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乾薑湯

GAN CAO GAN JIA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傷寒雜病論

方劑配方組成

其他名稱:二神湯,散寒二神湯,復陰湯

熱性指數

34

寒性指數

3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0%
心經 20%
肺經 20%
脾經 20%
腎經 9%
肝經 9%
胃經
心經
肺經
脾經
腎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2

方劑組成解釋

甘草乾薑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乾薑性溫,辛散溫中,但其辛燥之性容易傷陰。甘草可以緩解乾薑的燥性,使藥性更平和,避免過於辛燥傷陰。
  2. 增強藥效: 甘草與乾薑相配,可以增強藥效。甘草能解毒,使乾薑的溫中散寒作用更顯著,同時也能減輕乾薑對胃腸道的刺激。

甘草乾薑湯中加入乾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止嘔止瀉: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的功效,可改善寒性腹痛、嘔吐、腹瀉等症狀。而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藥性,緩解乾薑的辛辣之性,使藥性更柔和。
  2. 助甘草調和脾胃:甘草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而乾薑則能溫中散寒,兩者相輔相成,共同作用於脾胃,使脾胃功能得以恢復,改善消化不良、腹脹等症狀。

主治功效


甘草乾薑湯是一個以溫暖身體、恢復陽氣的方劑。傷寒論原文是:「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反與桂枝,欲攻其表,此誤也。得之便厥,咽中乾,煩躁,吐逆者,作甘草乾薑湯與之,以復其陽。若厥愈足溫者,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

白話翻譯是:如果一個人得了風寒感冒,脈浮,容易出汗,小便頻繁,心情煩躁,輕微怕冷,腳部肌肉緊繃,這時候如果給他服用「桂枝湯」試圖發汗解表,這是錯誤的做法。這樣做之後,患者可能會出現四肢冰冷,喉嚨乾燥,煩躁不安,甚至嘔吐的症狀。

遇到這種情況,應該給他喝「甘草乾薑湯」,幫助恢復體內的陽氣。如果四肢恢復溫暖,腳部肌肉緊張得到緩解,可以再給他喝「芍藥甘草湯」,這樣他的腳就會放鬆下來。

裡面的炙甘草有補中益氣的作用,乾薑則能溫暖身體、恢復陽氣。這兩味藥材搭配在一起,能夠透過辛辣和甜味的結合作用,來提升身體的陽氣。

其他條文有《傷寒論‧壞病篇》第368條:「....診脈浮大,則為風虛,非寒虛,用桂枝不足以治其寒,而加附子溫經。即有陽明內結,讝語煩亂等證,渾不為意,且更與甘草乾薑湯......。」《金匱要略》第七章《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篇》:「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遺尿,小便數。所以然者,以上虛不能制下故也。此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乾薑湯以溫之。若服湯已渴者,屬消渴。」

白話意思是:《傷寒論‧壞病篇》第368條,如果診斷發現患者的脈搏浮大,這表明是風虛症,而不是寒虛症。使用桂枝湯不足以治療這種寒症,因此需要加上附子來溫經散寒。即使患者同時伴有陽明腑實證(如胡言亂語、煩躁等),也要先不考慮這些症狀,而是先給他服用「甘草乾薑湯」來溫陽。

《金匱要略》第七章《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篇》對於患有肺痿的人來說,他們會有吐泡沫狀唾液但不咳嗽的症狀,這類病人通常不會感到口渴,並且會出現遺尿或小便頻繁的情況。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上焦(指肺部)虛弱無法控制下焦(指泌尿系統)的緣故。這種情況說明肺部受寒,患者會感到頭暈並且多涎唾。可以通過服用甘草乾薑湯來溫熱肺部。如果患者在服用了甘草乾薑湯之後開始感到口渴,那麼可能是屬於消渴症(糖尿病)的範疇。

甘草乾薑湯證的病理是里寒,簡單點說,就是臟器虛寒,即血運不暢、臟器功能低下。這個方子的精髓在於恢復脾胃的陽氣,對中焦(指胃腸等消化系統)的影響尤其顯著。這個方劑廣泛用於治療因虛寒引起的出血、疝氣、腹瀉等症狀。

常見症狀包括脾胃虛弱導致的手腳冰冷、不想喝水、心情煩躁、嘔吐反胃等。此外,老年人常見的身體虛弱、頻繁小便、下半身冰冷、痰多且稀薄、頭暈氣短等症狀,也適合使用這個方子。

甘草的劑量比乾薑多,因此方子更偏向補氣,而不是過度辛辣刺激。當中陽氣恢復後,血液循環改善,手腳自然會變暖。

方中的「炙甘草」甘平,具和中益氣及強化胃腸功能的作用。炙甘草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咳嗽痰多等症狀,在臨床應用中較「生甘草」具有更好的補益作用。

