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湯

JIE GE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傷寒雜病論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3

熱/寒比例

極熱 (6.3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2%
胃經 32%
脾經 17%
心經 17%
肺經
胃經
脾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桔梗湯方劑中以「桔梗」為君藥,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特性:

  1. 宣肺利咽:桔梗性寒味辛,入肺經,具宣肺利咽之功效。其能宣散肺氣,使痰液易於排出,並能開通咽喉,緩解咽痛、聲音嘶啞等症狀。
  2. 排膿消腫:桔梗具有排膿消腫之效,能引導膿液排出,消散腫塊,對於肺癰、喉痺等伴有膿液積聚的病症,效果顯著。

因此,桔梗在桔梗湯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能有效解決肺氣鬱閉、痰涎壅塞、咽喉腫痛等病症,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桔梗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桔梗味辛、性微寒,具有宣肺、利咽、排膿的功效,但其寒性較強,易傷脾胃。甘草味甘、性平,能緩解桔梗的寒性,並調和藥性,使其作用更加溫和。
  2. 增強療效: 甘草性平,能調和諸藥,並能增強桔梗的宣肺、利咽功效,使藥力更為協調,發揮更好的療效。同時,甘草還能緩解桔梗可能引起的副作用,如腹痛、腹瀉等。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桔梗湯之介紹與分析

組成與功能

桔梗湯,一方以簡馭繁的經典之劑,其組成簡潔而效用卓著。主要由以下兩味藥材構成:

  • 桔梗:味苦、辛,性微溫,歸肺經。功能宣肺利咽,祛痰止咳,排膿消腫。桔梗能開宣肺氣,使壅滯之氣得以疏通,從而達到止咳祛痰之效;同時,其排膿消腫之功,亦可用於治療肺癰等症。
  • 甘草:味甘,性平,歸心、肺、脾、胃經。功能調和諸藥,益氣補中,緩急止痛。甘草在此方中,不僅能調和桔梗之苦辛,亦能補益脾胃之氣,使藥力更為平和持久。

綜上所述,桔梗湯之主要功能為宣肺利咽、祛痰止咳,適用於肺部疾病引起的咳嗽、咽喉不適、咯痰不暢等症狀,亦可用於肺癰初期,協助排膿

古籍記載與不同觀點

歷代醫家對桔梗湯的運用與理解各有側重,以下綜合分析古文獻資料:

1. 桔梗湯之基本應用

  • 《傷寒論》 提出桔梗湯用於治療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若甘草湯無效則可使用,體現其治療咽喉腫痛的功效。
  • 《金匱要略》 則詳述桔梗湯治療肺癰之證,如胸滿振寒、脈數咽乾、咳吐膿血等,強調其排膿消腫之功。
  • 《本草綱目》 亦記載桔梗湯治肺癰咳嗽,並引述《金匱玉函方》之用法,再次印證其在治療肺部感染性疾病中的重要地位。

2. 桔梗湯之加減變化

  • 《衛生寶鑒》 記載了除痰下氣的桔梗湯方,與《傷寒論》之桔梗湯組成不同,加入了半夏、陳皮、枳實等理氣化痰之品,擴展了其應用範圍。
  • 《類證治裁》 林佩琴則廣泛運用桔梗湯治療各種咳嗽,並根據不同病因病機進行加減化裁。例如:
    • 感濕致嗽,則合用二陳湯,並加蒼朮、薏苡仁、防己等祛濕之品。
    • 肺燥咳嗽,則去桑白皮、防己,加玉竹養陰潤肺。
    • 啞嗽,則加貝母、枇杷葉以清肺化痰。
    • 火鬱咳嗽,則合用梔子、黃芩、前胡、貝母等清熱化痰之品。
    • 肺癰,則合用杏仁、瓜蔞、黃耆等益氣養陰,清熱排膿。
    • 老年熱毒壅肺,則加連翹、山梔等清熱解毒。
  • 《皇漢醫學》 湯本求真則提出多種桔梗湯的加減方,如桂枝加桔梗湯、麻黃加桔梗湯、葛根加桔梗湯等,將桔梗湯與其他經方合用,以治療更為複雜的病症。

3. 桔梗湯與其他方劑之比較

  • 《類證治裁》 將桔梗湯與半夏甘桔湯、大小承氣湯等進行比較,區分了其在治療陽毒、陰毒、實熱等不同病症時的應用。
  • 《本經疏證》 鄒澍則將桔梗湯與甘草湯、豬膚湯等進行比較,認為桔梗湯適用於肺竅不利、氣不宣洩之證,而甘草湯、豬膚湯則偏於治療單純咽喉疼痛。

