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參角丸中加入苦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燥濕,殺蟲止癢: 苦參味苦性寒,入肺、胃、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的功效。其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瘙癢、濕疹、瘡瘍等症狀,都有良好的療效。參角丸主要用於治療濕熱下注引起的帶下病,苦參的清熱燥濕作用能有效抑制病情的發展。
-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 苦參與參角丸中的其他藥材如川芎、白芷等,具有協同作用,能更有效地清熱解毒、燥濕止癢,達到治療帶下病的目的。苦參的加入,不僅能增強藥效,也能使藥物更加安全有效。
參角丸方劑中包含皁莢,其原因主要有二:
- 消積化滯:皁莢味苦甘,性寒,歸脾、胃經,具有消積化滯、潤腸通便的功效。參角丸主治積滯內停,腹脹便祕等症,皁莢的消積化滯作用能幫助藥物更好地疏通腸胃,使積滯得以降解。
- 引藥入腸:皁莢性滑,能引藥下行,使藥物更易進入腸道,發揮其療效。參角丸中多以參、角等補益藥物為主,皁莢的引藥入腸作用能輔助這些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提高藥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參角丸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記載主治「肺風皮膚瘙癢,生瘾疹或疥癬」,屬中醫「風瘙癢」「風疹」「疥癬」範疇。其病機多因風邪外襲,鬱於肌表,或濕熱內蘊,與風相搏,發於皮膚所致。肺主皮毛,故稱「肺風」,臨床表現以皮膚劇癢、紅疹遊走不定(瘾疹)、或疥蟲濕毒浸漬(疥癬)為特徵。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苦參(主藥):
- 性味苦寒,歸心、肝、胃、大腸經,具清熱燥濕、殺蟲止癢之效。
- 《本草綱目》載其「治皮膚風熱,疥癬殺蟲」,能滌除濕熱毒邪,抑制疥蟲,緩解皮膚紅腫瘙癢。
肥皂角(輔藥):
- 辛鹹溫,具祛風痰、滌垢殺蟲之性。其熬膏後黏滯稠厚,可軟化角質、滲透肌表。
- 《本草備要》言其「祛風除濕」,古代多用於皮膚頑癬、風疹瘙癢,外治能去腐生新,內服可導滯通絡。
配伍特點
- 苦寒與辛溫相制:苦參清熱偏降,皂角辛散上行,二者相配,一清一透,使風熱濕毒從表裡分消。
- 膏丸協同:皂角膏黏膩賦形,可載苦參藥力緩釋,延長作用;丸劑「梧桐子大」便於吞服,配合荊芥湯送服,更增祛風透表之效。
推論治療原理
此方通過苦參清熱殺蟲、皂角祛風滌痰,針對「風濕熱毒」壅滯肌表的病機,使濕熱得清,風邪得散,疥癬蟲毒得殺,從而緩解皮膚瘙癢、疹癬等症。其製劑設計(熬膏為丸)亦體現古代對藥物緩釋與協同作用的樸素認知。
傳統服藥法
苦參2斤,肥皂角2斤(去皮並子,捶碎,以水1鬥浸,揉取濃汁,濾去滓,熬成膏)。
上將苦參杵為細末,以皂角膏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荊芥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參角丸, 出處:《雞峰》卷十一。 組成:苦參2斤,肥皂角2斤(去皮并子,捶碎,以水1鬭浸,揉取濃汁,濾去滓,熬成膏)。 主治:肺風皮膚瘙癢,生癮疹或疥癬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