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炎怎麼回事?從中醫理論、經絡體質與穴道加以預防!

- 最後更新:2021-10-22

從現代醫學觀點看心肌炎


心肌炎

心肌炎是指心臟肌肉受到細菌、病毒、螺旋體、立克次體、真菌、原蟲、蠕蟲...等感染,或自身免疫疾病、藥物引起,導致心臟肌肉發炎甚至壞死。臨床上以病毒性心肌炎最常見。

多數的時候,感冒病毒是全身散佈,但是某些病毒容易在特定位置大量寄生,以「腺病毒」為例,最容易侵犯心肌細胞,使心肌細胞受傷、損壞,導致心臟收縮能力減弱。

急性心肌炎在臨床表現千變萬化,病情輕者可以無症狀,重者可以在數小時或數日內死亡。症狀是心悸、氣喘、胸悶胸痛、全身無力、面色蒼白、盜汗、頭暈、手腳冰冷、肌肉酸痛。若X光顯示心臟腫大合併肺水腫,心電圖呈現心律不整,就有可能是心肌炎。

心肌炎約90%患者會自行痊癒,只有10%會變為重症,一旦確診之後死亡機率就很高!近年來病毒性心肌炎的相對發病率不斷增加,尤其是在全世界人類大量施打新冠疫苗之後,出現一定比例的心肌炎猝死案例,因此高度受到重視。

像這類隨時可能危及生命危險的疾病,在全世界多數的國家都不可能交給中醫治療,至今只有中國大陸醫院有機會大量運用中醫治療心肌炎在兒童身上,並公開制定中醫治療診斷標準

這兩年有一定比例的人,在施打新冠疫苗之後出現心肌炎。對多數人而言,可以從心肌炎的成因,從現代人的經絡體質來預防心肌炎的發生!

從中醫的觀點看心肌炎


在探討中醫治療心肌炎的方法之前,必須先探討一個問題,許多人會問:「心肌炎就是病毒造成,古人又不理解病毒,如何治療?」

這裡要先知道一個基本概念,中醫治療任何疾病,從來就沒有針對任何疾病的本身去治療,是透過調整平衡機體的經絡、臟腑與氣血,以最完善的正氣(免疫力)去治療(自癒)所有的疾病

古代中醫根本沒有「病毒性心肌炎」這種病名,現代醫家從其發病特點和臨床表現來看,認為類似於古代醫籍所記載的「心癉」、「驚悸」、「怔忡」、「猝死」、「心水」、「汗證」..等等病證。

尤其是「心癉」這種病,又名心熱病,在《漢書_藝文志》已經提到。《外台秘要》卷四中提及:「心癉,煩心,心中熱。」現代認為心癉是指因為外感溫熱病邪,或因手術等創傷,溫毒之邪乘虛侵入,損傷心臟之肌肉、內膜,以發熱、心悸、胸悶等為主要表現。所以類似現代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心內膜炎。

由於病毒性心肌炎會出現心悸、多汗、猝死,心力衰竭、水腫。因此,從古典醫籍醫治驚悸、怔忡、猝死、心水、汗證...等方法,亦可用於治療病毒性心肌炎。

運用古代方法醫治現代疾病的原理幾乎都是這樣,例如:「心痹」類似風濕性心臟炎。「胸痹」類似冠心病、心絞痛。所以不是一定要相同名稱的疾病,才可以運用中醫來治療。現代中醫將心肌炎成因主要分為以下兩種大分類:

一、外感傷寒

中醫《傷寒論》是千古以來治療「外感傷寒」的專書,裡面有多處提到心悸的症狀,不論是陽病(太陽、少陽)或是陰病(少陰、厥陰)都會出現心悸,這與心肌炎的成因密切相關。

基於陰陽對應原理太陽對應於少陰,少陽對應於厥陰,所以當一個人感冒時,在起初是太陽病,很容易切入少陰病。當進入少陽病時,有機會切入厥陰病

少陰就經絡而言,指的是心經與腎經,厥陰病就經絡而言指的是心包經與肝經,這都與心臟密切相關,因此進入少陰病或厥陰病之後,很容易出現心臟相關症狀,而厥陰很容易進入死證,所以有猝死的可能性。

太陽與少陽,容易切入少陰厥陰
基於對應原理,太陽與少陽病,容易切入少陰與厥陰病

現代人從小到大感冒就是直接服用抗生素,幾乎沒有人運用《傷寒論》來治療感冒,長久下來有很高的機率形成「少陰體內陰寒體質」!從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看來,腳部經絡陽虛已經成為常態,可以初步印證這個推論。