乾薑辛溫,則能促進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這兩者相輔相成,能發揮溫裡祛寒、回陽復氣的功效,並且有助於改善老年人因體虛而頻尿的問題。

這個方劑也被稱為「散寒二神湯」,以其卓越的溫肺祛寒功效而聞名,因此得名「二神湯」

這個方劑還適用於傷寒時表現出脈搏浮動、出汗多、小便頻繁、心煩意亂、輕微怕冷、腿部痙攣等症狀。

如果錯誤地使用桂枝湯等外治表寒的方劑,會導致病情加重,出現手腳冰冷、喉嚨乾澀、心情煩躁、嘔吐等問題。

另外,對於肺痿(肺部虛弱)且痰多但不咳嗽的人,若沒有口渴的表現,可能還伴隨遺尿或小便頻繁的情況。

乾薑具有辛熱的特性,主要用來溫暖肺和胃的陽氣。與甘草搭配使用,能夠協助陽氣提升,因此可用來治療因肺胃虛寒引起的各類疾病。

如果因為誤用發汗或瀉下的治療方法,導致體內的表裡(外部和內部)都變虛弱,可以使用這個方子來恢復陽氣。此外,這個方劑也能治療因脾胃陽氣虛弱引起的胃痛、嘔吐,以及虛寒導致的肺痿。

若鼻涕和痰呈現清稀狀,代表體內寒氣尚未發炎,可使用炙甘草,效果更佳。若出現咽喉疼痛或咳嗽,則應改用生甘草,能夠止咳並改善發炎。

現代臨床中,這個方劑常用於治療胃脘部疼痛、胃酸倒流、腸鳴腹瀉、胸背疼痛、頭暈、氣喘咳嗽,以及經期腹痛等屬於寒證的病症。

在新冠肺炎疫情初期,養生家陳月卿就曾經分享,每天煮這道湯,全家各喝一碗,不僅增強了免疫力,還幫助消除肺部和呼吸系統的寒氣。即使是早上打噴嚏、流鼻涕的情況也明顯減少了。然而,若飲用後出現發熱或口渴的現象,則應立即停止。

2020年疫情期間,中國大陸有不少醫院也是以「甘草乾薑湯」作為預防使用。最終實現全院員工零感染,這個湯的主要作用是增強身體的陽氣,幫助健脾胃,提升人的抵抗力。

名醫懶兔子在《醫目了然》書中提到,甘草乾薑湯又名「復陰湯」,可見它生津液的功能很強。等津液補充充足了,身體的溫度自然就會降下來,就好像是爐子上的鍋都快燒乾了,你往裡面加了冷水一樣。因此建議每個有兒童的家庭,家中最好常備炙甘草和乾姜兩味中藥,小兒高熱時只要出現手腳冰涼,用甘草乾姜湯救急,效果立見。

甘草、乾薑,是市面上很容易買到的東西。甘草的性味甘,生用甘平、炙用甘溫,因能調和諸藥,而有「國老」之稱。乾薑性味辛溫,可以溫暖脾胃虛寒,溫散肺寒、化痰飲。在家也可以自己製作二神湯,食材如下:

  1. 炙甘草 6 公克(2 錢)
  2. 乾薑 3 公克(1 錢)
  3. 500 毫升好水

做法很簡單,只要將炙甘草和乾薑放入鍋中,加入好水,約煮30 分鐘,這個配方可重複煮 2 次。

所謂的「好水」有不同定義,分述如下:

  1. 清潔無污染:水質應當清澈透明,不含雜質,沒有受到工業或農業污染,以避免污染物影響藥物效果或者引入有害物質。
  2. 軟硬度適中:硬水中含有較多的鈣鎂離子,可能會影響某些藥物成分的溶解;而過於軟化的水(如蒸餾水)也可能不是最佳選擇,因為它缺乏礦物質。一般認為硬度適中的水更有利於藥物成分的提取。
  3. PH值接近中性:理想的煎藥用水PH值應在6.5至7.5之間,這樣的水對大多數藥材成分的影響較小。
  4. 無異味:水應無色無味,避免水中的氣味與藥材相互作用,改變藥效。
  5. 活水:在一些傳統觀念中,認為流動的水(如泉水)比靜止的水(如井水)更有活力,更適合用來煎藥。

關於炙甘草的炮製方法

炙甘草主要是通過加熱處理甘草並加入一定量的輔料(如蜂蜜)進行炮製,以增強其藥效或改變其性質。以下是炙甘草的基本製作方法:

