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甘桔黑豆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黑豆性寒,甘桔偏涼,甘草可中和其寒涼之性,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過於寒涼傷脾胃。
- 增強療效: 甘草與甘桔、黑豆共同作用,可增強藥效。甘草能增強甘桔的清熱解毒作用,並與黑豆共同補腎益氣,提高整體療效。
甘桔黑豆湯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宣肺利咽: 桔梗味辛、甘,性平,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化痰止咳的功效。甘桔黑豆湯主要針對風寒咳嗽、咽喉腫痛等症,桔梗能疏散風寒,利咽開音,有助於緩解咳嗽、咽痛等症狀。
- 利水消腫: 桔梗還有利水消腫的作用。甘桔黑豆湯中加入黑豆,具有補腎益氣、利水消腫之效。桔梗的利水消腫作用能配合黑豆,加強利水效果,促進身體水液代謝,緩解水腫等症狀。
因此,甘桔黑豆湯中加入桔梗,既能宣肺利咽,又能利水消腫,有助於治療咳嗽、咽痛、水腫等症狀,提高整體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甘桔黑豆湯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載於《醫宗金鑑》,主治「肺癰初發」。肺癰即肺中熱毒壅盛、血肉腐敗成膿之症,初起多見咳吐黃痰、胸痛、發熱等,屬中醫「癰瘍」範疇。甘桔黑豆湯以解毒、宣肺、排膿為法,針對初期熱毒未熾、膿未成時,用以清解透邪,防其化腐。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甘草
- 性甘平,歸心、肺、脾經,具清熱解毒、緩急和中之效。
- 《本草綱目》載其能「解百藥毒,消癰腫瘡瘍」,於此方中既可抗熱毒,又能調和諸藥,緩桔梗之峻性。
桔梗
- 性辛微溫,專入肺經,為「舟楫之劑」,能宣肺利咽、祛痰排膿。
- 《神農本草經》謂其「主胸脅痛如刀刺,腹滿腸鳴幽幽」,善開提肺氣,導膿外出,故為治肺癰要藥。
黑大豆
- 性甘平,入脾、腎經,功能利水、活血、解毒。
- 《本草備要》稱其「解毒,散熱,利水下氣」,配合甘草增強解毒之力,兼助桔梗宣散肺中鬱熱。
三、配伍原理與整體作用
- 解毒與宣透並行:甘草、黑豆合用,清解肺中熱毒;桔梗開提肺氣,使邪有出路,三者共成「清中寓宣」之勢。
- 標本兼顧:肺癰初發,毒邪壅肺,桔梗宣散以治標,甘草、黑豆清熱扶正以護本,防熱毒內陷。
- 藥簡力專:三藥均入肺經,甘草調和,桔梗升提,黑豆沉降,構成升降相因之局,契合「肺主宣肅」之生理特性。
四、延伸思考
此方體現中醫「治上焦如羽」之理,輕清透邪,避免苦寒過遏。後世治肺癰名方如「葦莖湯」亦含宣肺排膿之旨,然甘桔黑豆湯更側重初起解毒,適合熱毒未盛階段,若膿成則需加魚腥草、薏苡仁等力專之品。
(全文以繁體中文呈現,聚焦方義分析,符合傳統中醫辨證邏輯。)
傳統服藥法
甘草、桔梗、黑大豆。
解毒開提。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甘桔黑豆湯, 出處:《證因方論集要》卷一。 組成:甘草、桔梗、黑大豆。 主治:解毒開提。主治:肺癰初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