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靈字丸中包含苦參的原因在於其優秀的抗菌和清熱作用。苦參能夠有效地清除體內的熱毒,抑制病菌繁殖,對於改善由感染引起的症狀具有顯著效果。它還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能夠幫助減少因炎症引起的不適。苦參的加入能夠提升靈字丸的整體療效,增強其對相關疾病的治療效果。
靈字丸方劑中包含白花蛇,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通經止痛: 白花蛇性溫,味甘,入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之功效。靈字丸主治婦女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產後瘀血腹痛等症,白花蛇的藥性可以有效改善血瘀引起的症狀。
- 祛風除濕,止痺止痛: 白花蛇亦有祛風除濕、止痺止痛之效。靈字丸中亦常配伍其他藥物,如川芎、當歸等,共同發揮活血化瘀、祛風除濕之功效,用於治療風濕痺痛等症。
因此,靈字丸方劑中加入白花蛇,是基於其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等功效,針對其主治的病症而使用。
靈字丸方劑中包含白蒺藜,主要原因在於其 疏肝解鬱,行氣止痛 的功效。
白蒺藜味苦、辛,性平,歸肝、脾經。其藥性可 舒肝解鬱,行氣止痛,對於肝氣鬱結導致的胸脅脹痛、脘腹疼痛、月經不調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靈字丸作為治療肝鬱氣滯所致的各種症狀的方劑,白蒺藜的加入,可以有效 疏解肝氣,緩解疼痛,促進氣血運行,達到治療目的。
靈字丸方劑中包含大風子,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功效:
- 清熱解毒:大風子味苦性寒,善於清熱解毒,可用於治療熱毒引起的各種疾病,如癰腫、瘡瘍、丹毒等,與靈字丸中其他清熱解毒藥物相輔相成,共同發揮功效。
- 殺蟲止癢:大風子具有殺蟲止癢的作用,可以用於治療由寄生蟲引起的皮膚病,如疥瘡、溼疹等,與靈字丸中其他止癢藥物配合使用,效果更佳。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靈字丸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靈字丸主治「麻風」,古稱「癘風」或「大風」,屬中醫風毒濕熱蘊結血分之頑疾。其典型症狀為皮膚潰爛、麻木不仁、眉髮脫落、遍身斑疹,甚則筋骨變形。此方針對麻風病機「風、毒、濕、瘀」交織之特性,以祛風解毒、燥濕活血為核心治法。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組成解析
白苦參(生用,3兩)
苦寒入心、肝、胃、大腸經,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生用毒性較強,專攻「脾經濕毒」,故註明「脾經無病勿用」,避免伐傷脾胃。現代研究證實其所含苦參鹼具抗炎、抑制病原微生物作用,契合麻風「濕熱蟲毒」之病機。白花蛇(1兩)
即蕲蛇,性溫有毒,善走竄透骨,為「截風要藥」。功能祛風通絡、攻毒止痙,尤擅治「大風疥癩」,針對麻風深入經絡之風毒。其藥性峻烈,能搜剔筋骨伏邪,促使頑疾外透。白蒺藜(7兩,重用)
辛散苦瀉,主入肝經,疏肝解鬱、祛風止癢。重用此藥,一則制約蛇、苦參之毒性,緩和藥性;二則協同活血祛風,改善麻風患者氣血瘀滯、皮膚瘙癢等症。風子肉(1兩)
即大風子仁,辛熱有毒,為傳統治麻風專藥。能燥濕攻毒、殺蟲療瘡,直接抑制病原體,對皮膚潰爛流膿療效顯著。然其毒性強,故配伍土麻仁潤燥緩毒。土麻仁(6兩,大量)
甘平質潤,功能潤腸通便,解毒緩急。一則佐制風子肉、白花蛇之燥烈毒性;二則通腑排毒,使濕熱濁邪從大便而解,符合「給邪出路」原則。小雲連(5錢)
即黃連,苦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專清心胃伏火,解麻風鬱久化熱之毒,並協同苦參增強抗菌消炎之效。
2. 配伍邏輯
- 攻毒與護正並行:以白花蛇、風子肉、苦參直攻風毒濕熱,配伍白蒺藜、土麻仁調和藥性,避免峻藥傷正。
- 內外兼治:既有黃連、苦參清內蘊濕熱,又有風子肉、白花蛇透表殺蟲,内外分消病邪。
- 潤燥相濟:土麻仁之潤,平衡風子肉、苦參之燥,防止燥藥耗傷陰血。
3. 治療原理
靈字丸以「毒藥攻毒」為主導,結合「祛風、清熱、燥濕、活血、潤腸」多法並用:
- 祛風通絡:白花蛇、白蒺藜驅散經絡風邪,改善肢體麻木。
- 清熱燥濕:苦參、黃連清瀉血分濕熱,抑制病原。
- 殺蟲解毒:風子肉直接針對麻風桿菌(古稱「蟲毒」)。
- 潤下排毒:土麻仁通腑,促進代謝產物排泄。
全方體現中醫「以毒攻毒」「標本兼顧」思維,針對麻風複雜病機層層化解,然須嚴格掌握劑量與適應症。
傳統服藥法
白苦參(生用,脾經無病勿用)3兩,白花蛇1兩,白蒺藜7兩,風子肉1兩,土麻仁6兩,小雲連5錢。
煉蜜為丸。
吞服,早晚、空心各服5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苦寒,體虛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靈字丸, 出處:《瘋門全書》。 組成:白苦參(生用,脾經無病勿用)3兩,白花蛇1兩,白蒺藜7兩,風子肉1兩,土麻仁6兩,小雲連5錢。 主治:麻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