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

天麻

TIAN MA

  • 英文名稱:Gastrodia elata Blume. Rhizoma Gastrodiae Elatae Gastrodia Rhizome, Heavenly Hemp, Rhizomagastrodiae, Tall Gastcmlibodia Tuber
  • 別名:合離草,赤箭,木浦,水洋芋,自動草,鬼督郵,神草,獨搖芝,冬彭,定風草,白龍皮,明天麻,合離,赤箭脂,定風草根,離母,赤箭芝,獨搖
  • 藥品來源:本品為蘭科植物天麻的乾燥塊莖。春季4~5月間採挖為“春麻”;立冬前9~10月間採挖的為“冬麻”,質量較好。挖起後趁鮮洗去泥土,用清水或白礬水略泡,刮去外皮,水煮或蒸透心,切片,攤開晾乾。
  • 道地藥材:河北, 甘肅, 陝西, 西藏, 雲南, 四川, 遼寧, 吉林, 河南, 安徽, 湖北, 貴州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全國中草藥彙編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4-11-18

天麻的傳統功效


1. 平肝息風

天麻,其平肝息風的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其作用機理也隨著時代發展得到更多闡釋。

《本草綱目》指出天麻入厥陰肝經,而《素問》言「諸風掉眩,皆屬於木」,因此天麻能治療肝木之風所致的諸多疾病。羅天益更認為「眼黑頭旋,風虛內作,非天麻不能治」,點明天麻尤其擅長治療肝陽虛弱所致的眩暈等症。 《藥品化義》則進一步解釋,天麻甘緩平和,能緩解肝氣急堅,從而養膽息風。肝虛不足導致膽腑風動,天麻能補肝養膽,平息肝膽之風,因此對於中風、風癇、驚風、頭痛、眩暈等肝膽風證均有效。 李東垣在《蘭室祕藏》中也提到天麻可用於治療大人風熱頭痛、小兒風癇驚悸等,說明其平肝息風的功效廣泛。

《本草正義》則深入分析了天麻的藥性。雖然古籍多將其歸為辛溫,認為其可驅風除濕,但實際上天麻的功效更偏向於平肝息風。其質地厚重,富含脂肪,具有鎮靜安神的作用,能平息肝陽內風,故名「定風草」。因此,天麻更適用於治療肝陽虛弱所致的眩暈頭痛等虛風證,而非風寒濕邪引起的痹症。 其他醫籍如《潔古本草》、《本草匯言》等也記載天麻能治療眩暈頭痛、癲癇、肢體麻木等與肝風相關的症狀。

總之,古籍對天麻平肝息風功效的描述多有側重,但核心都指向其能平息肝陽之風,尤其在治療肝陰虛、肝血不足引起的頭暈、眩暈、頭痛、肢體麻木等症狀方面卓有成效。 其作用機制,不僅在於驅除外邪,更重要的是能滋養肝腎,從根本上解決肝風內動的問題。

2. 安神

古籍中對天麻的安神功效多有記載,其機理與肝腎功能,以及氣血運行密切相關。

《本草綱目》指出天麻入厥陰肝經,可治“諸風掉眩”,羅天益更認為“眼黑頭旋,風虛內作,非天麻不能治”,說明天麻能有效治療因肝腎不足引起的眩暈、頭暈等症狀,這些症狀常伴隨心神不安。 《藥品化義》進一步闡述,天麻“氣性和緩”,能“緩肝氣”,因肝主疏泄,肝虛則肝氣急,影響膽,導致膽腑風動,出現各種風證,包括影響睡眠與神志的症狀。天麻的甘和之性,可補肝養膽,平息內風,故為“定風神藥”。

《藥性論》則明確指出天麻可治“語多恍惚,多驚失志”,這直接指向了其安神作用。 《本草正義》則深入分析天麻的特性,認為其“厚重堅實,而明淨光潤,富於脂肪,故能平靜鎮定,養液以息內風”,這與現代藥理學中某些成分具有鎮靜安神作用的觀點不謀而合。 雖然部分古籍如《神農本草經》側重其益氣力之效,但這些功效的提升,也能間接改善睡眠及精神狀態,從而達到安神之效。

