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Gastrodia elata Blume. Rhizoma Gastrodiae Elatae Gastrodia Rhizome, Heavenly Hemp, Rhizomagastrodiae, Tall Gastcmlibodia Tuber
- 別名:合離草,赤箭,木浦,水洋芋,自動草,鬼督郵,神草,獨搖芝,冬彭,定風草,白龍皮,明天麻,合離,赤箭脂,定風草根,離母,赤箭芝,獨搖
- 來源:本品為蘭科植物天麻的乾燥塊莖。春季4~5月間採挖為“春麻”;立冬前9~10月間採挖的為“冬麻”,質量較好。挖起後趁鮮洗去泥土,用清水或白礬水略泡,刮去外皮,水煮或蒸透心,切片,攤開晾乾。
- 道地藥材:河北, 甘肅, 陝西, 西藏, 雲南, 四川, 遼寧, 吉林, 河南, 安徽, 湖北, 貴州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全國中草藥彙編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天麻的傳統功效
1. 平肝息風
天麻,其平肝息風的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其作用機理也隨著時代發展得到更多闡釋。
《本草綱目》指出天麻入厥陰肝經,而《素問》言「諸風掉眩,皆屬於木」,因此天麻能治療肝木之風所致的諸多疾病。羅天益更認為「眼黑頭旋,風虛內作,非天麻不能治」,點明天麻尤其擅長治療肝陽虛弱所致的眩暈等症。 《藥品化義》則進一步解釋,天麻甘緩平和,能緩解肝氣急堅,從而養膽息風。肝虛不足導致膽腑風動,天麻能補肝養膽,平息肝膽之風,因此對於中風、風癇、驚風、頭痛、眩暈等肝膽風證均有效。 李東垣在《蘭室祕藏》中也提到天麻可用於治療大人風熱頭痛、小兒風癇驚悸等,說明其平肝息風的功效廣泛。
《本草正義》則深入分析了天麻的藥性。雖然古籍多將其歸為辛溫,認為其可驅風除濕,但實際上天麻的功效更偏向於平肝息風。其質地厚重,富含脂肪,具有鎮靜安神的作用,能平息肝陽內風,故名「定風草」。因此,天麻更適用於治療肝陽虛弱所致的眩暈頭痛等虛風證,而非風寒濕邪引起的痹症。 其他醫籍如《潔古本草》、《本草匯言》等也記載天麻能治療眩暈頭痛、癲癇、肢體麻木等與肝風相關的症狀。
總之,古籍對天麻平肝息風功效的描述多有側重,但核心都指向其能平息肝陽之風,尤其在治療肝陰虛、肝血不足引起的頭暈、眩暈、頭痛、肢體麻木等症狀方面卓有成效。 其作用機制,不僅在於驅除外邪,更重要的是能滋養肝腎,從根本上解決肝風內動的問題。
2. 安神
古籍中對天麻的安神功效多有記載,其機理與肝腎功能,以及氣血運行密切相關。
《本草綱目》指出天麻入厥陰肝經,可治“諸風掉眩”,羅天益更認為“眼黑頭旋,風虛內作,非天麻不能治”,說明天麻能有效治療因肝腎不足引起的眩暈、頭暈等症狀,這些症狀常伴隨心神不安。 《藥品化義》進一步闡述,天麻“氣性和緩”,能“緩肝氣”,因肝主疏泄,肝虛則肝氣急,影響膽,導致膽腑風動,出現各種風證,包括影響睡眠與神志的症狀。天麻的甘和之性,可補肝養膽,平息內風,故為“定風神藥”。
《藥性論》則明確指出天麻可治“語多恍惚,多驚失志”,這直接指向了其安神作用。 《本草正義》則深入分析天麻的特性,認為其“厚重堅實,而明淨光潤,富於脂肪,故能平靜鎮定,養液以息內風”,這與現代藥理學中某些成分具有鎮靜安神作用的觀點不謀而合。 雖然部分古籍如《神農本草經》側重其益氣力之效,但這些功效的提升,也能間接改善睡眠及精神狀態,從而達到安神之效。