4. 桔梗湯之藥理分析

  • 《本經疏證》 鄒澍分析桔梗湯的治療原理,認為桔梗能開宣肺竅,使氣機暢通,從而達到治療目的。同時,也指出桔梗湯在治療肺癰時,能促進膿液排出,體現其排膿消腫之功。

治療原理分析

綜合以上古籍記載與各家觀點,桔梗湯的治療原理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 宣肺利咽:桔梗辛散苦泄,能開宣肺氣,使壅滯之氣得以疏通,從而達到止咳祛痰之效。同時,桔梗能引藥上行,直達病竈,緩解咽喉腫痛不適。
  2. 祛痰止咳:桔梗能稀釋痰液,使痰易於咳出,從而達到止咳之效。甘草則能緩解氣道痙攣,減輕咳嗽。
  3. 排膿消腫:桔梗能促進肺部膿液排出,加速炎症消退,適用於肺癰等疾病。
  4. 調和諸藥:甘草能調和桔梗之苦辛,使其藥性平和,同時也能益氣補中,增強機體抵抗力。

總結

桔梗湯作為一首經典方劑,以其簡潔的組成和顯著的療效,在臨牀上廣泛應用於治療各種肺部疾病和咽喉不適。歷代醫家對桔梗湯的運用和理解不斷深入,並根據不同病症進行加減化裁,使其應用範圍更加廣泛。通過深入分析古籍文獻,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桔梗湯的治療原理,並在臨牀實踐中靈活運用,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當歸身1分,馬勃1分,白僵蠶3分,黃芩3分,麻黃5分(不去節),桔梗1錢,甘草1錢,桂技少許。
上為粗末,作一服。
水2大盞,煎至1盞,去滓,食後稍熱服之。

相關疾病


不易流汗咽喉痛大便溏氣喘肺結核扁桃腺炎坐骨神經痛霍亂瘧疾排尿困難乳腺炎神經性厭食症心內膜炎尿道炎五十肩慢性肝硬化乳房腺體瘤原發性高血壓胃及十二指腸炎類風濕性關節炎

相同名稱方劑


桔梗湯, 出處:《筆花醫鏡》卷二。 組成:桔梗8分,白及8分,橘紅8分,炒甜葶藶8分,甘草1錢5分,貝母1錢5分,苡仁5錢,金銀花5錢。 主治:肺癰。

桔梗湯, 出處:《蘭室秘藏》卷中。 組成:當歸身1分,馬勃1分,白僵蠶3分,黃芩3分,麻黃5分(不去節),桔梗1錢,甘草1錢,桂枝少許。 主治:咽腫微覺痛,聲破。

桔梗湯, 出處:《焦氏喉科枕秘》。 組成:桔梗8分,瓜蔞仁8分,百合8分,防風8分,當歸8分,枳殼8分,黃耆8分,貝母8分,玄參8分,白鮮皮8分,薏苡仁8分,杏仁5分,甘草5分,黃芩8分。 主治:肺癰,咳嗽吐膿血。

桔梗湯, 出處:《保命集》卷中。 組成:桔梗1兩半,半夏曲2兩,陳皮1兩(去白),枳實1兩(麸炒),白茯苓1兩(去皮),白朮1兩半,厚朴1兩(薑制,炒香)。 主治:和中。主治:上焦氣熱上衝,食已暴吐,脈浮而數。澀脈關前胃氣並。

桔梗湯, 出處:《局方》卷四。 組成:桔梗(細銼,微炒)10兩,半夏(湯洗7次,薑汁制)10兩,陳皮10兩(去瓤),枳實(麸炒赤黃)5兩。 主治:除痰下氣。順陰陽,消痞滿。主治:胸脅脹滿,寒熱嘔噦,心下堅痞,短氣煩悶,痰逆惡心,飲食不下。傷寒冷熱不和,心腹痞滿,時發疼痛。

桔梗湯, 出處:《(外台》卷十引《古今錄驗》。 組成:桔梗3升,白朮2兩,當歸1兩,地黃2兩,甘草(炙)2兩,敗醬2兩,薏苡仁2兩,桑白皮1升(切)。 主治:肺脾雙補,清肅餘毒。主治:肺癰經時不癒。赤膈傷寒,毒蘊於肺成癰,經治諸證皆安,唯痰中血絲終不能除,胸中尚隱隱痛,大便已轉嫩黃,時溏時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