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解散

SAN JIE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1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9%
肺經 18%
心經 16%
脾經 12%
胃經 12%
膽經 5%
大腸經 4%
小腸經 3%
膀胱經 2%
三焦經 2%
心包經 1%
腎經 1%
肝經
肺經
心經
脾經
胃經
膽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膀胱經
三焦經
心包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三解散作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在其組成中包含了人參這一味重要藥材。人參在中醫學中被視為補氣聖品,具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益智安神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體虛乏力、氣短懶言、心悸失眠等症狀。在三解散的配方裡加入人參,主要是因為該方劑旨在調理人體氣機,增強體質,使人體達到陰陽平衡的狀態。

人參性溫味甘微苦,歸脾肺經,能補五臟之氣,尤其善於補益脾肺二臟,使脾能運化,肺能宣發,從而達到提升整體機能的效果。對於因氣虛所導致的各種症狀,如疲倦乏力、食慾不振、精神萎靡等,人參都能發揮很好的治療作用。因此,在三解散中使用人參,能夠幫助患者改善上述症狀,並促進身體康復,提高生活品質。

三解散方劑中包含防風,其原因如下:

  1. 散寒止痛: 防風性溫,善於散寒止痛,可治療風寒襲表所致的頭痛、身痛、惡寒發熱等症狀。三解散主治風寒濕痹,防風能散寒解表,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共同驅散風寒,止痛止癢。
  2. 解表祛風: 防風具有解表祛風的功效,可疏散外邪,使汗出,達到解表的目的。三解散方中,防風能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共奏解表祛風之效,緩解風寒溼邪引起的關節疼痛、麻木等症狀。

三解散方劑中包含天麻,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項重要作用:

  1. 平肝熄風: 天麻性平味甘,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之效,可有效改善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因肝風內動引起的症狀。三解散方劑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痺,而風寒濕痺常伴隨肝風內動,天麻的平肝熄風作用有助於緩解此症狀。
  2. 祛風止痛: 天麻亦具祛風止痛之效,可有效緩解風寒濕痺引起的關節疼痛、肌肉痠痛等症狀。三解散方劑中加入天麻,除了平肝熄風外,更能加強祛風止痛的作用,提升治療效果。

三解散方中包含茯神,主要原因如下:

  1. 寧心安神:茯神性味甘平,入心經,具有寧心安神之效。三解散方主要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心悸不安等症,而茯神可助於安神定志,使心神安定。
  2. 益氣健脾:茯神亦具益氣健脾之功,能補益心脾之氣,使脾胃運化正常。三解散方中常配合其他健脾益氣藥物,如人參、黃芪等,共同起到益氣健脾、增強體質的作用。

三解散方劑中包含鬱金,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鬱金性溫,入肝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之功效,可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疼痛等症狀。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鬱金亦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改善氣血運行不暢,解除瘀血阻滯,進而減輕疼痛。

因此,三解散方劑中加入鬱金,有助於疏肝理氣、活血化瘀,綜合治療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疼痛等病症。

三解散方劑中的梔子,主要發揮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功效。

  1. 清熱瀉火:梔子苦寒,善於清瀉心、肺、胃之熱,對於因熱毒壅盛導致的發熱、口渴、煩躁、咽喉腫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2. 涼血解毒:梔子具有涼血解毒的功效,可以清熱解毒,化瘀止血,對於因熱毒瘀血所致的吐血、衄血、血尿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三解散方劑中,梔子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目的,對於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病症具有良好的療效。

三解散方劑中包含白附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1. 祛風濕、止痛作用: 白附子性溫,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可有效治療風寒濕痺所致的肢體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狀。三解散方劑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痺,而白附子則可發揮其祛風濕止痛的功效,配合其他藥物共同奏效。
  2. 溫經散寒、止咳化痰: 白附子亦有溫經散寒、止咳化痰的功效,可治療寒邪客肺所致的咳嗽、痰多、氣喘等症狀。三解散方劑中,白附子可與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溫經散寒的作用,緩解患者的咳嗽、氣喘等症狀。