  1. 選材:首先選用質量上乘的甘草,要求表面光滑、色澤均勻、質地堅實。

  2. 切片:將甘草洗淨後切成適當大小的片狀,便於後續操作及藥效發揮。

  3. 輔料準備:常用的輔料為蜂蜜,按照一定的比例準備蜂蜜(通常是每100克甘草用蜂蜜10-15克)。蜂蜜需要提前加熱融化,使其易於與甘草混合。

  4. 混合:將切好的甘草片放入已融化的蜂蜜中,攪拌均勻,使甘草片表面能充分裹上蜂蜜。

  5. 加熱:將拌有蜂蜜的甘草片放置於鍋中,用文火慢慢加熱翻炒,直至甘草表面顏色加深、光澤度增加,並散髮出香味。

  6. 晾乾:待甘草炒至一定程度後取出,放置通風處晾乾,使其表面不再粘手。

注意事項:

  • 在加熱過程中,火力不宜過大,以免甘草焦糊或蜂蜜碳化。
  • 混合蜂蜜時要確保甘草片均勻沾附,避免部分甘草片未能充分吸收蜂蜜。
  • 炙甘草完成後應盡快晾乾,防止變質。

關於乾薑的炮製方法

乾薑是生薑經過加工乾燥後的產物,在中醫藥中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燥濕消痰等功效。炮製乾薑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增強其溫中散寒的作用,減少其刺激性,並提高藥效。下面是關於乾薑炮製方法:

乾薑的炮製方法在中醫藥中有多種,根據不同的炮製方式,可以增強乾薑的功效,適應不同的臨床需求。以下是常見的幾種炮製方法:

  1. 生乾薑(原乾薑) 這是最簡單的炮製方法,即將新鮮的生薑洗淨後,切片或切段,然後放置在陰涼通風的地方自然曬乾或烘乾。這種乾薑主要保留了薑的辛辣和溫熱作用,適合用來驅寒、溫中、止嘔等。

  2. 炒乾薑 將乾薑切片或切段,然後直接放入鍋中用小火炒至微黃色,這樣的炮製方式會減少乾薑的辛辣刺激性,適合用來溫中散寒,對胃寒腹痛、脾胃虛寒引起的症狀有更好的效果。

  3. 炙乾薑 這種炮製方式是將乾薑與蜜或麥芽糖混合後加熱炒製,直到乾薑表面變得微焦,顏色加深,呈現金黃色。炙乾薑的性質更加溫和,且具有補益中氣的作用,適合脾胃虛弱的患者,並可用來止咳、暖脾胃。

  4. 炮薑(煨薑) 這是一種將乾薑用火慢慢烘烤至外層焦黑,但內部保持乾燥的炮製方法。炮薑的辛辣味減弱,但溫性加強,更適合治療腹瀉、脾虛便溏、寒性出血等症狀。這種炮製方式特別適合用來溫經止血。

  5. 煅乾薑 將乾薑置於高溫下煅燒至焦黑,這種炮製方法會大大降低乾薑的辛辣性質,並增強其止血、溫中的功效。煅乾薑常用於治療寒性出血,如便血、尿血等。

  6. 薑炭 乾薑通過較長時間的高溫加熱,將外表燒至黑炭狀。薑炭的溫經止血作用更強,適用於寒性引起的各類出血症狀,如痔瘡出血或經血過多等情況。

不同的炮製方式會改變乾薑的藥性和應用範圍,「生乾薑」和「炒乾薑」偏重於驅寒和散寒,「炙乾薑」更溫和且適合補益脾胃,而「煅薑」和「薑炭」則多用於止血和治療脾虛症狀。在使用乾薑前,選擇適合的炮製方式可以更好地發揮其藥效。

相關證候


相關疾病


白痰,白鼻涕心情煩燥唾液過多咳嗽頻尿夜間遺尿口角自動會流口水嘔吐肚臍周圍腹痛腹痛氣喘尿失禁胰臟炎腹股溝疝氣心內膜炎胃潰瘍胃及十二指腸炎原發性高血壓心包炎心肌炎

相同名稱方劑


甘草乾薑湯, 出處:《疝氣證治論》。 組成:甘草5分,乾薑5分,蜀椒3分,附子3分。 主治:諸疝泄利者。

甘草乾薑湯, 出處:《直指》卷二十六。 組成:甘草(炙)、川白薑(炮)各等分。 主治:男女諸虛出血,胃寒不能引氣歸原,無以收約其血。

甘草乾薑湯, 出處:《傷寒論》。 組成: 甘草乾薑湯(《傷寒論》。)出處:《傷寒論》。別名:乾薑甘草湯、復陰湯組成:甘草4兩(炙),乾薑2兩。主治:復陽氣。。 主治:復陽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