現代人腳部陽性經絡能量不足
現代人腳部屬於陽性的經絡,能量普遍不足

因此,在面對各種病毒性感冒時,就有一定比例的人會出現心臟、腎臟相關疾病,甚至不明的原因猝死(厥陰死證)也就能輕易理解了。

《傷寒論》中提到改善心悸的方法很多,例如某條文提到:「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近代運用炙甘草湯治療心臟相關疾病以及心肌炎,也有一定的成效

二、外感溫病

從明清以後,溫病學派逐漸成為中醫的主流,因此中國大陸的中醫學派依然以溫病學派為主,診斷心肌炎的立場,順理成章以外感溫熱、濕熱邪毒為發病主因,以「邪毒犯心」、「濕熱侵心」、「心陰兩虛」、「心脈瘀阻」為主軸,在臨床上運用亦有一定的效果。

現代中醫認為,小兒臟腑嬌嫩,衛外功能不固,在感受到外來的溫熱、濕熱邪毒之後,蘊熱鬱於脾胃,導致心脈痹阻,心血運行不暢,或熱毒之邪灼傷營陰,可致心之氣陰虧虛,心脈失養而出現心肌炎

學術期刊上記載,實際運用這些中藥治療效果顯著,列舉幾例如下:

  1. 朱倩等以瓜蔞薤白溫心口服液(瓜蔞、薤白、桂枝、黃芪、丹參、蚤休、魚腥草、紫石英、玉竹等組成)治療38例兒童,痊癒11例,顯效16例,有效10例,無效1例,有效率97.36%。
  2. 楊馥卿等用清心解毒方(黃連、銀花、板藍根、人工牛黃、制附子、當歸、黃芪、丹參)及生脈注射液治療32例患兒,痊癒29例,顯效1例,有效1例,無效1例。
  3. 孫小冬等用加味生脈飲(太子參、五味子、麥冬、丹參、川芍,伴多源性早搏者加黃芪)治26例輕、中型病毒性心肌炎患兒,顯效20例。
  4. 魏佑蓮等用唯爾欣(黨參、淫羊藿、丹參、紅花等)治療小兒病毒性心肌炎300例,4周後治療組總有率91.67%。
  5. 劉虹等用心復康口服液(麥冬、玉竹、五味子、丹參、降香、大青葉、甘草等組成,含生0.8g/ml,每瓶l00ml)治療兒童100例,結果總有率96%。
  6. 陳寶義等以清心解毒湯(由銀花、連翹、大青葉、川連、赤芍、生地、玄參、甘草),日1劑,水煎200ml分2次服),此法以清熱解毒為主,兼以養陰益氣;氣陰虛損型予心復康口服液(由炙甘草、玉竹、五味子、山植、丹參、大青葉等組成,每瓶100ml,每次25ml,日2次),心脈瘀阻型予通脈口服液(由當歸、赤芍、丹參、山楂、降香、川芎、姜黃、三七等組成,每瓶100ml,每次25ml,日2次),結果,治療275例,痊癒率為42.55%,總有效率為94.91%,均明顯高於西藥對照組;在消除患兒乏力、心悸、腳悶諸症,改善心電圖、恢復超聲心動圖等方面,中藥組也均優於西藥組。

現代實驗室研究可以改善心肌炎的中藥

中國大陸地區實行中西醫結合治療已經有幾十年歷史,幾乎已經運用現代「藥理學」的立場來研究中藥,以下列出實驗室研究對於改善心肌炎的中藥,列舉如下:

