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烏頭赤石脂丸中加入赤石脂,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固澀止瀉: 赤石脂性澀,能收斂腸道,固澀止瀉。烏頭毒性較強,容易引起嘔吐、腹瀉等症狀,赤石脂可以起到緩解這些副作用的作用。
- 止咳化痰: 赤石脂具有燥濕化痰的作用,可以治療因寒濕引起的咳嗽、痰多等症狀。烏頭也能治療寒咳,與赤石脂配合使用,可增強療效。
總之,赤石脂的加入,不僅能減輕烏頭的毒性,更能增強其止咳、止瀉等功效,使藥效更加全面。
烏頭赤石脂丸中加入乾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溫中散寒: 烏頭性寒,赤石脂性涼,藥性偏寒,容易損傷脾胃陽氣。乾薑性溫,可溫中散寒,緩解烏頭赤石脂丸的寒性,避免其對脾胃造成過大的負擔。
- 助藥力: 乾薑具備辛溫發散之性,可助烏頭、赤石脂等藥物深入經絡,發揮更好的療效。同時,乾薑還能增強藥物對病竈的穿透力,促進藥效的發揮。
烏頭赤石脂丸中加入花椒,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止痛止瀉:花椒性溫,具有溫陽散寒、止痛止瀉的功效。烏頭赤石脂丸主要用於治療寒濕凝滯、脾胃虛寒所致的腹痛、腹瀉、肢冷等症,花椒可以溫暖脾胃,驅散寒濕,緩解疼痛,有助於藥效發揮。
- 助藥力,引藥入脾胃:花椒味辛,可以促進藥物吸收,並引導藥力直達脾胃,提高藥效。與烏頭、赤石脂等藥材搭配,能更有效地治療寒濕凝滯、脾胃虛寒等病症。
烏頭赤石脂丸中含有烏頭,主要源於其溫陽散寒之效。烏頭味辛、熱,性劇毒,入心、肺、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止痛、祛風濕、解毒的功效。
方劑中若有寒邪凝滯,氣血運行不暢之症,則烏頭可溫通經絡,驅散寒邪,達到止痛的效果。然而,烏頭毒性極強,需謹慎使用,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服用。
烏頭赤石脂丸方中包含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 附子性熱,味辛,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補火助陽之功效。方中赤石脂寒涼,與烏頭相配,易致寒邪內侵,故需附子溫陽散寒,平衡藥性,防止寒凝血脈,藥效更佳。
- 調和藥性: 附子可解烏頭毒性。烏頭性寒毒烈,易傷陽氣,而附子性溫,可溫陽解毒,協調藥性,使藥物溫和,減少毒副作用。同時,附子亦可增強烏頭驅寒止痛之效,使藥效更顯著。
主治功效
烏頭赤石脂丸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病症: 心痛徹背,背痛徹心。又見胸痺,胸痛徹背,背痛徹胸。並見久心痛,心下滿痛,痛而無嘔。
病機分析:
綜合多位醫家的觀點,此症病機主要為陰寒之邪凝滯於胸背經脈之間,阻遏陽氣運行,導致氣血瘀滯,不通則痛。具體而言:
- 陰寒凝滯: 《醫門法律》、《成方切用》等指出,陰寒之氣厥逆上干,橫格於胸背經脈,是導致疼痛的主要原因。
- 陽氣不通: 《金匱要略淺註》認為,連連痛而不休,為陰寒邪甚,浸浸乎陽光欲熄。《退思集類方歌注》也提到寒邪從背注於心,阻礙陽氣運行。
- 氣血瘀滯: 《金匱方歌括》引喻嘉言之言,認為此病氣血疆界俱亂。《本經疏證》引沈明宗言,指出病位在俞穴,邪感心包,氣應外俞,或邪襲背俞,氣從內走,導致內外之氣相互引動,疼痛相互牽連。
治療原理:
烏頭赤石脂丸以溫陽散寒、通絡止痛為主要治療原則,方中藥物各司其職,協同作用,以達驅散陰寒、疏通經絡、恢復氣血運行之目的。
溫陽散寒:
- 附子、烏頭: 大辛大熱,回陽救逆,溫腎助陽,為方中主藥。附子溫腎陽,烏頭破癥散結,二藥合用,溫陽之力更強,可迅速驅散內外凝滯之陰寒。
- 乾薑: 辛熱,溫胃散寒,暖肝除濕,有助於溫通中焦,驅散寒邪。
- 蜀椒: 辛熱,溫中止痛,殺蟲止瀉,可溫散胸中寒邪,並有引火下歸之效(《本草思辨錄》)。
通絡止痛:
- 烏頭: 破癥散結,通絡止痛,直達病所,緩解疼痛。
- 蜀椒: 溫中止痛,有助於緩解疼痛症狀。
收斂固澀:
- 赤石脂: 酸澀溫,止瀉固精,收斂止血。在此方中,赤石脂發揮其獨特作用:
- 《成方切用》指出赤石脂的收澀之性,有填塞厥氣橫衝的通道,使胸背之氣各行其道的作用。
- 《金匱方歌括》更將赤石脂比喻為「煉石補天」,認為其能堵塞邪氣攻衝之竇,使陰陽二氣並行不悖。
- 《退思集類方歌注》也認為赤石脂能安心氣,填塞厥氣橫衝之孔道。
- 《金匱要略淺註》亦指出,赤石脂在此方中主要功用為「填塞厥氣所橫衝之新隧」。
- 赤石脂: 酸澀溫,止瀉固精,收斂止血。在此方中,赤石脂發揮其獨特作用:
總結:
烏頭赤石脂丸以附子、烏頭為君,溫陽散寒,力專效宏;乾薑、蜀椒為臣,溫中散寒,引火下歸;赤石脂為佐使,收斂固澀,填塞厥氣橫衝之孔道。諸藥合用,共奏溫陽散寒、通絡止痛、調和氣血之功,使陰寒得散,陽氣得復,經絡通暢,氣血調和,則心痛徹背、背痛徹心之症自愈。此方配伍精妙,藥力峻猛,非常法可比,體現了仲景方用藥之精髓,後世醫家對此方推崇備至,並多有發揮,足見其臨床價值之高。
傳統服藥法
右五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服一丸,日三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注意事項 烏頭、附子等藥物有毒,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孕婦、小兒、心陽偏盛者慎用。
相關證候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烏頭赤石脂丸, 出處:《外台》卷七引《範汪方》。 組成:赤石脂、乾薑、桂心、椒(汗)、烏頭(炮)各等分。 主治:久心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