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 Tuber Curcumae Turmeric Root-Tuber, Root-Tuber Of Aromatic Turmeric, Root-Tuber Of Kwangsi Turmeric, Root-Tuber Of Zedoary Turmeric
- 別名:白絲郁金,五帝足,黃鬱,馬蒁,郁金,烏頭,黃郁,白絲鬱金,鬱金,玉金
- 藥品來源:薑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溫鬱金 (Curcuma wenyujin Y. H. Chen et C. Ling) 、薑黃 (C. longa L.)、廣西莪朮 (C. kwangsiensis S. G. Lee et C. F. Liang) 或蓬莪朮 (C. phaeocaulis Val.) 的塊根。
- 道地藥材:四川
- 生長環境:山坡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最後更新日:2023-04-04
鬱金的傳統功效
1. 活血化瘀
活血止能;行氣解鬱;清心涼血;疏肝利膽。主胸腹脅肋諸痛;婦女痛經;經閉;癥瘕結塊;熱病神昏;癲狂;驚癇;吐血;衄備;血淋;砂淋;黃疸。
用於氣滯血瘀的胸、脅、腹痛。本品味辛能散能行,既能活血,又能行氣解鬱而達止痛之效。常配木香同用,偏氣鬱者倍木香,偏血鬱者倍鬱金,即《醫宗金鑒》顛倒木金散;臨床亦常與丹參、柴胡、香附等配伍同用。
治婦女經行腹痛、乳脹,屬肝鬱有熱,氣血瘀滯者,配柴胡、山楂等同用,如《傅青主女科》宣鬱通經湯;治胸脅損傷,胸悶疼痛,配丹參、延胡、杏仁等以疏肝宣肺,活血止痛;治脅下症積,配鱉甲、莪朮等以化瘀消症。
- 《本草匯言》:「郁金,清氣化痰,散瘀血之藥也。其性輕揚,能散郁滯,順逆氣,上達高巔,善行下焦,心肺肝胃氣血火痰郁遏不行者最驗,故治胸胃膈痛,兩脅脹滿,肚腹攻疼,飲食不思等證。又治經脈逆行,吐血衄血,唾血血腥。此藥能降氣,氣降則火降,而痰與血,亦各循其所安之處而歸原矣。前人未達此理,乃謂止血生肌,錯謬甚矣。 」
2. 止血
用於吐血、衄血及婦女倒經等氣火上逆之出血證。本品味苦辛而性寒,能順氣降火而涼血止血。常配生地、山梔等,如《醫學心悟》生地黃湯;若熱結下焦,傷及血絡之尿血、血淋,亦可用之,常配生地、小薊等。 近代臨床以本品為主治結石症,對濕熱型、氣滯血瘀型等有效;又有以川鬱金粉或片劑,治早搏者。
治衄血吐血:鬱金為末,水服二錢,甚者再服。(《簡易方論》)
治嘔血:用韭汁、薑汁、童便磨鬱金,同飲之。(《丹溪心法》)
治尿血不定:鬱金一兩,搗為末,蔥白一握相和,以水一盞,煎至三合,去滓,溫服,日須三服。(《經驗方》)
治血淋,心頭煩,水道中澀痛,及治小腸積熱,尿血出者:生乾地黃、鬱金、蒲黃。上等分,為細末。每於食前,煎車前子葉湯調下一錢,酒調下亦得。(《普濟方》鬱金散)
3. 理氣行氣
鬱金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材,具有理氣行氣的功效。鬱金中含有多種活性成分,如姜黃素、樟腦、樟油等,這些成分可以促進人體腸胃的蠕動和分泌,有助於消除腸胃氣滯、胸脹、噫氣等問題。此外,鬱金還可以緩解情緒緊張、焦慮等問題,對於憂鬱、失眠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 《神農本草經疏》:「郁金本入血分之氣藥,其治已上諸血證者,正謂血之上行,皆屬於內熱火炎,此藥能降氣,氣降即是火降,而其性又入血分,故能降下火氣,則血不妄行。 」
- 《本草備要》:「行氣,解郁;洩血,破瘀。涼心熱,散肝郁。婦人經脈逆行。 」
4. 清熱利濕
用於肝膽濕熱證。本品性寒入肝膽經,能清熱利膽退黃。治肝膽濕熱黃疸,配茵陳、山梔等;若濕熱煎熬成石之膽石症,常配金錢草等以利膽排石。
5. 降氣
鬱金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材,具有降氣的功效。鬱金中含有多種活性成分,如姜黃素、樟腦、樟油等,這些成分可以促進人體腸胃的蠕動和分泌,有助於消除腸胃氣滯、胸脹、噫氣等問題。
此外,鬱金還可以促進膽汁分泌,有助於消化和排出體內的有害物質,對於經常感到腹脹、噁心、消化不良等症狀的人群有一定的幫助。
6. 化腐生肌
鬱金具有化腐生肌的功效。這種功效主要是基於鬱金具有抗氧化、抗炎症、促進血液循環等作用。其中,鬱金素是鬱金中最為活躍的成分之一,具有明顯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幫助人體清除自由基,促進細胞再生和修復。
7. 清熱涼血
用於熱病神昏,癲癇痰閉之證。本品辛散苦泄,能解鬱開竅,且其性寒,兼有清心之功。治濕溫病濕濁蒙閉心竅者,配菖蒲、山梔等,如菖蒲鬱金湯;治癲狂、癲癇痰火蒙心者,配白礬,如白金丸。
鬱金的現代功效
1. 降血脂
鬱金具有一定的降血脂功效。鬱金中的有效成分姜黃素,能夠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水平,進而預防和治療高脂血症、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具體來說,鬱金中的姜黃素可以調節脂代謝途徑,促進膽汁酸的合成和分泌,增加膽固醇在腸道中的排出,減少脂肪在體內的吸收和儲存。
2. 預防腫瘤或抗癌
鬱金具有一定的抗癌功效。鬱金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姜黃素,是其具有抗癌作用的主要原因之一。姜黃素可以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分裂和轉移,並且可以誘導癌細胞的凋亡,避免癌細胞的過度增殖。此外,鬱金中的姜黃素還可以減少發炎反應,從而減緩細胞損傷和癌症發生的風險。
