常被用於治療癬,一種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膚病,症狀包括皮膚發紅、脫皮、瘙癢等。

方劑組成介紹

  • 苦參:味苦、性寒,歸肝、心、肺、腎經,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清熱瀉火等功效。苦參可用於治療各種寄生蟲感染導致的腹痛、腹瀉、便祕、貧血等疾病,以及熱毒血瘀引起的各種出血症狀,如咯血、便血、子宮出血等。此外,苦參也常被用於治療濕熱下注引起的帶下色黃、陰腫陰癢,以及濕疹、皮膚瘙癢等症狀。

  • 白蒺藜:味苦、性微寒,歸肺、肝經,具有疏風清熱、平肝明目、祛風止癢、消炎鎮痛等功效。白蒺藜可用於治療風熱感冒、目赤腫痛、風疹瘙癢、皮膚瘙癢、神經衰弱等疾病。

  • 皁莢:味苦、性溫,歸肺、大腸經,具有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殺蟲驅蟲之功。可用於治療寒性咳嗽、肺熱咳嗽、支氣管炎、哮喘、風濕痛、關節炎、痛風、腸燥便祕、蛔蟲性腸梗阻等症。皁莢的主要成分為皁角甙、莢苷,具有溫熱身體、抗炎、鎮痛、抗菌、殺蟲等作用。

總結

三味丸是一種由苦參、白蒺藜、皁莢三味中藥組成的中藥方劑。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祛風除濕、止咳化痰之效。常被用於治療癬,一種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膚病,症狀包括皮膚發紅、脫皮、瘙癢等。

傳統服藥法


苦參(淨末)8兩,白蒺藜(炒,去刺,淨末)4兩,皂莢1斤。
煎膏,加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用2錢,或酒或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三味丸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

相同名稱方劑


三味丸, 出處:《瘡瘍經驗全書》卷六。 組成:苦參(淨末)8兩,白蒺藜(炒,去刺,淨末)4兩,皂莢1斤。 主治:癬。

三味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四十八。 組成:桔梗1兩(切,用蜜拌,于飯上蒸3日),訶黎勒(去核)4個(2個炮,2個生用,趁熱搗),甘草1兩(半生半炙)。 主治:肺虛聲音不出。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