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Taraxacum mongolicum and. Mazz. Herba Taraxaci Mongolici Cum Radice Mongolian Dandelion Herb, Herba Taraxaci
- 別名:孛孛丁菜,白鼓丁,婆婆丁,黃花草,雙英蔔地,古古丁,蔔地蜈蚣,鬼燈籠,鵓鴣英,地丁,雙英卜地,狗乳草,僕公莢,金簪草,耳瘢草,卜地蜈蚣,鳧公英,古古丁,蒲公草,黃狗頭,蒲公丁,黃花郎,耩褥草,僕公罌,黃花苗,黃花地丁,奶汁草,羊奶奶草,殘飛墜
- 藥品來源: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蒲公英及其多種同屬植物的帶根全草。夏秋兩季採收,洗淨曬乾。鮮用或生用。
- 道地藥材:內蒙古, 新疆
- 生長環境:草地, 山坡, 路旁, 山坡草地, 田野, 河岸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4-11-18
蒲公英的傳統功效
1. 清熱解毒
蒲公英,其清熱解毒功效自古以來便受到醫家重視,諸多古代典籍均有記載。
《神農本草經疏》認為蒲公英「昧甘平,其性無毒」,能「入肝入胃,解熱涼血」,尤其針對婦女乳癰腫痛有效,此乃因其作用於肝經。 《本草述鉤元》則進一步指出蒲公英「甘而微餘苦,是甘平而兼有微寒者也」,認為其不僅入胃,更兼入肝腎,因此能「涼血、烏須發」。這說明古人已注意到蒲公英的清熱作用並非單純作用於某一經脈,而是涉及多個臟腑。
《本草正義》明確指出蒲公英「其性清涼」,可治療各種「療瘡、癰瘍、紅腫熱毒」,無論內服外敷都有效,尤其對乳癰療效顯著。《醫林纂要》也記載蒲公英「能化熱毒,解食毒,消腫核」,並能通乳汁,固齒牙,說明其清熱解毒的功效涵蓋多個方面。
《本草新編》更深入地分析了蒲公英的清熱作用,認為其「瀉胃火,但不損土」,可以「長服久服而無礙」,並能有效治療陽明之火。 與其他清熱藥材相比,《本草新編》也指出蒲公英雖然不如金銀花作用廣泛,但卻能增強金銀花的功效。 其他典籍如《本草圖經》、《本草衍義》、《本草綱目》、《滇南本草》等,也都從不同角度佐證了蒲公英的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並提及其治療範圍涵蓋了瘡瘍腫毒、目赤、便祕等多種病症。 總之,歷代醫家對蒲公英清熱解毒功效的記載,從不同層面印證了其臨牀價值,其平肝、清熱、解毒之效,使其成為一味重要的中藥。
2. 清肝明目
蒲公英,其「清肝明目」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並非單純的推測,而是基於其藥性與臨牀經驗的總結。
《神農本草經疏》指出蒲公英「昧甘平,其性無毒,入肝入胃,解熱涼血」,說明其性味平和,且能直接作用於肝胃二經。肝主疏洩,藏血,與眼睛的視力密切相關;而蒲公英的清熱解毒功效,能有效緩解肝經鬱熱,從而達到明目的效果。 《本草述鉤元》更進一步指出蒲公英「甘平而兼有微寒」,能「涼血、烏須發」,此處「烏須發」也間接佐證了其對肝腎之益,因為頭髮的烏黑亮麗也與肝腎的健康息息相關。
《本草正義》強調蒲公英「其性清涼」,能治療「一切療瘡、癰瘍、紅腫熱毒諸證」,說明其清熱解毒的能力強大。許多古代醫籍,例如《醫林纂要》、《本草綱目》等,也都記載了蒲公英治療眼疾的功效,雖然未直接點明「明目」,但其治療眼部紅腫熱痛的記載,間接說明其能改善眼部炎症,從而達到明目的作用。 《本草求真》則明確指出蒲公英「入厥陰肝」,並能「涼血解熱」,直接說明其與肝臟及明目有著直接關係。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中對蒲公英的記載,從其藥性、功效及臨牀應用等多方面佐證了其「清肝明目」的功效。 其清熱解毒,涼血的作用,能有效改善肝經鬱熱,從而達到保護肝臟、改善視力的效果。 需注意的是,此分析僅基於古代醫籍記載,並非現代醫學論證。
3. 利水消腫
蒲公英,看似平凡的小草,卻在歷代醫籍中記載著其顯著的利水消腫功效。許多古代醫家對其作用機理和臨牀應用都有精闢見解。
《神農本草經疏》認為蒲公英「昧甘平,其性無毒」,入肝入胃,能解熱涼血,尤其適用於婦女乳癰,因其肝經主事。 《本草述鉤元》則進一步指出蒲公英「甘而微餘苦,是甘平而兼有微寒者也」,能入肝腎,並強調其涼血功效與衝任之血臟相關。 《醫林纂要》則總結蒲公英能「化熱毒,解食毒,消腫核」,並提到其通乳汁的功能,佐證其利水消腫與體液代謝密切相關。 《本草正義》更直接指出蒲公英「其性清涼」,能治療一切「療瘡、癰瘍、紅腫熱毒諸證」,其療效在乳癰治療上尤為顯著。