目前已有多項研究表明,鬱金能夠對多種癌症產生一定的預防和治療作用,包括大腸癌、肝癌、乳腺癌、肺癌等。
3. 降血糖
鬱金具有降血糖的功效。鬱金中含有姜黃素等多種活性成分,其中姜黃素是鬱金中最為重要的成分之一,具有降血糖的作用。姜黃素可以促進胰島素的分泌和利用,增加細胞對葡萄糖的吸收,降低血糖水平,對於糖尿病的預防和治療有一定的功效。此外,鬱金中的姜黃素還具有抗氧化和抗炎症作用,可以預防和減緩糖尿病引起的組織損傷和併發症。
4. 抗發炎
鬱金具有抗炎功效。鬱金中含有豐富的姜黃素、姜黃酚等成分,這些成分可以抑制炎症反應,減輕疼痛和不適感。鬱金中的姜黃素還可以調節免疫反應,促進細胞的自我修復和再生,有助於提高人體的抗炎能力。因此,鬱金常被用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骨質疏鬆、肝炎、胃炎等炎症性疾病。
5. 止痛功效
鬱金具有止痛功效。鬱金中含有多種活性成分,如姜黃素、樟腦、樟油等,這些成分可以抑制炎症反應、減輕疼痛感,對於頭痛、關節炎、胃腸疼痛等症狀具有一定的緩解作用。此外,鬱金還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障礙,對於心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也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鬱金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
鬱金的炮製
- 用水浸泡,洗淨,撈出曬晾,潤透,切片,曬乾。
- 醋炒:取郁金片加米醋拌勻,悶透。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乾,取出,放涼。每100kg郁金片,用醋10kg。
- 醋蒸:取原藥去淨雜質,加醋10%及水適量,浸吸約2天,常翻拌,吸透後,入甑內用武火,蒸約2-3小時,取出切成厚約2mm順片,曬乾。
- 醋煮:取淨郁金,用水浸泡4成透;撈出,移出鍋內,加醋,水同煮至水盡,取出,晾至半乾時,切斜片,曬乾,每郁金500g,用醋120g。
- 酒制:取郁金片與黃酒拌勻,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乾,取出晾乾,每郁金片500g,用黃酒60g。
- 炒制:取淨郁金片,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深黃色。
- 蒸制:取原藥材,揀去雜質,清水洗淨,浸泡2-3小時,撈起,悶潤4-5小時,置鍋內隔水蒸至透心,刨成薄片,曬乾即得。
- 礬制:郁金加明礬水,用微火炒乾,至呈老黃色為度,每郁金黃色16kg,用明礬2kg。水適量。
- 礬、醋制:取郁金與米醋,倒入熱米湯中,加白礬攪勻,放24小時後,再煮2小時,至米湯乾,曬至7-8成乾,潤2天,切1-1.5mm厚的片,曬乾,每郁金10kg,用米醋1kg,白礬30g,米湯適量。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陰虛失血及無氣滯血瘀者忌服,孕婦慎服。
- 《本草經疏》凡病屬真陰虛極,陰分火炎,薄血妄行,溢出上竅,而非氣分拂逆,肝氣不平,以致傷肝吐血者不宜用也。即用之亦無效。
- 《本草匯言》:脹滿,膈逆,疼痛,關乎胃虛血虛者,不宜用也。
- 《得配本草》:氣虛脹滯禁用。
- 孕婦禁用:鬱金能夠促進子宮收縮,孕婦在懷孕期間應避免食用。
- 胃潰瘍患者禁用:鬱金能夠刺激胃黏膜分泌胃酸,對於胃潰瘍等消化系統疾病患者不適宜。
- 肝病患者禁用:鬱金會刺激膽汁分泌,對於肝功能不好的人士應避免食用。
- 腸胃不適患者禁用:鬱金屬於溫性中藥,有些人食用後可能會引起腸胃不適等不良反應,應注意個人體質。
鬱金相關的方劑
鬱金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鬱金含有的化學成分
檸檬烯(limonene), 棕櫚酸(palmiticacid), β-谷甾醇(β-sitosterol), 芳樟醇(linalool), 樟烯(camphene), β-蒎烯(β-pinene), 胡蘿蔔甙(daucosterol), 桉葉素(cineole), 丁香烯(caryophyllene), 律草烯(Humulene), α-蒎烯(α-pinene), β-欖香烯(β-elemene), α-松油烯(a-terpinene), 異龍腦(isoborneol), 鬱金(Curcumalonga), 鬱金素(Curcumin), 去甲氧基薑黃素(Demethoxycurcumin), 雙去甲氧基薑黃素(Bisdemethoxycurcumin), 薑黃酮(Turmerone), 大牻牛兒酮(Germacrone), 松油烯(Terpinene), 薑黃烯(Curcumene), 藜術二酮(Curdiene), 莪術醇(Curcumol), 廣西莪術(Curcumakwangsiensis), δ-欖香烯(δ-elemene), 烏藥奧(Linderazulene), 異莪術烯醇(Isocurcumenol), 桂莪術內酯(Gweicurculactone), 莪術(Curcumazedoaria), 薑黃素(Curcumin), 川鬱金(Curcumawenyujin)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