  1. 黃耆:通過體內外實驗證明,黃芪水煎醇沈提取物具有明顯抑制CVB3m病毒繁殖,保護病毒感染細胞的作用對CVB3m感染小鼠具有緩解心肌病變、延長存活時間、保護其不發生心肌炎病變或減輕心肌炎病變作用。相關的黃耆研究很多。
  2. 苦參:體外實驗發現,苦參能進入細胞發揮抗病毒作用,苦參總鹼也能在體外抑制CBV3繁殖,並存在一定劑量的依賴性。
  3. 虎杖:實驗發現虎杖蒽醌化合物晶Ⅰ、晶IV,對於抗CVB3病毒的藥效具有一定的優勢。
  4. 雙黃連:在細胞培養上,雙黃連不僅直接殺傷CVB3,阻斷或減緩病毒吸附細胞的作用明顯,而且對細胞內低滴度病毒複製具有一定的抑製作用。
  5. 大黃:實驗發現大黃注射液在小鼠體內有抗CVB3作用。
  6. 貫眾、肉蓯蓉:實驗發現貫眾水提取液、蓯蓉提取物均具有良好的抗病毒和細胞保護作用。
  7. 複方四參飲(太子參、丹參、南沙參、苦參、炙甘草、蓮子心、炒酸棗仁、炙遠志、郁金組成):治療後,除CD8外皆有顯著升高,提示復方四參飲能夠明顯改善本病低下的細胞免疫功能。
  8. 小柴胡湯和分解劑Ⅰ、Ⅱ號:對CVB3病毒感染乳鼠心肌保護及細胞免疫調節作用,對於VMC中NK細胞活性和T細胞亞群具有雙向調節作用,3種治療藥物對心肌的免疫損傷均有明顯保護作用。
  9. 清心飲(生曬參、麥冬、丹參、瓜蔞皮、銀花、黃連):可以明顯降低VMC小鼠脾臟中異常增高的NK細胞和T淋巴細胞亞群,同時可明顯抑制VMC小鼠血清中ICAM-1、TNF-2、IL-2的水平,提示其可以調節VMC小鼠紊亂的細胞免疫功能,從而減少免疫效應細胞對心肌的攻擊,減輕心肌的免疫性炎症。
  10. 心肌爾康顆粒(人參、黃芪、苦參、冰片、麥冬、三七):在體內外均有抗CVB3作用,能降低病毒性心肌炎小鼠血清中和抗體和心臟病毒滴度。
  11. 心安顆粒(黃耆、苦參、板藍根、赤芍、麥冬、知母等):治療VMC患者IgG 、IgM、IgA三項指標明顯高於正常,補體C3水平明顯低於正常,治療後IgG、IgM及IgA明顯降低,補體C3明顯升高。
  12. 心安康製劑(高山紅景天、人參、黃芪、麥冬、五味子、苦參):有降低鼠心肌細胞培養上清液中4種酶的活性,能維護細胞的完整性又通過對心肌細胞內SOD活性的調節,心安康能有效清除血清中由病毒對細胞結構和功能破壞而產生的大量自由基,減少自由基對心肌細胞的損傷。
  13. 通脈液(當歸、丹參、川芎、降香、赤芍、姜黃、山楂、三七):胡思源等採用心阻抗圖(ICG)法和心尖搏動圖(ACG)法觀察通脈液對心肌炎患兒左心收縮與舒張功能的影響。結果表明,通脈液對多項心臟泵血功能參數和心肌收縮功能參數有明顯的改善作用。
  14. 丹參:丹參注射液可使VMC患兒血漿LPO含量和紅細胞膜微粘度明顯降低,可以明顯拮抗氧自由基所致的心肌損傷。
  15. 生脈散: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體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明顯低於健康人,丙二醛(MDA)明顯高於健康人,生脈散可使病患血中SOD、GSH-PX較服藥前明顯增加。

初步結論:運用中藥或中醫療法治療心肌炎,全世界只有中國大陸可行,因此在其他地方,只能從心肌炎的成因來理解及預防。如果能夠持續改善體內的陽虛經絡體質,經常疏通心經與心包經、去除胸部的瘀血,即可預防及減少心肌炎的發生!

至於得到心肌炎的預後,就可運用一些實驗室研究證明,可以改善心臟疾病的中藥或穴道,作為平常養生的方法。

相關的6個中醫證候與中藥方劑


載入中...

可能經絡型態或現象


心肌炎的經絡型態,可能發生於胸部氣血經絡阻塞,結合現代人的陽虛經絡體質。

至今沒有會員回報心肌炎案例,未來還需要更多臨床印證,列舉幾種可能經絡型態如下:

載入中...

改善心肌炎的50個中藥方劑清單


與心肌炎的相關症狀或疾病


關於心肌炎之相關中醫典籍


  • 《傷寒論》「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
  • 《溫病條辨》「陽明溫病,脈浮而促者,減味竹葉石膏湯主之」。「下焦溫病,熱深厥深,脈細促,心中憺憺大動,甚則心中痛者,三甲復脈湯主之」。
  • 《臨證指南醫案》:「熱入羶中,夜煩無寐,心悸證,舌絳而乾,不嗜湯飲,乃營中之熱,治在於經」。
  • 《血證論》:「血虛則神不安而怔忡,有瘀血亦怔忡」
  • 《醫林改錯》:「心跳心忙,用歸脾安神等方不效,用此方(血府逐瘀湯)百發百中」
  • 《濟生方》謂:「有冒風寒暑濕,閉塞諸經,令人怔忡」。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