總而言之,古籍中關於天麻安神功效的論述,雖然著重點有所不同,但都指向其通過補肝益腎、平肝熄風、養血安神等多重途徑來改善因肝腎陰虛、氣血不足等導致的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從而達到安神之效。 值得注意的是,古籍中亦有提及天麻的應用需謹慎,需根據病情及體質選擇,並可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以達到最佳療效。

3. 補血養肝

天麻單方之補血養肝功效,歷代醫家多有論述,其作用機理並非單純補血,而是透過其獨特藥性,間接改善肝臟功能,從而達到益血的效果。

《蘭室祕藏》中李東垣指出天麻可用於「肝虛不足」,佐以芎藭等藥同用,治療頭痛、驚悸等症。此處並非直接說明天麻補肝血,而是說明其在肝虛證候中的應用價值。

《本草綱目》認為天麻入厥陰肝經,能治諸風眩暈,因「諸風掉眩,皆屬於木」。這說明天麻的功效與肝臟關係密切,其作用在於平息肝陽之亢盛,而非直接補血。羅天益所言「眼黑頭旋,風虛內作,非天麻不能治」,則更進一步說明天麻善於治療肝陰不足所致的眩暈等症。 天麻的祛風作用,從「久服天麻藥,遍身發出紅丹」的記載,可見其促進氣血運行之效。

《藥品化義》則深入闡述天麻的補肝養膽功效。其認為肝虛不足會導致肝氣急逆,影響膽腑,進而引起風動。天麻性味甘緩,能緩解肝氣之急,並間接調理膽腑,達到「補肝養膽,為定風神藥」的效果。這也是間接性的益血,通過調理肝臟功能,改善氣血運行。

其他典籍,如《名醫別錄》、《藥性論》、《日華子諸家本草》、《開寶本草》、《潔古本草》、《本草匯言》等,雖未直接提及「補血養肝」,但其記載的天麻功效,如通血脈、開竅、治眩暈頭痛等,均與肝臟功能及氣血運行密切相關。值得注意的是,《本草新編》提醒氣血兩虛者不宜輕用天麻,這點需謹記。

總而言之,天麻的「補血養肝」功效,並非直接作用於血液,而是透過平肝息風、疏通經絡、調理氣血等方式,間接達到益血及改善肝臟功能的目的。其功效的發揮,也需要根據不同的病症和患者體質,結合其他藥物應用。

4. 活絡止痛

天麻,其活絡止痛的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其機理與作用部位主要圍繞著肝經及風邪的處理。

《本草綱目》中提到天麻入厥陰肝經,能治諸風。李時珍更進一步指出,天麻為「定風草」,是治療風證的良藥,並以服用後「遍身發出紅丹」作為其祛風功效的佐證。《藥品化義》則深入闡述了天麻的作用機制:肝主木,膽屬風,肝虛不足則肝氣急堅,不能養膽,導致膽腑風動,形成風木之邪,表現為眩暈等症。天麻性甘和緩,能緩肝氣,補肝養膽,平息內風,故為「定風神藥」,適用於中風、風癎、頭痛、眩暈等肝膽風證。此書並提及若肝氣過於急勁,可配伍黃連以清泄肝火。

《蘭室祕藏》李東垣則以臨牀經驗指出天麻能治療「大人風熱頭痛,小兒風癎驚悸,諸風麻痹不仁,風熱語言不遂」。這些症狀都與經絡氣血運行不暢,以及風邪侵犯相關,天麻則能通過疏通經絡,平息風邪來達到活絡止痛的效果。

其他典籍如《本草匯言》也記載天麻主治「頭痛、頭暈虛旋,癲癎強痙,四肢攣急」,均指向其治療與風邪、氣血瘀阻相關的疼痛及肢體麻痺等症。《本草新編》則強調天麻能祛除外邪和內痰,但同時指出氣血兩虛者不宜輕用,說明其應用需辨證論治。總而言之,古代醫籍對天麻活絡止痛功效的描述,多指向其平肝息風、疏通經絡、祛風除濕等作用機制,其臨牀應用需結合患者具體病情,謹慎施治。

5. 祛風除濕

天麻,其祛風除濕功效在歷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但其作用機制與適用範圍卻有所不同,並非單純的「祛風除濕」。