多部醫籍記載蒲公英的應用範圍廣泛,例如《本草綱目拾遺》記載其「烏須發,壯筋骨」,《滇南本草》記載其能「止小便血,治五淋癃閉,利膀胱」,《山東中草藥手冊》則指出其能治療「小便不利,大便祕結」。這些記載都從不同角度說明蒲公英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並與體內濕熱、毒邪的清除息息相關。 《本草新編》更特別提到蒲公英瀉火而不傷胃氣,可長服,說明其利水消腫作用的溫和性。綜觀諸多古籍記載,蒲公英利水消腫的功效並非單純的利尿,而是通過清熱解毒、涼血散結等多重作用機制實現的,體現了中醫整體觀的治療理念。
4. 清熱利尿
蒲公英,其清熱利尿之效,歷代醫家多有論述,且臨牀應用廣泛。從多部古代醫籍記載中,我們可以窺見其功效的深層機理。
《神農本草經疏》指出蒲公英「昧甘平,其性無毒」,入肝入胃,能「解熱涼血」。其治療婦人乳癰腫乳毒的功效,與肝經關係密切。 《本草述鉤元》則進一步說明蒲公英「甘而微餘苦,是甘平而兼有微寒者也」,認為其入胃兼入肝腎,故能「涼血、烏須發」,這與其清熱利尿的功效息息相關,因為腎主水液代謝。
《本草正義》則強調蒲公英「其性清涼」,能治「一切療瘡、癰瘍、紅腫熱毒諸證」,並指出其治療乳癰紅腫堅塊尤為有效。 《醫林纂要》則更廣泛地總結了蒲公英的功效:「點能化熱毒,解食毒,消腫核」,並提到其通乳汁、固齒牙的功效,都與其清熱解毒、調節體液的作用相關。
《本草新編》深入分析了蒲公英瀉火的作用:「蒲公英亦瀉胃火之藥,但其氣甚平,既能瀉火,又不損土」,可以長期服用。而《滇南本草》則記載蒲公英能「止小便血,治五淋癃閉,利膀胱」,直接點明其利尿功效。 多部本草如《本草衍義補遺》、《本草綱目拾遺》、《常用中草藥手冊》等,也記載蒲公英具有清熱解毒、利尿的功效,並在治療各種感染性炎症方面有所應用。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對蒲公英清熱利尿功效的描述,從不同角度闡述了其藥性與作用機制,並體現了其臨牀應用之廣泛與有效性。其清熱解毒之功,與利尿排毒相輔相成,共同成就了蒲公英在中醫藥領域中的重要地位。
5. 清肺熱利咽
蒲公英,一味看似尋常的中草藥,卻因其獨特的清肺熱利咽功效而備受歷代醫家推崇。其作用機理,古籍中多有記載,今以現代白話文闡述如下:
《神農本草經疏》認為蒲公英味甘平,無毒,入肝入胃,具有解熱涼血的功效,尤其善治婦人乳癰,因其與肝經相關。 《本草述鉤元》則進一步指出蒲公英甘平微寒,入胃兼入肝腎,因此能涼血烏髮,說明其作用不僅限於肝胃。 《本草正義》則肯定其清涼的特性,能治療各種瘡癰、紅腫熱毒,無論內服外敷都有效,尤其對乳癰療效顯著。
多部醫籍都記載了蒲公英的清熱解毒功效。《醫林纂要》稱其能化熱毒、消腫核,療疔毒乳癰;《本草衍義補遺》則強調其化熱毒、消惡腫結核的作用。 《本草新編》更深入地指出,蒲公英瀉胃火而不傷胃氣,可長期服用,尤其適用於陽明火旺者,其清熱之力雖然緩和,但用量足夠,就能達到很好的療效。 值得注意的是,《本草新編》也比較了蒲公英與金銀花,指出蒲公英主要作用於陽明、太陰二經,而金銀花則遍及諸經,兩者功效各有側重,但同時使用則效果更佳。
綜上所述,古籍記載中蒲公英的清肺熱利咽功效,主要體現在其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藥性上。它通過清瀉肺胃之熱,達到利咽消腫的效果,其平緩的藥性使其能長期服用,安全有效。 雖然古籍中多有描述,但實際應用仍需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遵從醫師的專業指導。
6. 止咳化痰
蒲公英,味甘微苦,性平微寒,自古以來即被廣泛應用於中醫臨牀。其止咳化痰的功效,並非單純針對肺部疾患,而是與其整體的清熱解毒、涼血功效息息相關。
多部古代醫籍記載了蒲公英的功效。例如,《神農本草經疏》認為蒲公英「入肝入胃,解熱涼血」,《本草述鉤元》更指出其「入胃而兼入肝腎」,說明其作用不侷限於單一臟腑,而是能協調多個臟腑的功能。從《醫林纂要》中「化熱毒,解食毒,消腫核」的描述,可見其具有清除體內熱毒、消除腫脹的作用。若咳嗽痰多伴隨體內有熱邪,蒲公英的清熱功效便能有效緩解症狀。
《本草正義》提到蒲公英「其性清涼,治一切療瘡、癰瘍、紅腫熱毒諸證」,這與現代醫學所知其消炎、抗感染作用相符。許多古代文獻,例如《本草衍義補遺》、《本草綱目》、《隨息居飲食譜》等,都記載蒲公英具有「散滯」、「利嗽化痰」、「消癰」等功效。值得注意的是,《隨息居飲食譜》更直接點明其「清肺,利嗽化痰」之效,這正體現了蒲公英在治療咳嗽痰多方面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蒲公英止咳化痰的功效,並非單純作用於肺部,而是通過其清熱解毒、涼血的特性,從整體上調理人體,達到緩解咳嗽痰多的目的。其效用在古代醫籍中已有豐富記載,也與現代藥理研究結果相印證。 值得注意的是,古代典籍對於藥物使用的劑量、配伍等,多有獨到的經驗,現代應用應參考專業中醫師的指導。