總而言之,古籍中關於天麻安神功效的論述,雖然著重點有所不同,但都指向其通過補肝益腎、平肝熄風、養血安神等多重途徑來改善因肝腎陰虛、氣血不足等導致的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從而達到安神之效。 值得注意的是,古籍中亦有提及天麻的應用需謹慎,需根據病情及體質選擇,並可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以達到最佳療效。
3. 補血養肝
天麻單方之補血養肝功效,歷代醫家多有論述,其作用機理並非單純補血,而是透過其獨特藥性,間接改善肝臟功能,從而達到益血的效果。
《蘭室祕藏》中李東垣指出天麻可用於「肝虛不足」,佐以芎藭等藥同用,治療頭痛、驚悸等症。此處並非直接說明天麻補肝血,而是說明其在肝虛證候中的應用價值。
《本草綱目》認為天麻入厥陰肝經,能治諸風眩暈,因「諸風掉眩,皆屬於木」。這說明天麻的功效與肝臟關係密切,其作用在於平息肝陽之亢盛,而非直接補血。羅天益所言「眼黑頭旋,風虛內作,非天麻不能治」,則更進一步說明天麻善於治療肝陰不足所致的眩暈等症。 天麻的祛風作用,從「久服天麻藥,遍身發出紅丹」的記載,可見其促進氣血運行之效。
《藥品化義》則深入闡述天麻的補肝養膽功效。其認為肝虛不足會導致肝氣急逆,影響膽腑,進而引起風動。天麻性味甘緩,能緩解肝氣之急,並間接調理膽腑,達到「補肝養膽,為定風神藥」的效果。這也是間接性的益血,通過調理肝臟功能,改善氣血運行。
其他典籍,如《名醫別錄》、《藥性論》、《日華子諸家本草》、《開寶本草》、《潔古本草》、《本草匯言》等,雖未直接提及「補血養肝」,但其記載的天麻功效,如通血脈、開竅、治眩暈頭痛等,均與肝臟功能及氣血運行密切相關。值得注意的是,《本草新編》提醒氣血兩虛者不宜輕用天麻,這點需謹記。
總而言之,天麻的「補血養肝」功效,並非直接作用於血液,而是透過平肝息風、疏通經絡、調理氣血等方式,間接達到益血及改善肝臟功能的目的。其功效的發揮,也需要根據不同的病症和患者體質,結合其他藥物應用。
4. 活絡止痛
天麻,其活絡止痛的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其機理與作用部位主要圍繞著肝經及風邪的處理。
《本草綱目》中提到天麻入厥陰肝經,能治諸風。李時珍更進一步指出,天麻為「定風草」,是治療風證的良藥,並以服用後「遍身發出紅丹」作為其祛風功效的佐證。《藥品化義》則深入闡述了天麻的作用機制:肝主木,膽屬風,肝虛不足則肝氣急堅,不能養膽,導致膽腑風動,形成風木之邪,表現為眩暈等症。天麻性甘和緩,能緩肝氣,補肝養膽,平息內風,故為「定風神藥」,適用於中風、風癎、頭痛、眩暈等肝膽風證。此書並提及若肝氣過於急勁,可配伍黃連以清泄肝火。
《蘭室祕藏》李東垣則以臨牀經驗指出天麻能治療「大人風熱頭痛,小兒風癎驚悸,諸風麻痹不仁,風熱語言不遂」。這些症狀都與經絡氣血運行不暢,以及風邪侵犯相關,天麻則能通過疏通經絡,平息風邪來達到活絡止痛的效果。
其他典籍如《本草匯言》也記載天麻主治「頭痛、頭暈虛旋,癲癎強痙,四肢攣急」,均指向其治療與風邪、氣血瘀阻相關的疼痛及肢體麻痺等症。《本草新編》則強調天麻能祛除外邪和內痰,但同時指出氣血兩虛者不宜輕用,說明其應用需辨證論治。總而言之,古代醫籍對天麻活絡止痛功效的描述,多指向其平肝息風、疏通經絡、祛風除濕等作用機制,其臨牀應用需結合患者具體病情,謹慎施治。
5. 祛風除濕
