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出處典籍:傷寒雜病論

方劑配方組成

其他名稱:二神湯

熱性指數

34

寒性指數

3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3%
脾經 23%
肺經 23%
胃經 23%
肝經 7%
心經
脾經
肺經
胃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3-08-16

主治功效

甘草乾薑湯為辛甘溫中復陽方,炙甘草補中益氣,乾薑溫中復陽,二藥配伍,辛甘合化為陽,得理中湯之精要,重在復中焦陽氣

方廣泛用於虛寒性出血。諸疝泄利者。脾胃陽虛,手足不溫,口不渴,煩躁吐逆;老年虛弱尿頻,下半身常冷,咳唾痰稀,眩暈短氣,脈沉無力

且甘草倍於乾薑,是甘勝於辛,故能守中復陽,中陽得復,則厥回足溫。 本方為二神湯。

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反與桂枝,欲攻其表,此誤也,得之使厥,咽中乾,煩躁吐逆者;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遺尿小便

乾薑辛熱溫陽,主溫肺胃之陽,辛甘合用為助陽之劑,故可治療肺、胃虛寒造成的一些疾患;誤汗下以後,表里俱虛,可用本方復陽,可治脾胃陽虛引起的胃痛及吐逆,和肺痿屬於虛寒者。

現用於胃脘痛、吐酸腸鳴腹泄、胸背徹痛、眩暈、喘咳經期腹痛寒證

相關證候

胃寒

胃寒

寒邪犯胃

[通脈]四逆湯證

[通脈]四逆湯證

少陰陽虛寒凝,真寒假熱,裡寒外熱

相關疾病

白痰,白鼻涕
夜間遺尿
口角自動會流口水
嘔吐
腹痛
尿失禁
胰臟炎
腹股溝疝氣
心內膜炎
胃潰瘍
胃及十二指腸炎
心包炎

相同名稱方劑

甘草乾薑湯, 出處:《疝氣證治論》。 組成:甘草5分,乾薑5分,蜀椒3分,附子3分。 主治:諸疝泄利者。

甘草乾薑湯, 出處:《直指》卷二十六。 組成:甘草(炙)、川白薑(炮)各等分。 主治:男女諸虛出血,胃寒不能引氣歸原,無以收約其血。

甘草乾薑湯, 出處:《傷寒論》。 組成: 甘草乾薑湯(《傷寒論》。)出處:《傷寒論》。別名:乾薑甘草湯、復陰湯組成:甘草4兩(炙),乾薑2兩。主治:復陽氣。。 主治:復陽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溫脾平胃陳粟湯

相似度 100%

薑草湯

相似度 100%

陳粟湯

相似度 100%

黑子散

相似度 100%

龍角散

相似度 80%

參薑飲

相似度 80%

亥骨飲

相似度 80%

溫清丸

相似度 80%

桂薑湯

相似度 80%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