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鬱散毒湯

JIE YU SAN DU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1%
肺經 19%
肝經 17%
胃經 12%
心經 9%
腎經 6%
心包經 4%
膽經 3%
三焦經 3%
膀胱經 1%
大腸經 1%
脾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心包經
膽經
三焦經
膀胱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解鬱散毒湯」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散風寒,通竅止痛:白芷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疏散風寒、通竅止痛的功效。此湯方旨在解鬱散毒,而風寒鬱結於內,則可導致氣血運行不暢,鬱悶不舒,甚至出現疼痛。白芷的加入,可疏散風寒,通暢氣血,有助於解鬱止痛,促進毒素排出。
  2. 消腫止痛,排膿生肌:白芷還具有消腫止痛、排膿生肌的功效。解鬱散毒湯多用於治療皮膚瘡瘍、腫毒等,白芷的加入可幫助消散腫毒,促進膿液排出,加速傷口癒合。

解鬱散毒湯中加入白芥子,主要有兩大原因:

一、 散結消腫:白芥子性溫,味辛,具有散結消腫、行氣止痛的功效。其辛散之性可疏通經絡,散寒解鬱,並能消散鬱結之毒,有助於治療因氣鬱、痰阻所致的瘰癧、癭瘤等症。

二、 溫陽散寒:白芥子可溫陽散寒,有助於驅散寒邪,解除寒邪凝滯所致的疼痛、麻木等症狀。對於因寒邪凝滯而導致的鬱結、腫痛,白芥子能發揮溫陽散寒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奏效。

解鬱散毒湯中加入香附,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香附味辛、苦,性溫,入肝經,具有行氣解鬱、調經止痛的功效。解鬱散毒湯主要針對肝鬱氣滯、血瘀毒積所致的病症,而香附可以疏通肝氣,解鬱化結,使氣血流通,幫助藥物更好地發揮散毒作用。
  2. 理氣止痛:香附還能理氣止痛,對於因氣滯血瘀導致的疼痛症狀有緩解作用。解鬱散毒湯常用於治療痤瘡、癤腫等皮膚病,而香附可以緩解因炎症引起的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解鬱散毒湯中包含鬱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解鬱散結:鬱金味辛、苦,性涼,入肝、心、膽經,具有行氣解鬱、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其可疏肝理氣,解鬱散結,對於因肝鬱氣滯所致的胸悶、脅痛、乳房脹痛、月經不調等症狀有良好療效。
  2. 清熱解毒:鬱金還具備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有效抑制細菌和病毒的生長,減輕炎症反應,並促進創口癒合。在解鬱散毒湯中,鬱金可配合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治療因外邪入侵引起的各種感染。

解鬱散毒湯中包含柴胡,主要原因如下:

  1. 疏肝解鬱: 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入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升陽散結之效。方中以柴胡配伍其他藥物,可有效疏解肝鬱氣滯,解除鬱結之症,促進氣血運行,達到散毒的目的。
  2. 升陽利濕: 柴胡亦具升陽利濕之效,可助脾胃升清,利濕化濁,進一步促進毒素排出,幫助機體恢復健康。

綜上所述,柴胡在解鬱散毒湯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疏肝解鬱、升陽利濕的功效,有助於解除鬱結,散毒消腫,恢復機體功能。

解鬱散毒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化痰散結: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滲濕利水、化痰散結之功效。解鬱散毒湯旨在疏肝解鬱,清熱解毒,而脾胃虛弱,濕氣內阻,痰濁瘀滯,皆會阻礙氣機運行,加重鬱結,茯苓可健脾利濕,化解痰濁,使氣血通暢,有利於藥物更有效地發揮功效。
  2. 配伍增效,協調藥性:茯苓與方中其他藥物如柴胡、枳殼、川芎等,共同發揮疏肝解鬱、理氣止痛、清熱解毒之功。茯苓性平,可緩和方中其他藥物的燥性,避免藥性過於猛烈,同時亦可加強其他藥物的功效,達到整體協調,增效作用。

解鬱散毒湯中加入蒲公英,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解毒:蒲公英性寒,味甘苦,入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其藥性可有效清除體內積熱,並針對外感熱毒引起的鬱結、腫痛等症狀,起到散毒消腫的作用。
  2. 利濕通淋:蒲公英亦具有利濕通淋的作用,有助於排除體內濕熱,進一步促進毒素的排泄,加速病症的緩解。

因此,蒲公英在解鬱散毒湯中扮演著清熱解毒、利濕通淋的重要角色,有助於治療因熱毒鬱結所致的各種病症。

解鬱散毒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是利用其理氣解鬱、燥濕化痰的功效。

陳皮性溫,味辛,歸脾、肺經。其味辛能行氣,其性溫能散寒,且能燥濕化痰,因此可疏肝理氣,解鬱散結,幫助解除鬱結之氣,促進氣血運行;同時,陳皮還能燥濕化痰,止咳平喘,對於痰濕阻滯所致的咳嗽、胸悶等症狀也有良好效果。

因此,在解鬱散毒湯中加入陳皮,可有效化解鬱結之氣,並改善痰濕阻滯,達到解鬱散毒的效果。

解鬱散毒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防止藥物過於燥烈傷正之功效。此方多用苦寒之藥散毒解鬱,甘草可以緩解藥性,防止苦寒傷脾胃。

二、增強療效: 甘草能益氣健脾,補脾益氣可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驅除病邪,提高藥效。同時,甘草還能緩解藥物對消化道的刺激,減輕副作用,提高患者的耐受性。

