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化毒救生丹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解毒護脾胃: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解毒、調和藥性的功效。化毒救生丹多用於治療毒性較強的疾病,甘草能解毒護脾胃,減輕藥物對腸胃的刺激,並防止毒性蔓延。
- 緩和藥性: 甘草味甘,能緩和藥性,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藥物過烈而損傷正氣。化毒救生丹中往往含有較多辛、苦、寒的藥物,甘草的加入能使其藥性更加溫和,使治療更安全有效。
化毒救生丹中包含金銀花,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解毒: 金銀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涼散風熱之效。化毒救生丹主要用於治療熱毒熾盛、內陷心包所致的疾病,如高熱神昏、煩躁不安、口渴咽乾等,而金銀花恰好能清熱解毒,涼散心包熱,緩解患者的症狀。
- 抗菌消炎: 金銀花含有綠原酸、木樨草苷等多種抗菌成分,能抑制多種致病菌的生長繁殖,起到抗菌消炎的作用。化毒救生丹中常常搭配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如連翹、黃芩等,共同起到抗菌消炎的效果,增強治療效果。
化毒救生丹中加入玄參,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藥性。
玄參味苦甘,性寒,入心、肺、腎經。其苦寒之性可清熱解毒,散瘀消腫,尤其善於清熱解毒,且能涼血止血,適用於熱毒熾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疾病。
此外,玄參能滋陰潤燥,對於化毒救生丹中其他藥物的燥烈之性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避免藥性過於猛烈,保護患者的正氣。
化毒救生丹方中加入蒲公英,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的功效。
蒲公英味甘苦,性寒,入肝、胃經。其藥性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通淋的功效,對於治療熱毒壅盛、疔瘡腫毒、乳癰、瘰癧等病症有顯著療效。
化毒救生丹主要用於治療熱毒熾盛、邪毒內攻所致的各種急、慢性疾病,蒲公英的清熱解毒功效可以有效地清除體內的熱毒,促進疾病的康復。
「化毒救生丹」中包含「天花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天花粉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對於外感熱毒、咽喉腫痛、濕熱下注等症狀,天花粉能有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利濕退黃: 天花粉亦可利濕退黃,對於黃疸、濕熱內蘊等症狀有輔助治療作用。
總體而言,天花粉在「化毒救生丹」中起到清熱解毒、利濕退黃的功效,有助於緩解因外感熱毒、濕熱內蘊等引起的各種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化毒救生丹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原載主治「頭面無故生瘡,首日頭面重如山,次日即青紫,三日身亦青紫」,所描述症狀符合中醫「疔毒走黃」之危候,即熱毒熾盛、內攻臟腑之證。其病勢急劇,由局部頭面瘡瘍迅速發展至全身氣血瘀滯(青紫),甚或毒邪內陷,故方名「救生」,當為清熱解毒、涼血消腫、阻截毒邪內傳之急救方。
方劑組成與邏輯推理
君藥:金銀花(8兩)
- 用量獨重,取其「清熱解毒第一品」之效,主攻熱毒壅聚。其性輕揚,善走頭面肌表,透邪外達。
臣藥:玄參(3兩)、蒲公英(3兩)
- 玄參涼血滋陰、瀉火解毒,針對熱灼營血之「青紫」證,防毒熱傷陰;蒲公英清熱散結,助金銀花解局部癰腫。
佐使藥:生甘草(5錢)、天花粉(3錢)
- 生甘草解毒調和,緩急護胃;天花粉清熱生津、排膿消腫,兼顧熱毒耗津之弊。
治療原理
此方以「清解透表、涼血護陰」為核心:
- 急瀉毒熱:重用金銀花配蒲公英,直折火毒,阻其蔓延。
- 防邪內陷:玄參涼血滋陰,針對毒熱入營之變;天花粉生津,兼顧熱盛傷液。
- 截斷病勢:全方藥少量大,濃煎頻服,意在短時內密集清解,符合「疔毒走黃」需速攻之特性。
臨床案例比對
劉某之「肘癤」雖病位不同,但同屬毒熱鬱聚,醫者減量化毒救生丹之思路(金銀花為君,搭配公英、甘草),佐以連翹、黃芩增強清熱,瓜蔞、生地化痰涼血,體現異病同治之理。原方之「救生」力宏,而案例取其意而調劑量,適應輕症。
總結
化毒救生丹為古代急救熱毒攻心之峻劑,其組成側重「清透並行、量大力專」,適用於毒盛病急者。現代臨床可借鑑其思路,依證調整劑量與配伍,如熱盛加黃連、血瘀加丹皮,然需辨明毒熱深淺,以免過伐正氣。
傳統服藥法
生甘草5錢,金銀花8兩,玄參3兩,蒲公英3兩,天花粉3錢。
水10余碗,煎4碗,日3次服。
療瘡:劉某,男,37歲。患者五天前於左肘部生一小疙瘩作癢,驟然發紅,劇痛而腫,就診前一天已累及手腕部,腫脹疼痛,同時伴有心慌,惡心煩躁,頭痛頭暈,納食不香,大便尚可。舌質紅,苔白,脈弦數。檢查:左側肘部紅腫,已有膿點欲潰,屈腕困難。證屬毒熱鬱聚(肘癤)。治以清熱解毒,消腫護心。處方:金銀花五錢,連翹三錢,菊花三錢,公英五錢,黃芩三錢,瓜蔞一兩,生地三錢,甘草三錢。服二劑後,瘡已潰破,痛減腫消,繼服連翹敗毒丸以鞏固療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相同名稱方劑
化毒救生丹, 出處:《洞天奧旨》卷十六。 組成:生甘草5錢,金銀花8兩,玄參3兩,蒲公英3兩,天花粉3錢。 主治:頭面無故生瘡,第1日頭面重如山,2日即青紫,3日身亦青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