天麻,其祛風除濕功效在歷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但其作用機制與適用範圍卻有所不同,並非單純的「祛風除濕」。
《本草綱目》指出天麻入厥陰肝經,治諸風眩暈,認為其為「定風草」,能有效治療風虛內作引起的症狀,並以「久服天麻藥,遍身發出紅丹者,是其祛風之驗也」佐證其祛風功效。 羅天益更明確指出天麻能治眼黑頭旋,風虛內作。此處的「風」並非單指外感風寒濕邪,而是更偏向於肝陽上亢或肝血不足所致的內風。
《藥品化義》進一步闡述了天麻的治風機制:因肝虛不足,導致肝氣急堅勁,不能養膽,則膽腑風動,此風為肝膽性氣之風,而非外感之風。天麻甘和緩肝氣,補肝養膽,從而達到「定風」之效。其「體重降下,味薄通利」,又能疏通經絡,對於風熱痹阻於關節者,也有一定的療效。此處的祛風除濕,是針對內在的氣血痹阻,而非單純的外邪入侵。
《本草正義》則更深入地剖析了天麻的特性。雖然古籍中多稱其辛溫,認為可驅風勝濕,但作者認為天麻的「厚重堅實,而明淨光潤,富於脂肪」,使其更傾向於平靜鎮定,養液息內風,治療虛風眩暈頭痛。 故天麻的祛風除濕,更側重於治療因肝腎陰虛、氣血不足導致的內風及濕邪內阻。 不同於外感風寒濕邪的治療,天麻更適合內風、虛風所致的病症。
綜上所述,天麻的祛風除濕功效並非簡單的驅除外邪,而是更精細地作用於肝經,調節肝氣,平肝息風,並改善氣血循環,從而達到治療內風、虛風及濕邪內阻的目的。其功效的發揮,也需要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和辨證論治。
天麻的現代功效
1. 保護心血管
根據現有離體實驗,天麻對心血管系統的保護作用體現於以下幾個方面:
- 擴張血管,增加血流量: 離體兔耳灌流實驗顯示,注入濃度為20%~40%的天麻液後,可以在1~15分鐘內顯著增加兔耳的血流量,最大流量可增加至2.7倍。這表明天麻具有直接擴張血管的作用,能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 對抗血管收縮: 天麻液能夠對抗腎上腺素引起的血管收縮反應。這提示天麻可能具有阻斷或減弱腎上腺素作用的機制,從而維持血管的舒張狀態。
- 拮抗血管收縮物質: 兔主動脈條實驗表明,特定濃度的天麻液(3.3×10-2g)雖然無法對抗去甲腎上腺素引起的收縮,但卻能有效拮抗由KCl (40mm) 和5-HT (10-mol) 誘導的主動脈條收縮。這暗示天麻可能通過不同的作用途徑,針對不同類型的血管收縮物質發揮作用。天麻對於鉀離子和血清素引起的血管收縮具有明顯的抑制效果。
2. 免疫調節
根據現有研究,中藥天麻及其主要成分天麻多糖,在免疫調節方面展現出多方面的藥理作用:
- 增強細胞免疫功能: 腹腔注射天麻液能提高小鼠的遲髮型變態反應(DTH反應),表明天麻可增強細胞免疫反應。此外,天麻多糖能夠增加小鼠體內的T細胞數量,而T細胞在細胞免疫中扮演關鍵角色。
- 促進非特異性免疫: 天麻液能顯著增強小鼠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及血清溶菌酶活力,表明天麻可促進非特異性免疫。天麻多糖能加速小鼠血中炭廓清速率,也進一步證實了其對非特異性免疫的促進作用。
- 增強體液免疫功能: 天麻液能提高小鼠的PFC值(溶血空斑法)和血清特異性抗體滴度(抗SRBC法),表明天麻可增強體液免疫反應。天麻多糖能提高小鼠血清溶血素的溶血能力,同樣證實了其對體液免疫的促進作用。