三解散方劑中包含大黃,主要是因為大黃具備以下兩點作用:

  1. 瀉熱通便: 三解散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熱結便祕,大黃性寒,味苦,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的作用,可有效清除腸道積熱,使大便通暢。
  2. 清熱解毒: 方劑中常伴隨有熱毒症狀,例如口渴、便祕、舌苔黃膩等,大黃亦可清熱解毒,與其他藥物配合,能更有效地消解熱毒,緩解病情。

因此,大黃在三解散方劑中起到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三解散方劑中包含赤芍,主要原因有二:

一、 涼血止痛: 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活血止痛之功效,可有效緩解因血熱瘀阻所致的疼痛,如頭痛、腹痛、牙痛等。三解散方劑常用於治療熱病、暑熱、濕熱等症,而赤芍能清熱解毒,涼血止痛,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作用。

二、 活血化瘀: 赤芍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散瘀血。三解散方劑中包含一些活血化瘀的藥物,而赤芍的加入能增強活血化瘀的效果,促進病患的康復。

三解散方劑中包含黃芩,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解毒消腫: 黃芩味苦寒,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之效。三解散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氣分實熱證,如高熱、煩躁、口渴、咽喉腫痛等。黃芩可清解熱毒,使邪氣消散,達到退熱止痛的效果。
  2. 燥濕止瀉,降逆止嘔: 黃芩還具燥濕止瀉,降逆止嘔的作用。三解散方劑常用於治療濕熱內蘊、脾胃不和導致的腹瀉、嘔吐等症狀。黃芩可清熱燥濕,降低胃腸道蠕動,緩解腹瀉,同時還可降逆止嘔,改善嘔吐症狀。

三解散方劑中包含白僵蠶,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熱,解毒消腫:白僵蠶性寒,味甘,入肺、脾經,具有疏散風熱、解毒消腫的功效。三解散方劑主治風熱感冒、咽喉腫痛、咳嗽痰黃等症,白僵蠶可以幫助清熱解毒,消散風熱,緩解咽喉腫痛等症狀。
  2.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白僵蠶還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作用,可以改善因風熱引起的血管阻塞,減輕疼痛。三解散方劑中常配伍其他活血化瘀的中藥,如川芎、赤芍等,與白僵蠶共同作用,達到疏風解表、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效果。

三解散方劑中含有全蠍,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特性:

  1. 通經活絡: 全蠍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通經活絡、散瘀止痛之效。三解散方劑主要用於治療風濕痹痛、筋脈拘攣、肢體麻木等症,全蠍的通經活絡作用有助於疏通經絡,緩解疼痛,改善肢體麻木等症狀。
  2. 解毒消腫: 全蠍亦具有解毒消腫之效。三解散方劑中,全蠍可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清除體內毒素,消散局部腫脹,有助於減輕患者的病痛。

三解散方劑中包含枳殼,主要原因如下:

  1. 行氣消積:枳殼味苦、辛,性寒,歸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止咳、理氣寬中之效。方中加入枳殼,可以疏肝理氣,消食導滯,緩解胸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
  2. 配合其他藥物:三解散方劑中,其他藥物如厚朴、半夏等,皆具有化濕消痰、理氣降逆的作用。枳殼與之搭配,可以增強藥效,促進氣血流通,達到更好的療效。

三解散方劑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1. 調和藥性: 三解散方劑主要以辛涼解表為主,但藥性偏寒,容易傷脾胃。甘草味甘性平,入脾經,能緩和藥性,避免寒涼傷脾。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解毒、抗炎、抗氧化等功效,能增強其他藥材的藥效,並提高藥物療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甘草在三解散方劑中起著重要的調和與增效作用,使方劑更安全有效地達到治療目的。

主治功效


三解散

整體功效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主治

上焦蘊熱,傷風,面紅目赤,狂躁氣急,渴水,驚啼煩悶,丹毒,口瘡,痰嗽,搐掣;露丹,小兒生後,百日之內,半歲以上,忽兩眼紅暈微起,面青黯色,夜間煩哭,或臉如胭脂。初則滿面狀如水痘,腳微紅而不壯,出沒無定,次至頸項,赤如丹砂。

