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六君子湯

TIAN MA LIU JUN Z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3.6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3%
肺經 23%
胃經 14%
心經 8%
腎經 8%
膀胱經 4%
肝經 4%
膽經 4%
脾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膀胱經
肝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天麻六君子湯中加入黨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健脾: 黨參為補氣藥,能補中益氣,健脾益胃。天麻性寒,六君子湯本身偏涼,加入黨參可起到溫補脾胃的作用,防止藥性過寒,影響藥效。
  2. 扶正祛邪: 天麻六君子湯主要用於治療頭痛眩暈,但頭痛眩暈的病因往往與氣虛血弱有關。黨參能補益氣血,使正氣充沛,更有利於驅散邪氣,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天麻六君子湯中包含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助藥力達巔頂: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天麻六君子湯以天麻、川芎等藥材為主,性質偏寒涼,白朮的加入可中和藥性,使藥力更易滲透,更好地發揮療效。
  2. 調和氣血,助氣血上行:白朮能補氣益血,調和氣血運行。天麻六君子湯主要用於治療頭風眩暈、頭痛失眠等症,白朮能幫助氣血上行,改善頭部供血,從而達到緩解症狀的效果。

天麻六君子湯中加入半夏,主要有兩個原因:

  1. 化痰止嘔: 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天麻六君子湯用於治療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而這些症狀常伴隨痰濕阻滯、氣機不暢,半夏可以化解痰濕,暢通氣機,達到止嘔止眩的目的。
  2. 協同天麻: 天麻性平,味甘,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止痙定痛的功效。半夏與天麻搭配,可以加強天麻的熄風止痙作用,更有效地緩解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

天麻六君子湯中加入天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平肝熄風: 天麻具有平肝熄風、止痙鎮痛的功效,對於肝陽上亢、風痰內擾所致的頭暈目眩、肢體麻木、頭痛、癲癇等症狀,能起到良好的緩解作用。六君子湯本身以健脾益氣為主,加入天麻後,可更全面地治療由肝風內動所致的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2. 協同增效: 天麻與六君子湯中的其他藥物,如茯苓、白朮等,在功效上具有協同增效的作用。茯苓利水滲濕,白朮健脾益氣,與天麻共同作用,可更有效地消除水濕痰濁,達到祛風止痙、醒腦開竅的功效。

天麻六君子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利水滲濕,健脾和胃: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和胃之功效。天麻六君子湯主治眩暈頭痛,而脾虛濕困、痰濁阻絡亦是導致眩暈頭痛的重要因素,茯苓可健脾燥濕,化痰利水,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治療眩暈頭痛的效果。
  2. 配合天麻,增強功效:茯苓與天麻相配,能增強天麻止眩暈、平肝熄風之效。茯苓利水滲濕,能使天麻藥力更容易到達病竈,起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同時,茯苓亦可緩解天麻的燥性,避免其對胃腸的刺激。

天麻六君子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健脾,助運藥力:陳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天麻六君子湯以補益氣血、滋養腦髓為主,加入陳皮可理氣健脾,促進藥物吸收和運化,提高藥效。
  2. 降逆止嘔,和中開胃:天麻六君子湯用於治療眩暈、頭痛、肢麻等症,患者常伴有頭重、噁心等不適。陳皮能降逆止嘔,和中開胃,緩解這些症狀,使藥物更易於吸收和發揮療效。

主治功效


天麻六君子湯主治功效分析

《不知醫必要》中,梁廉夫明確指出「天麻六君子湯」主治「眩暈兼有痰或嘔者」,並將其歸類為「補」法。從方劑組成來看,此方以「六君子湯」為基礎,再加入天麻,針對眩暈伴隨痰飲或嘔吐的病症進行治療。

治療原理分析:

  • 補氣健脾,化痰除濕: 六君子湯由黨參、白朮、茯苓、半夏、陳皮、炙甘草組成。其中,黨參補中益氣,健脾養胃;白朮健脾燥濕;茯苓健脾滲濕,與白朮相輔相成;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陳皮理氣化痰,健脾和胃;炙甘草調和諸藥,並補益脾氣。此六藥合用,能健脾益氣,化痰除濕,從根本上改善脾虛濕盛的病理狀態,這也是痰飲產生的主要原因。

  • 平肝息風,定驚止眩: 方中加入天麻,天麻具有平肝息風,定驚止痙的功效。眩暈的病因複雜,除痰飲阻滯外,亦可能與肝陽上亢,風痰擾動清竅有關。天麻能平息肝風,從而緩解眩暈症狀。

  • 綜合效用: 此方將補氣健脾、化痰除濕與平肝息風相結合,針對眩暈伴隨痰飲或嘔吐的病機進行治療。眩暈的發生,往往與脾虛生痰,痰濁上擾清竅有關,同時也可能夾雜肝風。因此,天麻六君子湯一方面通過健脾益氣、燥濕化痰來祛除病理基礎,另一方面通過平肝息風來針對眩暈本身,從而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總結:

天麻六君子湯的主治功效是治療因脾虛痰濕、肝風上擾所導致的眩暈,兼有痰多或嘔吐者。其治療原理在於健脾益氣、化痰除濕以治本,平肝息風以治標,使氣機升降恢復正常,痰飲得化,風邪得平,從而緩解眩暈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黨參(去蘆,米炒)2錢,白朮(淨)2錢,半夏(制)1錢5分,天麻1錢5分,茯苓1錢5分,陳皮1錢,炙草1錢。
加生薑2片,紅棗2個,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在感冒期間服用。

相關疾病


梅尼爾氏病心內膜炎原發性高血壓心包炎心肌炎低血壓慢性腎衰竭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嘔吐暈眩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天麻六君子湯, 出處:《不知醫必要》卷二。 組成:黨參(去蘆,米炒)2錢,白朮(淨)2錢,半夏(制)1錢5分,天麻1錢5分,茯苓1錢5分,陳皮1錢,炙草1錢。 主治:眩暈兼有痰或嘔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