- 增強免疫器官功能: 天麻多糖能顯著增強C57BL/6 小鼠的胸腺重量,提示天麻多糖可能通過增強胸腺功能來調節免疫。
- 促進免疫排斥反應: 天麻多糖可促進小鼠同種皮膚移植中對異體皮膚的排斥,並增強小鼠的移植物抗宿主反應,表明天麻多糖具有增強免疫排斥反應的能力。
- 誘生干擾素: 天麻可在小鼠體內誘生干擾素,干擾素是一種重要的免疫調節因子,具有抗病毒、抗腫瘤和免疫調節等多重功能。
綜上所述,天麻及其天麻多糖能通過多種途徑增強機體的特異性和非特異性免疫功能,涉及細胞免疫、體液免疫和免疫器官等多個層面。
3. 其他功效
天麻在中樞神經系統方面的藥理作用,可能與其成分天麻甙元作用於中樞苯二氮草受體有關。實驗顯示,天麻甙元及其衍生物能夠競爭性抑制放射性標記的天麻甙元衍生物與苯二氮草受體的結合,表明其可能通過作用於此受體發揮效用。而天麻素本身並不能抑制上述結合,提示天麻素可能需要在體內分解為天麻甙元,才能通過血腦屏障,進而與苯二氮草受體結合,產生藥理效應。
天麻對腦血流量的影響方面,研究表明,腹腔或靜脈注射天麻液可以不同程度地增加小鼠和家兔的腦血流。人工合成的乙酰天麻素經十二指腸給藥後,能明顯增加犬椎動脈和兔頸內動脈的血流量,同時對心輸出量沒有顯著影響。由於椎動脈和頸內動脈流量在反映腦血流量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因此乙酰天麻素可能通過增加腦血流量,改善腦循環。然而,也有研究發現,緩慢靜脈注射天麻液後,家兔腦血流圖波幅度會降低,血液流入容積速度也會減小。
在心血管方面,離體心臟灌流實驗顯示,天麻液可以先減少後增加豚鼠離體心臟的冠脈流量,最高可達給藥前的181%。靜脈或皮下注射天麻液給小鼠,可顯著增加心肌的放射性元素攝取量,表明天麻可能顯著增加心肌的營養性血流量。
其他方面,研究表明,野生和人工栽培的天麻均能顯著升高小鼠皮膚溫度。家兔腹腔注射天麻煎劑可能減慢呼吸。天麻甙能增加家兔在位小腸平滑肌的張力和收縮。天麻多糖能顯著抑制離體大鼠或在位小鼠肝臟過氧化脂質的生成。天麻多糖還能促進放射性標記的氨基酸和核苷對小鼠血清、肝臟蛋白和骨髓 DNA 的摻入,表明其可能促進機體 DNA 和蛋白質的合成。另有國外研究指出,天麻可能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4. 鎮痛
- 電擊鼠尾法: 實驗顯示,腹腔注射天麻水醇提取液,劑量為5g/kg時,在小鼠身上能產生鎮痛效果,鎮痛率達到41.4%。這表明天麻提取物中可能含有具備鎮痛活性的成分。
- 冰醋酸扭體反應: 研究指出,皮下注射天麻(劑量為5g/kg)能有效對抗冰醋酸在小鼠身上引起的扭體反應。扭體反應是一種內臟疼痛模型,天麻能抑制這種反應,暗示其對內臟疼痛可能具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 熱板法: 使用熱板法進行的試驗顯示,天麻能夠提高小鼠的痛閾值。熱板法主要評估對熱刺激的反應,痛閾值的提高表示小鼠對疼痛的耐受性增加。
- 矛盾的鎮痛效果: 然而,也有研究報告指出,天麻或其主要成分合成天麻素,可能並不具備顯著的鎮痛效果。這表示天麻的鎮痛機制可能較為複雜,或者其鎮痛效果受到給藥途徑、劑量、提取方法等因素的影響,需要進一步研究來釐清。
5. 抗心肌缺血
中藥天麻在現代藥理學上,針對心肌缺血的功效體現如下:
