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救肺敗毒至聖丹」中使用玄參,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藥性。
玄參味苦甘,性寒,入肺、心、腎經。其主治熱毒壅肺、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熱毒瘡瘍等症。方劑中加入玄參,旨在清解肺熱毒邪,消散肺部積熱,並輔助其他藥物涼血消腫,達到治療肺熱咳嗽、肺癰等病症的目的。玄參的寒性與其他藥物相配伍,可起到平衡藥性、協調作用,使藥效更加顯著。
「救肺敗毒至聖丹」方劑中包含麥門冬,主要原因如下:
- 滋陰潤肺,清熱解毒: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清熱解毒的功效。肺熱傷津,導致咳嗽、痰粘稠、胸悶等症狀時,麥門冬能滋陰降火,潤肺止咳,緩解肺熱所致的病症。
- 補氣生津,益氣養陰: 麥門冬不僅能滋陰潤肺,還能補氣生津,益氣養陰。對於肺氣虛弱、津液不足者,麥門冬能補肺氣、生津液,改善肺功能,提高機體抵抗力。
因此,在「救肺敗毒至聖丹」中加入麥門冬,可有效緩解肺熱、肺虛所致的病症,達到清熱解毒、滋陰潤肺的效果。
救肺敗毒至聖丹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藥性、解毒、緩和藥物刺激的作用。方中其他藥物多偏寒涼,而甘草可緩解寒涼之性,避免傷及脾胃,使藥力更平和有效。
- 保護肺氣: 甘草具有補益肺氣、潤肺止咳的功效。肺為嬌臟,易受風邪寒邪侵襲,甘草可保護肺氣,避免寒涼藥物對肺的損傷,並有助於肺氣恢復。
「救肺敗毒至聖丹」方劑中包含金銀花,主要原因如下:
一、金銀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涼散風熱之功效。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正是金銀花擅長的範疇。
二、金銀花對多種細菌和病毒具有抑制作用,如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等,有助於抵抗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減輕肺部炎症。
因此,金銀花在「救肺敗毒至聖丹」中,發揮着清熱解毒、抗菌消炎的作用,有助於緩解肺部炎症,改善咳嗽、咽痛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救肺敗毒至聖丹」主治「肺癰」,即肺部化膿性感染,類似現代醫學的肺膿瘍或嚴重肺炎。古代醫家認為肺癰多因熱毒壅肺、痰瘀互結所致,臨床表現為咳吐腥臭膿痰、胸痛、發熱等。此方以「救肺」為名,強調其清熱解毒、養陰潤肺之功,針對熱毒傷陰、肺絡腐潰之病機,屬中醫「清熱解毒劑」範疇。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金銀花(九錢)
- 角色:君藥(主藥)。
- 作用:清熱解毒、疏散肺熱。
- 邏輯:金銀花為治癰瘍要藥,用量獨重,專攻熱毒。先煎取其輕清之氣上浮入肺,直接化解壅塞之毒邪。
2. 玄參(半兩)
- 角色:臣藥。
- 作用:滋陰降火、解毒散結。
- 邏輯:肺癰後期熱毒易傷陰,玄參既助金銀花解毒,又防陰液耗損,針對「熱毒夾陰虛」之病機。
3. 麥冬(半兩)
- 角色:臣藥。
- 作用:潤肺養陰、生津止渴。
- 邏輯:配合玄參滋養肺陰,修復熱毒灼傷之肺絡,緩解咳痰黏稠、口乾等症,體現「祛邪兼顧扶正」思路。
4. 生甘草(五錢)
- 角色:佐使藥。
- 作用:清熱解毒、調和諸藥。
- 邏輯:甘草解毒之功助金銀花抗癰,其甘緩特性可緩和熱毒峻烈之性,避免苦寒傷胃。
煎服法設計
- 先煎金銀花取其清輕解毒之效,再以藥汁浸泡玄參、麥冬,使養陰成分充分釋放,後續加水煎煮濃縮,確保藥物協同作用。此法兼顧「清解」與「濡潤」兩大需求。
總體治療原理
此方以「清熱解毒為本,養陰潤肺為輔」,針對肺癰「熱、毒、瘀、虛」的核心病機:
- 直接攻邪:金銀花、生甘草清解熱毒,阻斷癰膿生成。
- 防變顧本:玄參、麥冬預護肺陰,避免熱毒煉液成痰或耗氣傷陰。
- 標本兼治:解毒與滋陰並行,既消除病原(毒熱),又修復損傷(肺陰)。
可能功效延伸
若肺癰兼見痰黃稠黏,可聯想此方具「化痰排膿」潛力(金銀花解毒散結、玄參軟堅),然古代未明言,或需配合桔梗、貝母等增強其效。整體呈現「清潤解毒」特色,符合肺為嬌臟「喜潤惡燥」之特性。
傳統服藥法
玄參半兩,麥冬半兩,生甘草5錢,金銀花9錢。
用水7碗煎金銀花,取4碗,取2碗浸前藥,加水2碗又煎之,煎1碗服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寒,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救肺敗毒至聖丹, 出處:《石室秘錄》卷四。 組成:玄參半兩,麥冬半兩,生甘草5錢,金銀花9錢。 主治:肺癰。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