《本草綱目》指出天麻入厥陰肝經,治諸風眩暈,認為其為「定風草」,能有效治療風虛內作引起的症狀,並以「久服天麻藥,遍身發出紅丹者,是其祛風之驗也」佐證其祛風功效。 羅天益更明確指出天麻能治眼黑頭旋,風虛內作。此處的「風」並非單指外感風寒濕邪,而是更偏向於肝陽上亢或肝血不足所致的內風。

《藥品化義》進一步闡述了天麻的治風機制:因肝虛不足,導致肝氣急堅勁,不能養膽,則膽腑風動,此風為肝膽性氣之風,而非外感之風。天麻甘和緩肝氣,補肝養膽,從而達到「定風」之效。其「體重降下,味薄通利」,又能疏通經絡,對於風熱痹阻於關節者,也有一定的療效。此處的祛風除濕,是針對內在的氣血痹阻,而非單純的外邪入侵。

《本草正義》則更深入地剖析了天麻的特性。雖然古籍中多稱其辛溫,認為可驅風勝濕,但作者認為天麻的「厚重堅實,而明淨光潤,富於脂肪」,使其更傾向於平靜鎮定,養液息內風,治療虛風眩暈頭痛。 故天麻的祛風除濕,更側重於治療因肝腎陰虛、氣血不足導致的內風及濕邪內阻。 不同於外感風寒濕邪的治療,天麻更適合內風、虛風所致的病症。

綜上所述,天麻的祛風除濕功效並非簡單的驅除外邪,而是更精細地作用於肝經,調節肝氣,平肝息風,並改善氣血循環,從而達到治療內風、虛風及濕邪內阻的目的。其功效的發揮,也需要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和辨證論治。

天麻的古代典籍


天麻的現代功效


1. 抗衰老

天麻,乃名貴中藥,具良效。其內蘊豐富營養,諸如蛋白、氨基酸與維生素、礦物質,促人體新陳代謝,增強免疫,延緩衰老。另含天麻素及天麻多醣,具抗氧化抗衰老之功。天麻亦有鎮靜安神、提升睡眠之效,緩解疲憊,延緩衰老。總之,天麻具佳抗衰老功效,助人延緩衰老。其食用靈活,或泡飲亦可煲湯作菜。雖天麻性質溫和,卻含微毒,不宜過量,有特殊疾患者食前諮詢醫家。

2. 促進血液循環

天麻,味甘、性平,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之效。其內含天麻素、天麻苷、天麻多糖等成分,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流,緩解疼痛。天麻可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頭痛眩暈、肢體麻木、半身不遂等症狀。食用方法多樣,可泡水、煲湯、炒菜。但天麻不宜過量,以免引起副作用。

3. 改善大腦功能

天麻具有鎮靜、抗驚厥、抗疲勞、提高記憶力等作用,可用於治療神經衰弱、失眠、頭痛、眩暈、耳鳴、肢體麻木、小兒驚風等症狀。天麻中含有天麻素、天麻苷、天麻多糖等有效成分,其中天麻素能抑制大腦皮層興奮性,改善大腦功能,緩解疲勞,提高記憶力。天麻苷能擴張血管,改善腦部血液循環,緩解頭痛、眩暈等症狀。天麻多糖能增強免疫力,延緩衰老。

天麻的食用方法多種多樣,可以煎湯、泡酒、入菜等。天麻性味平和,適合大部分人羣食用。但天麻有滑腸作用,一次不宜食用過多,以免引起腹瀉。另外,天麻有一定的抗凝血作用,如果正在服用抗凝血藥物,應避免食用天麻。天麻是一種非常好的保健食品,具有多種功效,但性味平和,一次不宜食用過多,以免引起腹瀉。另外,天麻有一定的抗凝血作用,如果正在服用抗凝血藥物,應避免食用天麻。

4. 預防心血管疾病

天麻具有降低血壓、改善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抗血栓、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改善微循環等作用,可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天麻中之天麻素、天麻多糖、天麻氨基酸等成分,可擴張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減少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環。天麻具有較強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可有效抑制心律失常的發生。天麻具有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可有效降低血壓、改善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抗血栓、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改善微循環。但天麻也有一定的副作用,過量服用可能引起頭暈、嗜睡、口乾、便祕等不良反應,故服用時應遵醫囑。

