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出處典籍:驗方新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7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0%
肺經 20%
胃經 20%
脾經 12%
腎經 8%
肝經 8%
大腸經 8%
心經
肺經
胃經
脾經
腎經
肝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2

主治功效

四妙勇安湯主治脫疽,四肢皮色黯紅,灼熱微腫,疼痛劇烈,久則潰爛,膿水淋淌,煩熱口渴,舌紅脈數,或見發熱口渴,舌紅脈數。

脫疽一證,其病機多端,或肝腎陰虛熱毒蘊結,或腎陽虛衰陰寒凝滯,或氣血虛弱,肢末失於濡養。此病在病位上有其特點,即好發於四肢末端,初起邪氣內蘊,氣血失暢,筋肉失於濡潤,故見肢端怕冷,麻木,行動不便,繼之疼痛劇烈,日久紫黑,腐爛不愈,甚至指趾脫落。

關於本病的認識,早在《內經》中已有記載如《靈樞》曰:「發於足趾,名曰脫廱(即脫疽)。其狀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斬之,不則死矣。

明.陳實功外科正宗》卷4中,對脫疽的發病原因症狀、治療等記載較詳,如「夫脫疽者,外腐而內壞也。......凡患此者,多生於手足,手足乃五臟枝幹。瘡之初生,形如粟米,頭便一點黃泡,其皮如煮熟紅棗,黃色侵漫,傳遍五指,上至腳面,其疼如燙潑火燃,其形則骨枯筋縮,其穢異香難解,.....內服滋腎水、養氣血、健脾安神之劑」

本方所治之脫疽,乃因寒濕久鬱,蘊而化熱,或過食高粱厚味,辛辣炙烤而致火毒內生,陰血暗耗,熱毒蘊結,氣血瘀滯,經絡不通,證見患處黯紅,微熱微腫,痛甚。

熱毒內擾心神,傷及陰液。故煩熱口渴,舌紅脈數,經脈不暢,久肢端失去濡養,加之局部熱毒,四末肉腐血敗,故見肢端潰爛,膿水淋漓。熱毒內蘊,故見舌紅、脈數。

本方證因熱毒內蘊,氣血淤滯,陰血虧損所致,而三者之中尤以熱毒熾盛為主治宜清熱解毒,活血養血,通絡止痛。力中重用金銀花、玄參為君以清熱解毒、兩藥合用,既清氣分邪熱,又解血分熱毒

臣以當歸之溫潤,活血祛淤,流通血脈,補養陰血以濡四末。甘草生用,一則助金銀花瀉火解毒,一則合當歸,玄參養陰生津,三則制和諸藥,為佐使,藥雖四味,量大力專,共奏清熱解毒、活血止痛之功。

本方藥僅四味,量大力專,用之巧妙,服後能藥到病除,永無後患,故名「四妙勇安湯」(永與勇同音)。也有謂其藥用匹味,妙到好處,藥物貫大力專,勇猛力雄、服後藥到病除人安,故以此名之。

本方現代常用於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血管栓塞病變而導致肢節紅腫熱痛,屬於熱毒型患者。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脫疽屬陰寒型及氣血兩虛型者,不宜用本方。肢體壞死者,宜用現代醫學手術治療。

相關疾病

足趾發黑
四肢麻痺癱瘓
半身或下肢麻木
癤和癰
骨及軟骨之惡性腫瘤(骨癌)
慢性多發性(多病灶性)骨髓炎

相同名稱方劑

四妙勇安湯, 出處:《驗方新編》卷二。 組成:金銀花3兩,元參3兩,當歸2兩,甘草1兩。 主治:清熱解毒,活血止痛。主治:脫骨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清金消毒湯

相似度 88%

瀉毒飲

相似度 80%

加味三星湯

相似度 75%

花錦散

相似度 75%

歸耆飲

相似度 75%

當歸銀花湯

相似度 75%

大歸湯

相似度 75%

通塞脈片

相似度 75%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