7. 清熱瀉火
蒲公英,其清熱瀉火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並得到歷代醫家的肯定。其作用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蒲公英的藥性。《神農本草經疏》記載蒲公英「昧甘平,其性無毒」,並認為其「入肝入胃,解熱涼血」。《本草述鉤元》則進一步指出其「甘而微餘苦,是甘平而兼有微寒者也」,認為其不僅入胃,也入肝腎,從而達到涼血、烏須發的功效。這說明蒲公英的清熱作用並非單純的寒涼之性,而是通過甘平微寒的特性,調節肝腎功能,達到清熱瀉火的功效。
其次,蒲公英的清熱作用對象。《本草正義》指出蒲公英「其性清涼,治一切療瘡、癰瘍、紅腫熱毒諸證」,尤其對乳癰療效顯著。《醫林纂要》也提到其「能化熱毒,解食毒,消腫核」,並歸納其功效為「瀉火安上」。這些記載表明,蒲公英的清熱作用主要針對實熱證,尤其以熱毒壅盛、紅腫疼痛等症狀為佳。
再次,蒲公英的清熱方式。《本草新編》認為蒲公英「瀉胃火之藥,但其氣甚平,既能瀉火,又不損土」,可以長期服用。《本草求真》則指出蒲公英「入陽明胃、厥陰肝,涼血解熱」,認為其通過入肝胃二經,達到涼血解熱、消散腫塊的效果。 這說明蒲公英的清熱瀉火方式溫和,既能有效清除體內熱毒,又不傷及正氣,故可單味應用,亦可配合其他藥物使用,提升療效。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中關於蒲公英清熱瀉火的記載,從藥性、作用對象、作用方式等多個角度闡述了其功效,為其臨牀應用提供了豐富的理論依據。 其溫和的清熱瀉火特性,使其成為治療熱毒壅盛相關疾病的常用藥物。
蒲公英的古代典籍
蒲公英的現代功效
1. 降血脂
蒲公英降血脂,乃類黃酮、苷之功。苷,利膽排膽,去脂積,防血管硬化,護心脈。類黃酮,似激素,調脂降脂,益血清。
2. 抗發炎
蒲公英素有清熱解毒之效,當中所含類黃酮、蒲公英苷、香豆素等成份,對抑制炎症反應及增強免疫力皆有益。此外,蒲公英富含維生素C、E等天然抗氧化劑,可減緩細胞氧化損傷,進一步降低炎症程度。
蒲公英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0-30g,大劑量60g;大劑量60g,或搗汁;或入散劑。外用:適量,搗敷。
蒲公英的炮製
揀去雜質,洗淨泥土,切段,曬乾。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蒲公英注意事項重點:
- 用量過大:可致緩瀉。
- 陽虛外寒:忌用。
- 脾胃虛弱:忌用。
- 孕婦和哺乳期婦女:避免使用,以免影響胎兒和嬰兒健康。
- 泌尿系統疾病:避免使用,以免加重症狀。
- 糖尿病患者:注意使用,必要時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 與藥物交互作用:避免與利尿劑、鎮痛藥、抗生素等藥物併用。
蒲公英相關的方劑
蒲公英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蒲公英含有的化學成分
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 膽鹼(Choline), 菊糖(inulin), 果膠(Pectin), 蒲公英醇(taraxol), 蒲公英賽醇(Taraxerol), φ-蒲公英甾醇(φ-taraxasterol), β-香樹脂醇(β-Amyrin), 豆甾醇(Stigmasterol), β-谷甾醇(β-Sitosterol), 咖啡酸(caffeic acid), 果糖(Fructose), 蔗糖(Sucrose), 葡萄糖(Glucose), 對羥基苯乙酸(P-Hydroxyphenylacetic acid), 棕櫚酸(Palmitic acid), 蠟酸(cerotic acid), 蜂花酸(Melissic acid), 油酸(Oleic acid), 亞油酸(Linoleic acid), 葉黃素(lutein), 堇黃質(violaxanthin), 葉綠酯(plastoquinone), 維生素C(Vitamin C), 維生素D(Vitamin D), 山金車二醇(arnidiol), 毛莨黃質(flavoxanthin)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