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兜鈴湯

MA DOU LI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42%
胃經 28%
脾經 14%
心經 14%
肺經
胃經
脾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馬兜鈴湯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利咽:桔梗性平味辛,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止咳的功效。馬兜鈴湯主治肺熱咳嗽,痰多粘稠,咽喉腫痛等症,而桔梗可以幫助宣暢肺氣,使痰液易於排出,緩解咽喉腫痛。
  2. 助藥力:桔梗可引藥入肺,使其他藥物更有效地發揮作用,提升整體療效。馬兜鈴湯中其他藥物如馬兜鈴、杏仁等,主要作用於肺經,而桔梗可以幫助這些藥物更好地到達病竈部位,發揮其止咳化痰的作用。

馬兜鈴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調和藥性: 馬兜鈴性寒,具有較強的瀉下作用,容易傷及脾胃。甘草性甘溫,具有緩和藥性、調和脾胃的作用,可以減少馬兜鈴的寒涼之性,避免對脾胃造成過大的刺激。
  2. 增強療效: 甘草與馬兜鈴相配,可以增強藥效。甘草可以解毒、止痛,並能協助馬兜鈴更有效地發揮利水消腫、止咳化痰的作用。

馬兜鈴湯中包含馬兜鈴,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

馬兜鈴性寒,味苦,入肺、膀胱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之效。其所含的馬兜鈴酸等成分,可抑制細菌生長,減輕炎症反應,並促進尿液排出,利於水腫消退。

因此,馬兜鈴湯中加入馬兜鈴,旨在利用其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以治療相關疾病,例如熱毒壅盛所致的發熱、咽痛、口渴、小便不利等。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馬兜鈴湯」

中藥方劑「馬兜鈴湯」,主要成分包括桔梗、甘草和馬兜鈴。此方劑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降低氣機、理肺氣、寬胸隔、增強「降氣」功能、祛痰止咳、平喘化痰、抑制咳嗽反射、稀釋痰液、促進痰液排出、清熱利尿、治療熱淋澀痛、小便不通、水腫脹滿、泄瀉腹痛、止咳平喘、清腸消痔等功效。

方劑組成介紹

  1.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2. **桔梗:**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濕熱、寒熱交加所致之咳嗽、痰多等症狀,亦可預防和治療呼吸道感染。桔梗還具有促進血液循環、排膿解毒、止血等功效,可用於治療膿瘍、癤子、瘡瘍等疾病。

  3. **馬兜鈴:**味苦寒,清肺熱,利咽喉,消腫止痛。可治療肺熱壅盛所致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馬兜鈴具有降低氣機的作用,可理肺氣、寬胸隔,增強「降氣」功能。馬兜鈴具有祛痰止咳、平喘化痰的作用,可抑制咳嗽反射,稀釋痰液,促進痰液排出。馬兜鈴性寒,味苦,有清熱利尿之功,可治療熱淋澀痛,小便不通,水腫脹滿,泄瀉腹痛。馬兜鈴含有馬兜鈴酸,具有止咳平喘的功效。馬兜鈴性味苦、寒,入肝、肺、大腸經,具清腸消痔之功效。

主治功效

  • **喘嗽:**呼吸困難,咳嗽。
  • **咽燥煩渴:**喉嚨乾燥,口渴。
  • **咳膿血腥臭:**咳嗽時咳出膿血,有腥臭味。

總結

中藥方劑「馬兜鈴湯」,主要成分是桔梗、甘草和馬兜鈴,主治功效包括喘嗽、咽燥煩渴、咳膿血腥臭等症狀。該方劑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降低氣機、理肺氣、寬胸隔、增強「降氣」功能、祛痰止咳、平喘化痰、抑制咳嗽反射、稀釋痰液、促進痰液排出、清熱利尿、治療熱淋澀痛、小便不通、水腫脹滿、泄瀉腹痛、止咳平喘、清腸消痔等功效。

傳統服藥法


馬兜鈴7個,桑根白皮(銼)3兩,升麻1兩,甘草(炙,銼)2兩。
上藥銼,如麻豆大。
每服5錢匕,水2盞,煎至1盞,去滓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損傷脾胃。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馬兜鈴湯, 出處:《普濟方》卷一六三。 組成:桔梗3兩,甘草(炒)1兩,馬兜鈴2兩(炒)。 主治:喘嗽。咽燥煩渴,咳膿血腥臭。

馬兜鈴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四。 組成:馬兜鈴1分,木通(銼)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紫蘇莖葉3分。 主治:傷寒後,肺氣喘促。

馬兜鈴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五。 組成:馬兜鈴1兩,桑根白皮1兩,甘草(炙)半兩,葶藶(炒)半兩,半夏(湯洗,去滑,生薑汁制,焙乾)3分。 主治:肺熱嗽,氣急喘悶。

馬兜鈴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四。 組成:馬兜鈴1分,杏仁1分(去皮尖雙仁,炒黃),柴胡1分(去苗),貝母1分(炒,去心),桔梗1分(銼,炒),紫菀1分(去苗土),麻黃1分(去根節,湯煮,掠去沫,焙),麥門冬1分(去心,焙),大腹皮1分,大黃3铢,羌活半兩。 主治:傷寒熱病發咳,坐卧喘急不安,其脈右手寸關洪大浮數。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