- 對腦垂體後葉素引起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護作用: 天麻液能夠對因腦垂體後葉素引起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其表現為心電圖上的T波、S-T段異常以及心律不齊現象得到明顯改善。這暗示天麻可能通過某種機制調節心臟的電生理活動,從而減輕心肌缺血所造成的影響。
- 對絲裂霉素(MMC)所致心肌細胞中毒性損傷的保護作用: 合成天麻素能夠保護心肌細胞免受絲裂霉素(MMC)引起的中毒性損傷。具體體現為可以減輕心肌細胞的變性程度,並減少細胞壞死的發生。這表明天麻素具有潛在的細胞保護能力,能夠抵禦毒性物質對心肌細胞的直接損害。
6. 抗炎鎮痛
根據藥理研究,中藥天麻展現出顯著的抗炎鎮痛活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抑制炎症反應: 實驗顯示,給予小鼠皮下注射天麻液 (20g/kg) 能有效抑制巴豆油引起的鼠耳腫脹。巴豆油是一種強烈的刺激物,能誘發局部炎症反應,導致血管擴張和組織水腫。天麻的抑制作用表明其具備直接或間接干擾炎症介質釋放或作用的能力。
- 降低血管通透性: 天麻液 (5g/kg) 皮下或腹腔注射能抑制由醋酸、5-HT (血清素)、PGE3 (前列腺素E3) 引起的皮膚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是炎症的一個重要特徵,它導致血漿蛋白滲出,加重組織水腫。天麻抑制此過程表明其可能影響血管內皮細胞的功能,從而減少炎症滲出。
- 對抗足跖腫脹: 天麻能對抗由瓊脂、角叉菜膠和5-HT誘發的足跖腫脹。這些物質能激活不同的炎症通路,導致足部組織水腫。天麻對這多種致炎劑的抑制作用暗示其可能作用於炎症反應的多個環節,例如抑制炎症介質的合成或釋放,或直接作用於炎症細胞,降低其活性。
7. 降壓
中藥天麻的降壓功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直接降壓作用: 天麻及其提取物,例如天麻注射液、天麻素以及甙元,在動物實驗中均顯示出降壓效果。
- 作用途徑多樣: 不同給藥途徑,如靜脈注射、腹腔注射、十二指腸給藥等,都能觀察到降壓現象,表明天麻的有效成分可以通過多種途徑產生作用。
- 快速且持久的降壓效果: 以家兔為例,靜脈注射天麻注射液後,血壓迅速下降,且總外周阻力顯著降低。在大鼠實驗中,腹腔注射或十二指腸給藥的降壓持續時間超過3小時。
- 作用對象廣泛: 在不同動物模型,包括家兔、大鼠、犬和貓中,都觀察到了天麻的降壓效果,提示其降壓機制可能具有一定的普適性。
- 降低外周阻力: 天麻能降低總外周阻力,這可能是其降壓機理之一。降低外周阻力意味著血管擴張,心臟泵血阻力減小,進而導致血壓下降。
8. 抗驚厥
現代藥理研究顯示,天麻及其提取物具有抗驚厥的潛力。在動物實驗中,腹腔注射天麻水浸劑 (5g/kg~10g/kg) 或天麻浸膏 (24.3g/kg) 能夠對抗戊四氮所致的陣攣性驚厥,具體表現為延長驚厥潛伏期,縮短陣攣時間,提高半數致驚厥量,以及降低死亡率。天麻多糖 (100~200mg/kg 腹腔注射) 也能延長戊四氮和士的寧誘導的小鼠驚厥潛伏期,並縮短驚厥持續時間。靜脈注射天麻水煎劑 (1g/kg) 可以提高家兔的電擊痙攣閾值30%~60%,並抑制腦部癲癇樣放電的發展或縮短髮作時間。