三解散是一首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中藥方劑。它由人參、防風、天麻、茯神、鬱金、梔子、白附子、大黃、赤芍、黃芩、白僵蠶、全蠍、枳殼、甘草等中藥組成。

三解散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主治上焦蘊熱、傷風、面紅目赤、狂躁氣急、渴水、驚啼煩悶、丹毒、口瘡、痰嗽、搐掣;露丹,小兒生後,百日之內,半歲以上,忽兩眼紅暈微起,面青黯色,夜間煩哭,或臉如胭脂。初則滿面狀如水痘,腳微紅而不壯,出沒無定,次至頸項,赤如丹砂。

文獻參考

  1. 《本草綱目》
  2. 《醫林改錯》
  3. 《中醫藥學》

中藥功效分類

中藥功效解釋
人蔘大補元氣、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人蔘具有大補元氣、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功效。
防風祛風解表、止痙止痛防風具有祛風解表、止痙止痛的功效。

傳統服藥法


川大黃(炒)1分,芍藥1分,甘草(炙)1分,乾蠍1分,白僵蠶1分,桔梗1分,人參1分,鬱金1分,白附子半兩,防風半兩,黃芩半兩。
上為散。
壯熱吐瀉,防風、麥糵湯調1字至1錢;隻身熱,甘草、柳枝湯調;不退熱,蜜牛蒡子、薄荷湯調;吐瀉不止,用肉豆蔻3個,面裹煨,研細末,裹面和杵,丸如綠豆大,飯湯吞5-7丸,立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三解散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但不宜长期服用。服用三解散期间,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暈眩梅尼爾氏病結膜炎丹毒麻疹口腔炎及相關病灶口瘡嘴破口角炎乾眼症口乾口渴多痰眼睛紅痛牙齦潰爛

相同名稱方劑


三解散, 出處:《治疹全書》卷下。 組成:當歸、川芎、白芍、生地、防風、荊芥、陳皮、枳殼、黃芩、黃連、連翹、牛蒡。 主治:疹後口乾,變成牙疳者。

三解散, 出處:《幼幼新書》卷十九引《靈苑方》。 組成:川大黃(炒)1分,芍藥1分,甘草(炙)1分,乾蠍1分,白僵蠶1分,桔梗1分,人參1分,鬱金1分,白附子半兩,防風半兩,黃芩半兩。 主治:驚風,內外熱,心胸煩悶,不思飲食,吐逆不止及諸般風熱。

三解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七三。 組成:白附子(炮)3錢,防風(去蘆)3錢,黃芩3錢,桔梗(去蘆)3錢,人參(去蘆)3錢,全蠍5錢(薄荷汁炙),南星2錢(炮),北細辛3錢(去葉,土),厚朴5錢(薑制),縮砂仁5錢,赤芍藥3錢,粉草2錢,鬱金3錢(皂角水煮),曲餅5錢,半夏曲5錢(以半夏爲末,薑汁作餅子曬乾)。 主治:解驚風、積熱、傷寒。主治:夾驚夾食,傷寒,丹瘡,赤眼,驚風,痰熱等候。

三解散, 出處:《活幼心書》卷下。 組成:人參(去蘆)2錢半,防風(去蘆)2錢半,天麻2錢半,茯神(去皮、木根)2錢半,鬱金(無,以山梔仁代)2錢半,白附子2錢半,大黃2錢半,赤芍藥5錢,黃芩5錢,僵蠶5錢,全蠍15尾(去尖毒),枳殼2錢(水浸潤,去瓤銼片,麸炒微黃),粉草6錢。 主治:上焦蘊熱,傷風,面紅目赤,狂躁氣急,渴水,驚啼煩悶,丹毒,口瘡,痰嗽,搐掣;露丹,小兒生後,百日之內,半歲以上,忽兩眼紅暈微起,面青黯色,夜間煩哭,或臉如胭脂。初則滿面狀如水痘,腳微紅而不壯,出沒無定,次至頸項,赤如丹砂。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