5. 鎮靜

天麻甘平,入肝、腎經,具有鎮靜、安神、祛風濕、止痛的功效。臨牀上常應用於治療頭痛、眩暈、耳鳴、肢體麻木、半身不遂、癲癇、小兒驚風、破傷風等症。

天麻的鎮靜功效主要由天麻素和天麻苷等成分所致,可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使動物的活動減少、反應遲鈍,並能延長動物的睡眠時間。天麻的鎮靜功效在臨牀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具有較好的療效,且副作用小,是一種安全有效的鎮靜藥物。

6. 止痛功效

天麻具有鎮痛、抗驚厥、改善腦部血液循環、提高記憶力、抗疲勞、提高免疫力等功效。天麻中的天麻素具有鎮靜、鎮痛的功效,可以有效緩解神經性頭痛、偏頭痛、失眠等症狀。天麻素亦具有抗驚厥的功效,有效緩解癲癇、抽搐等症狀。另外,天麻素亦可改善腦部血液循環,能有效緩解腦供血不足、腦萎縮等症狀。天麻亦具有提高記憶力的功效,能有效緩解老年癡呆、記憶力減退等症狀。天麻素亦具有抗疲勞作用,有效緩解疲勞、乏力等症狀。天麻亦能提高免疫力,有效緩解感冒、發燒等症狀。

天麻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研末吞服,每次1-1.5g。

天麻的炮製


  1. 天麻:揀去雜質,大小分檔,用水浸泡至七成透,撈出,稍晾,再潤至內外濕度均勻,切片,曬乾。炒天麻:先用文火將鍋燒熱,隨即將片倒入,炒至微黃色為度。煨天麻:將天麻片平鋪於噴過水的表芯紙上,置鍋內,用文火燒至紙色焦黃,不斷將藥片翻動至兩面老黃色為度。
  2. 《雷公炮炙論》:修事天麻十兩,用蒺藜子一鎰,緩火熬焦熟後,便先安置天麻十兩於瓶中,上用火熬過蒺藜子蓋內,外便用三重紙蓋並系。從已至未時,又出蒺藜子,再入熬炒,准前安天麻瓶內,用炒了蒺藜子於中,依前蓋,又隔一伏時後出。如此七遍,瓶盛出後,用布拭上氣汗,用刀劈,焙之,細銼,單搗。
  3.  《綱目》:若治肝經風虛,惟洗淨,以濕紙包,於糠火中煨熟,取出切片,酒浸一宿,焙乾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中藥[天麻]的注意事項

  1. 氣血虛甚者慎服:氣血虛甚者慎用天麻,以免加重氣血虛弱的症狀。
  2. 避免與御風草根同用:《雷公炮炙論》記載,天麻與御風草根同用可能導致腸結之患。
  3. 輕微不適症狀:有些人使用天麻後可能會出現頭暈、噁心、腹瀉、皮膚癢等輕微不適症狀。
  4. 過量使用:過量使用天麻可能會導致嗜睡、胃部不適等症狀。

天麻相關的方劑


天麻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半身不遂心內膜炎原發性高血壓心包炎心肌炎低血壓慢性腎衰竭梅尼爾氏病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胃腸出血暈眩頭痛癲癇腦中風動脈失眠損傷諮詢腹瀉耳鳴口乾疼痛感冒發燒耳聾遺精偏頭痛

天麻含有的化學成分


天麻甙/天麻素(Gastrodin), 天麻醚甙(Gastrodiosin), 對-羥基苯甲基醇(p-Hydroxybenzyl alcohol), 對羥基苯甲基醛(p-Hydroxybenzaldehyde), 4-羥苄基甲醚(4-Hydroxybenzyl methyl ether), 4-(4-羥苄氧基)苄基甲醚(4-(4-hydroxybenzyloxy)-benzyl methyl ether), 雙(4-羥苄基)醚(bis(4-hydroxybenzyl)ether), 三[4-(β-D-吡喃葡萄糖氧基)苄基]枸櫞酸酯(Tris[4-(β-D-glucopyranosyloxy)benzyl] citrate)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