在馬桑內酯誘導的家兔癲癇模型中,靜脈注射人工合成天麻素 (300ng/kg) 能夠延長癲癇發生的潛伏期,減輕大發作的程度,縮短大發作的時程,並且觀察到加快恢復過程和降低死亡率的趨勢。此外,天麻能夠抑制豚鼠的實驗性癲癇發作,並可防止剪毛刺激引起的癲癇反復發作所致的死亡。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並非所有類型的驚厥都對天麻敏感。有實驗報道顯示,天麻素及其甙元對士的寧和電驚厥作用不明顯。對於可卡因誘發的癲癇抽搐以及聲源性癲癇,天麻也未表現出顯著的療效。
9. 抗衰老
天麻作為珍貴中藥材,其在延緩衰老方面的藥理功效體現在多重機制。該藥材內含豐富的營養物質,如蛋白質、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及礦物質,這些成分為細胞提供基礎能量與修復材料,有效促進人體新陳代謝,維繫細胞與組織的正常生理功能。充足的基礎營養供應是維持機體青春活力的前提,同時亦能增強免疫防禦系統,降低因免疫力下降導致的衰老相關疾病風險。
其核心抗衰老效用源於所含的活性化合物,尤其是天麻素(Gastrodin)與天麻多醣(Gastrodia polysaccharides)。天麻素被廣泛研究證實具有卓越的抗氧化活性,能夠有效清除體內的自由基,減輕氧化應激對細胞造成的損害。氧化應激是導致細胞膜、DNA及蛋白質損傷的主要因素之一,加速細胞及組織的衰老。通過抑制脂質過氧化反應,天麻有助於保護細胞結構完整性,維持細胞的正常增殖與分化能力,進而延緩細胞層面的衰老進程。
此外,天麻對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作用亦是其抗衰老機制的重要環節。其具備鎮靜安神、改善睡眠品質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因精神壓力和疲勞引致的生理負擔。長期的精神壓力與睡眠不足會導致體內皮質醇水平升高,加速細胞氧化及炎症反應,進而加速衰老。天麻透過改善神經內分泌平衡,為機體提供充分的休息與修復時間,有利於器官功能的恢復與能量儲備,間接強化身體對抗衰老的能力,維持身心年輕狀態。
10. 促進血液循環
天麻,味甘性平,在中醫藥學中以其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顯著功效而著稱。其促進血液循環的藥理作用,乃是從根本上實現這些療效的關鍵機制。天麻的藥用價值主要歸因於其豐富的活性化學成分,尤其以天麻素、天麻苷及天麻多糖等為代表。這些成分在進入人體後,能綜合發揮作用,有效改善血流動力學,促進血管舒張,從而顯著增強微循環及整體血液循環的效率。
血液循環的暢通,對於維持組織器官的正常代謝與功能至關重要。當循環受阻,如因瘀血或血流遲滯所致,便可能引發局部缺血、疼痛或功能障礙。天麻透過活化血液、化解瘀滯,有助於疏通經絡,恢復正常的供血狀態,因此能有效緩解因血液循環不良所致的疼痛。在臨床應用層面,天麻活血通絡的藥理特性使其成為治療多種與循環障礙相關病症的良藥。例如,用於跌打損傷,可加速局部瘀血的消散及組織修復;緩解頭痛眩暈,尤其是那些由腦部供血不足或血管痙攣引起的病症,天麻能改善腦部血流灌注;對於肢體麻木及半身不遂等症狀,其藥效可作用於神經與肌肉的血液供應,透過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受損部位的功能恢復。天麻這些活性成分的直接作用,確保了血液在血管中的順暢通行,從而支撐身體的正常生理活動。
11. 改善大腦功能
天麻,作為一種傳統藥材,對改善大腦功能展現多重藥理功效。其作用範圍廣泛,涵蓋中樞神經系統的調控,有助於緩解多種與大腦功能失調相關的症狀。
