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子散

黑子散

HEI ZI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30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極熱 (5.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9%
胃經 19%
心經 19%
肺經 19%
腎經 11%
肝經 11%
脾經
胃經
心經
肺經
腎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黑子散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祛除寒邪:黑子散主治面部黑斑,多由寒邪凝滯、氣血運行不暢所致。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陽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可溫煦脾腎陽氣,驅散寒邪,改善血液循環,使氣血運行通暢,從而減輕黑斑。
  2. 助藥力,增強療效:乾薑與其他藥材配伍,可起到助藥力的作用,增強整體療效。例如,乾薑可與其他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藥物相配合,協同作用,加速黑斑消退。

黑子散方劑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緩解副作用: 甘草性甘溫,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副作用的作用。黑子散中可能含有其他藥性較強的藥材,甘草可以中和其烈性,避免對身體造成過大負擔。
  2. 增強藥效,促進吸收: 甘草能增強其他藥材的藥效,提高藥物吸收率。其獨特的藥理作用可以幫助其他藥材更好地發揮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黑子散」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黑子散主治「小兒慢脾風」。慢脾風是中醫古代對小兒慢驚風的一種重證,屬於虛寒性抽搐,多因久病脾虛、陽氣衰微,或急驚風失治轉歸而來。臨床表現包括:神昏嗜睡、手足蠕動或微抽搐、面色青白、四肢不溫、口鼻氣冷,甚則囟門凹陷、冷汗淋漓等。此病機關鍵在於脾腎陽虛、風動痰阻,屬本虛標實之證。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

  1. 豬牙皂角

    • 性味功效:辛鹹溫,有小毒,歸肺、大腸經。傳統用於祛痰開竅、散結消腫,其性走竄,能通關竅、搜風痰。
    • 炮製邏輯:本方將其「燒為炭」且「令帶性不得過」,意在減其峻烈之性,而保留其通絡化痰之效。炭藥另具收澀之性,可緩解虛風內動的散泄之勢,避免過耗元氣。
    • 作用推論:針對慢脾風的「風痰壅滯」病機,皂角炭能溫化沉寒痼痰,疏通經絡氣機,同時炭性兼顧固護正氣。
  2. 麝香

    • 性味功效:辛溫香烈,通行十二經,為開竅醒神之要藥,兼能活血散結、通絡辟穢。
    • 配伍邏輯:少量麝香助皂角炭「透關通竅」,引藥直達病所,破除痰瘀閉阻。其芳香走竄之性,可振奮陽氣,對治慢脾風的「神昏氣冷」。
  3. 金銀薄荷湯送服

    • 薄荷:辛涼疏風,清輕上行,能緩解痙攣、疏解肝鬱。
    • 金銀(推測為金銀花):甘寒清熱,與薄荷共制皂角、麝香之溫燥,防其助火傷陰。
    • 協同作用:薄荷和金銀的輕清之性,既能佐制主藥的溫燥,又可引藥上行頭面,兼顧潛在的虛熱浮陽。

三、治療原理總析

黑子散的設計邏輯在於「溫通痰瘀、開竅醒神」:

  • 針對標證(風痰閉阻):以皂角炭化痰通絡、麝香開竅醒神,直接破除病邪壅滯。
  • 針對本虛(脾腎陽虛):炭藥溫澀,防痰消風熄後正氣進一步耗散,薄荷和金銀的輕清佐制,避免溫燥太過傷陰。
  • 給藥途徑:以「一字」微量服之,體現對小兒體質嬌嫩的顧護,金銀薄荷湯調和藥性,達標本兼顧之效。

此方體現了古代醫家對慢脾風「痰、風、虛」複合病機的處置智慧,重點在於溫通而非峻補,符合「急則治標」的原則。

傳統服藥法


豬牙皂角不拘多少。
燒為炭,燒時令帶性不得過,為末,加麝香少許。
每服1字,金銀薄荷湯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皮膚的惡性黑色素瘤(皮膚癌)四肢抽搐

相同名稱方劑


黑子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七二。 組成:乾薑半兩,甘草1分。 主治:小兒慢脾風。

黑子散, 出處:《永樂大典》卷九七八引《濟急捷用單方》。 組成:豬牙皂角不拘多少。 主治:小兒急慢驚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