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鼻散

護鼻散

HU B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15

熱/寒比例

偏寒 (0.6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1%
胃經 27%
心經 18%
脾經 8%
腎經 8%
大腸經 5%
肺經
胃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護鼻散中加入玄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玄參味甘苦性寒,入心、肺、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效。對於鼻炎引起的鼻塞、流鼻涕、鼻腔腫痛等症狀,玄參能有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緩解鼻腔炎症。
  2. 滋陰潤燥,生津止渴:玄參還具有滋陰潤燥、生津止渴的功效,對於因燥熱引起的鼻腔乾燥、鼻出血等症狀,玄參能滋陰潤燥,緩解乾燥,起到保護鼻腔的作用。

總之,玄參在護鼻散中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滋陰潤燥的功效,能有效緩解鼻炎引起的各種不適。

護鼻散方劑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滋陰潤肺: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功效。鼻腔乾燥、鼻黏膜脆弱,常因肺燥津傷所致。麥門冬可滋潤肺陰,緩解鼻腔乾燥,改善鼻黏膜的抵抗力,有助於減少鼻炎症狀。
  2. 清熱解毒:麥門冬亦有清熱解毒之效,對於一些因熱毒上攻而導致的鼻炎,如鼻腔紅腫、疼痛等,也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護鼻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緩解鼻腔炎症:甘草性甘寒,入脾、肺經,具有清熱解毒、緩解炎症的功效。鼻炎多因外感風寒、濕熱,或內有痰熱鬱積所致,甘草可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緩解鼻腔炎症,改善鼻塞、流鼻涕等症狀。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甘草在中藥方劑中常作為「使君」或「臣」藥,用於調和藥性,避免其他藥物毒性過強,或副作用過大。護鼻散中加入甘草,可調和藥性,使藥物更有效地發揮療效,同時降低藥物副作用,提高藥物安全性。

護鼻散中使用硃砂,主要是基於其 清熱解毒、鎮靜安神 的功效。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 清心火、解熱毒 的作用,能有效緩解鼻腔炎症,減輕鼻塞、流涕等症狀。此外,硃砂還有 鎮靜安神 的功效,可以緩解鼻炎引起的煩躁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

然而,硃砂含汞,具有一定毒性,使用需謹慎,建議遵醫囑使用。

護鼻散中包含桔梗,其原因主要有二:

  1. 宣肺利咽: 桔梗味苦辛,性平,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止咳之效。對於鼻腔不通、鼻塞流涕等症狀,桔梗可幫助宣通鼻竅,改善呼吸道通暢。
  2. 排膿消腫: 桔梗還有排膿消腫的作用,對於鼻腔炎症、鼻竇炎等引起的鼻塞、鼻涕濃稠等症狀,桔梗可以幫助消炎排膿,緩解炎症反應。

因此,護鼻散中加入桔梗,可以有效改善鼻塞、流涕等症狀,同時有助於消炎排膿,促進鼻腔恢復健康。

護鼻散中加入金銀花,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的功效。

金銀花性寒,味甘,歸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之效。其能有效抑制細菌和病毒的生長,對常見的鼻腔炎症,如鼻炎、鼻竇炎等,有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金銀花亦能消腫止痛,有助於緩解鼻腔充血、疼痛等不適症狀。

因此,將金銀花納入護鼻散方劑,旨在發揮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以達到緩解鼻腔炎症、改善鼻部症狀的功效。

護鼻散中加入天花粉,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的功效。

天花粉味甘、性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利咽消腫的作用。其清熱解毒之性,可針對鼻腔炎症引起的紅腫熱痛,起到消炎止痛的效果;其利咽消腫的功效,有助於緩解鼻塞、流涕等症狀,促進鼻腔黏膜的恢復。

因此,天花粉在護鼻散中,可發揮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的作用,幫助改善鼻腔炎症,提高藥方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護鼻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專治楊梅瘡(梅毒)患者誤服輕粉(氯化亞汞)後,毒邪內陷,循經上攻於鼻的證候。主治症狀包含:

  1. 初期毒發:自覺鼻出臭氣,反映熱毒燻蒸鼻腔。
  2. 進展期:次日鼻色轉黑,乃熱毒瘀滯、血絡受損之象(類似現代「鞍鼻」病變)。
  3. 功能喪失:嗅覺失靈,因肺竅閉阻,清陽不升。
  4. 預後推斷:提示鼻梁可能潰爛脫落(梅毒晚期骨損),但此方可截斷病勢。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清熱解毒,瀉火保陰

    • 金銀花(3兩):量大力專,清解深入血分之楊梅瘡毒,防止熱毒進一步腐蝕鼻竅。
    • 玄參(3兩):既滋陰降火,又解輕粉燥毒,針對誤服汞劑後的陰傷火熾。
  2. 臣藥:養陰潤燥,托毒外出

    • 麥冬(2兩):潤肺養陰,助玄參修復輕粉灼傷之肺陰(鼻為肺竅)。
    • 天花粉(3錢):清熱生津,化痰排膿,防止毒瘀化膿損鼻。
  3. 佐使藥:調和藥性,引藥上行

    • 桔梗(5錢):「舟楫之劑」載藥上浮,直達鼻竅,宣通肺氣以復嗅覺。
    • 生甘草(1兩):清熱解毒,調和諸藥,兼緩輕粉毒性。
    • 生丹砂末(3錢,沖服):朱砂質重鎮驚安神,古用治「疥瘡痂癩」(《本經》),此處或取其鎮降浮火、防毒熱上攻之力。

三、治療機理推論

  • 「臭氣→黑鼻」病機:輕粉辛寒燥烈,誤服後毒熱內陷血分,上攻肺竅。熱毒燻蒸則臭氣噴鼻,瘀熱凝滯則鼻色轉黑。
  • 組方思路
    • 解毒為先:金銀花、甘草直接中和內外之毒。
    • 滋陰制火:玄參、麥冬針對汞毒傷陰之變,水火既濟則熱毒自消。
    • 宣通竅絡:桔梗開提肺氣,丹砂鎮降浮火,一升一降恢復鼻竅氣血流通。

四、可能的現代對應應用
此方組合展現「清熱解毒+滋陰潤燥+通竅活血」的法則,或可類比於:

  1. 梅毒晚期鼻部併發症(如壞疽性鼻炎)的輔助治療。
  2. 其他熱毒傷陰型鼻病(如藥物性鼻炎、萎縮性鼻炎)的調整運用。

:方中丹砂(含硫化汞)的使用反映古代以毒攻毒思維,現代應謹慎評估其必要性。

傳統服藥法


玄參3兩,麥冬2兩,生甘草1兩,生丹砂末3錢,桔梗5錢,金銀花3兩,天花粉3錢。
水煎,調丹砂末服。1劑,而鼻知香臭矣;連服4劑,鼻黑之色去,不必憂鼻梁之爛落矣。更用全鼻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胃腸出血

相同名稱方劑


護鼻散, 出處:《辨證錄》卷十三。 組成:玄參3兩,麥冬2兩,生甘草1兩,生丹砂末3錢,桔梗5錢,金銀花3兩,天花粉3錢。 主治:遍身生楊梅之瘡,因誤服輕粉,一時收斂,藏毒於內,必至外潰,未幾而毒發於鼻,自覺一股臭氣衝鼻而出,第二日鼻色變黑,不聞香臭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