研究表明,天麻具有顯著的鎮靜、抗驚厥及抗疲勞作用,對於提升記憶力亦有助益。這些特性使其常用於治療神經衰弱、失眠、頭痛、眩暈及小兒驚風等症狀,這些均與大腦或神經系統的狀態密切相關。
其核心有效成分包括天麻素、天麻苷及天麻多糖。其中,天麻素(Gastrodin)是發揮大腦功能改善作用的關鍵物質。它能夠抑制大腦皮層的過度興奮性,進而直接改善整體大腦功能,有效緩解精神疲勞,並促進記憶力的提升。
此外,天麻苷(Gastrodioside)則通過其擴張血管的特性,有效改善腦部血液循環。充足的腦部供血對於維持大腦正常運作至關重要,能有效緩解因腦部循環不暢導致的頭痛、眩暈等症狀。天麻多糖(Gastrodia polysaccharide)雖不直接作用於大腦功能,但其增強免疫力、延緩衰老的作用,亦能間接為大腦的長期健康提供支持。綜合而言,天麻在增強腦部機能、緩解神經症狀方面展現出獨特的藥理潛力。
12. 預防心血管疾病
天麻在預防心血管疾病方面展現出多元的藥理功效。其作用機轉涵蓋多個面向,包括有效降低血壓、顯著改善心肌缺血狀態,以及發揮強效的抗心律失常作用,能有效抑制心律失常的發生與進展。此外,天麻亦能展現抗血栓的特性,透過減少血栓形成來維護血管暢通。它還能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確保心臟肌肉獲得充足的血液供給,並改善全身微循環功能,促進組織細胞的氧氣與營養交換。
這些關鍵的心血管保護作用,主要歸因於天麻內含的多種活性成分,包括天麻素、天麻多糖以及天麻氨基酸等。這些生物活性物質协同作用,例如天麻素與天麻多糖能夠直接擴張血管,不僅有助於降低周邊血管阻力,從而降低血壓,更能促進全身血液循環的順暢。同時,這些成分還能有效抑制血小板的異常聚集,這是預防血栓形成、避免血管阻塞的關鍵環節。透過抑制血小板凝集,天麻能從源頭上減少血栓的生成,進一步降低心肌梗塞或腦中風等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天麻強效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對於穩定心律、預防心臟功能紊亂具有重要意義。其綜合性的作用模式,為心血管健康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
13. 鎮靜
根據現代藥理研究,中藥天麻的鎮靜功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抑制中樞神經系統: 天麻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如天麻素和天麻苷,能夠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的活動。 這種抑制作用表現為降低動物的活動能力,使其反應變得遲鈍,進而產生鎮靜效果。
- 延長睡眠時間與提高入睡率: 天麻及其活性成分能夠延長由巴比妥鈉、環己烯巴比妥鈉、硫賁妥鈉和水合氯醛等藥物引起的小鼠睡眠時間,或增加小鼠的入睡比率。這說明天麻具有輔助睡眠、改善睡眠質量的潛力。
- 減少自主活動與對抗興奮劑: 實驗顯示,天麻多糖能顯著減少小鼠的自主活動次數,並能增強氯丙嗪的抑制作用,同時還能對抗苯丙胺的興奮作用。這進一步證明天麻具有鎮靜安神、平衡神經系統功能的作用。
- 影響腦電波: 人體實驗表明,口服天麻素後,腦電圖α波指數減少,並出現嗜睡波型。 這說明天麻素能夠直接影響大腦的電生理活動,產生鎮靜和嗜睡的效果。