解鬱散毒湯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解毒: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燥濕解毒之功效。對於濕熱蘊結,毒邪內伏之症,白礬能有效清熱解毒,散結消腫,起到拔毒生肌的作用。
  2. 收斂止血:白礬具有收斂止血的作用,對於瘡瘍潰爛、流膿不止者,可促進創面收斂,止血生肌。

白礬在解鬱散毒湯中,與其他藥物配合,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生肌止血之效,是治療濕熱毒邪引起的瘡瘍、腫毒等症的常用藥物。

解鬱散毒湯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當歸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可改善瘀血阻滯所致的鬱悶不舒,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

二、 補血養血,滋陰潤燥:當歸為補血要藥,能補益心脾,養血潤燥,有助於改善氣血不足導致的鬱悶、煩躁等症狀,並能滋陰潤燥,緩解毒邪所致的燥熱。

總而言之,當歸在解鬱散毒湯中發揮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以及補血養血、滋陰潤燥的功效,有助於解除鬱結,散解毒邪,改善氣血運行,促進疾病康復。

解鬱散毒湯中加入菊花,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菊花性涼,味甘苦,具有清熱解毒、疏風散熱的功效。可有效緩解由外邪入侵或內火旺盛引起的鬱熱、毒素積聚等症狀,配合其他藥材,有助於散熱解毒,消除病邪。
  2. 平肝明目: 菊花還能平肝明目,對於因肝火上炎導致的頭昏眼花、視物模糊等症狀也有緩解作用。在解鬱散毒湯中,菊花可以起到清熱解毒、平肝明目的雙重功效,進一步促進身體恢復健康。

解鬱散毒湯中加入薏苡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利濕: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入脾、肺、腎經。具有清熱利濕、健脾止瀉、除痺止痛、排膿生肌等功效。對於鬱熱毒邪阻滯經絡,引起皮膚紅腫、疼痛、潰瘍等症,薏苡仁可清熱解毒,利濕排膿,促進傷口癒合。
  2. 健脾益氣:薏苡仁亦有健脾益氣之效,可增強人體抵抗力,幫助機體更快地恢復。對於長期鬱結導致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的情況,薏苡仁可健脾益氣,促進身體康復。

解鬱散毒湯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乳香性溫,味苦辛,入血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其藥性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流通,有助於散瘀消腫,減輕疼痛,對於因氣血瘀滯而引起的鬱結、疼痛等症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2. 行氣解鬱,疏肝理氣:乳香入肝經,能疏肝理氣,行氣解鬱,對於肝氣鬱結、氣血不暢所致的胸悶、腹脹、脅肋疼痛、情緒抑鬱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綜上所述,乳香在解鬱散毒湯中,發揮著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以及行氣解鬱、疏肝理氣的作用,有助於整體改善病症,達到解鬱散毒的目的。

主治功效


解鬱散毒湯與15種中藥材

解鬱散毒湯:治血胤瘡、腋癧、熱毒瘡瘍

解鬱散毒湯,為中醫治療血胤瘡、腋癧、熱毒瘡瘍的常用方劑。血胤瘡,指因血熱壅滯而引起的腋下膿腫。腋癧,指腋下生瘡,多因氣血不通,熱毒蘊結所致。解鬱散毒湯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適用於治療血胤瘡、腋癧等症。

15種中藥介紹:

  1. **甘草:**補氣益陰、清熱解毒、潤肺生津。
  2. **白芥子:**溫陽祛寒、化痰止咳、活血通絡。
  3. **白芷:**祛風除濕、散寒止痛、燥濕、排膿。
  4. **柴胡:**疏肝理氣、退熱止痛、清熱瀉火。
  5. **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止咳化痰。
  6.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活血化瘀。
  7. **茯苓:**利水滲濕、健脾益氣、安神補心。
  8. **菊花:**清熱解毒、明目退翳、平肝息風。
  9. **蒲公英:**清熱解毒、消腫散結、止咳化痰。
  10. **乳香:**活血化瘀、止痛消炎、利水消腫。
  11. **香附:**疏肝理氣、活血止痛、調經安胎。
  12. **薏苡仁:**健脾利水、清熱排膿、補肺益陰。
  13. **鬱金:**活血化瘀、止血清熱、利濕退黃。
  14. **白礬:**清熱解毒、斂瘡止血、消腫止痛。
  15. **白芥子:**發汗、祛風、止咳。

總結:

解鬱散毒湯,為中醫治療血胤瘡、腋癧、熱毒瘡瘍的常用方劑,組方包含甘草、白芥子、白芷、柴胡、陳皮、當歸、茯苓、菊花、蒲公英、乳香、香附、薏苡仁、鬱金、白礬及白芥子等15味藥物,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適用於治療血胤瘡、腋癧等相關症狀。

傳統服藥法


白芷4錢,白芥子3錢,香附2錢,鬱金2錢,柴胡1錢5分,茯苓2錢,蒲公英3錢,陳皮5分,生甘草1錢,白礬1錢,當歸3錢,野菊花根2錢,薏苡仁3錢,乳香末1錢。
如已潰者,本方倍加當歸,少加附子2分,去鬱金、野菊花、白礬、加黃耆3錢,白朮5錢。
水數碗,煎1碗,連服八劑。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解鬱散毒湯, 出處:《洞天奧旨》卷八。 組成:白芷4錢,白芥子3錢,香附2錢,鬱金2錢,柴胡1錢5分,茯苓2錢,蒲公英3錢,陳皮5分,生甘草1錢,白礬1錢,當歸3錢,野菊花根2錢,薏苡仁3錢,乳香末1錢。 主治:血胤瘡,腋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