雖然有少數報告指出天麻素或合成天麻素沒有鎮靜和安定作用,但多數研究顯示天麻及其主要成分具有明顯的鎮靜效果。
14. 止痛功效
天麻作為一種傳統食材,其在緩解痛楚方面的藥理功效,主要歸因於其所含的活性成分——天麻素。天麻素具有顯著的鎮痛與鎮靜作用,兩者協同作用,能有效針對特定類型的疼痛。
具體而言,天麻素能透過影響中樞神經系統,降低神經元的興奮性,從而達到緩解疼痛的效果。對於神經性頭痛及偏頭痛等症狀,天麻素的鎮痛作用尤其明顯。這類頭痛常伴隨神經系統的過度活躍或紊亂,天麻素的鎮靜特性有助於平抑過度的神經活動,減輕疼痛感知。
此外,天麻素對改善腦部血液循環亦有助益。腦部供血不足有時是引發頭痛或腦部不適的原因之一,天麻藉由促進腦部血液流通,一定程度上也能間接緩解因循環障礙引起的疼痛或不適感。其鎮靜作用亦可輔助改善因疼痛或神經緊張導致的失眠,而充足的睡眠本身也有助於身體的疼痛恢復與管理。總體而言,天麻的止痛機制涵蓋了直接的神經鎮痛及間接的循環改善與安神作用,尤其適用於神經系統相關的痛症。
天麻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研末吞服,每次1-1.5g。
天麻的炮製
-
天麻處理
- 揀去雜質,大小分檔
- 用水浸泡至七成透
- 撈出,稍晾,再潤至內外濕度均勻
- 切片,曬乾
- 炒天麻
- 用文火將鍋燒熱
- 將片倒入,炒至微黃色為度
- 煨天麻
- 將天麻片平鋪於噴過水的表芯紙上
- 置鍋內,用文火燒至紙色焦黃
- 不斷將藥片翻動至兩面老黃色為度
-
《雷公炮炙論》天麻炮製法
- 修事天麻十兩,用蒺藜子一鎰,緩火熬焦熟後
- 先安置天麻十兩於瓶中
- 上用火熬過蒺藜子蓋內,外便用三重紙蓋並系
- 從已至未時,又出蒺藜子,再入熬炒,准前安天麻瓶內,用炒了蒺藜子於中,依前蓋,又隔一伏時後出
- 如此七遍,瓶盛出後,用布拭上氣汗,用刀劈,焙之,細銼,單搗
-
《綱目》天麻處理法
- 若治肝經風虛,惟洗淨,以濕紙包,於糠火中煨熟,取出切片,酒浸一宿,焙乾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中藥[天麻]的注意事項
- 氣血虛甚者慎服:氣血虛甚者慎用天麻,以免加重氣血虛弱的症狀。
- 避免與御風草根同用:《雷公炮炙論》記載,天麻與御風草根同用可能導致腸結之患。
- 輕微不適症狀:有些人使用天麻後可能會出現頭暈、噁心、腹瀉、皮膚癢等輕微不適症狀。
- 過量使用:過量使用天麻可能會導致嗜睡、胃部不適等症狀。
天麻相關的方劑
天麻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天麻含有的化學成分
天麻甙/天麻素(Gastrodin), 天麻醚甙(Gastrodiosin), 對-羥基苯甲基醇(p-Hydroxybenzyl alcohol), 對羥基苯甲基醛(p-Hydroxybenzaldehyde), 4-羥苄基甲醚(4-Hydroxybenzyl methyl ether), 4-(4-羥苄氧基)苄基甲醚(4-(4-hydroxybenzyloxy)-benzyl methyl ether), 雙(4-羥苄基)醚(bis(4-hydroxybenzyl)ether), 三[4-(β-D-吡喃葡萄糖氧基)苄基]枸櫞酸酯(Tris[4-(β-D-glucopyranosyloxy)benzyl] citrate)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