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出處典籍:傷寒雜病論

熱性指數

32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9%
脾經 19%
肝經 14%
胃經 14%
腎經 9%
肺經 9%
膀胱經 4%
心包經 4%
大腸經 4%
心經
脾經
肝經
胃經
腎經
肺經
膀胱經
心包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09

主治功效

烏頭赤石脂丸是出自《金匱要略》中的經典方劑,主治心痛徹背背痛徹心。

中藥組成:

  • 蜀椒:辛溫,行氣止痛。
  • 烏頭:辛溫,有毒,通絡止痛。
  • 附子:辛溫,有毒,回陽救逆
  • 乾薑:辛熱,溫中止痛。
  • 赤石脂:甘寒,斂陰止血

功效 溫經散寒,通絡止痛。 主治 心痛徹背、背痛徹心。心痛徹背、背痛徹心是由於心脈、背脈的陽氣虧虛,寒邪內侵所致。

烏頭赤石脂丸中的烏頭、附子、乾薑等藥物有辛溫、有毒、溫中止痛的作用,可溫陽散寒,通絡止痛;赤石脂有甘寒、斂陰止血的作用,可斂陰止血,防止血瘀。

參考典籍: 《金匱要略》卷上:心痛徹背,背痛徹心,烏頭赤石脂丸主之。 

傳統服藥法

右五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服一丸,日三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注意事項 烏頭、附子等藥物有毒,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孕婦、小兒、心陽偏盛者慎用。

相關證候

心脈瘀阻

心脈瘀阻

心脈痹阻,心經阻塞,心包經阻塞,胸部瘀血鬱傷,心血瘀阻

相關疾病

心臟病
心臟痛
心絞痛
胃及十二指腸炎
心肌梗塞
肺性心臟病
心包炎
風濕性心臟病

相同名稱方劑

烏頭赤石脂丸, 出處:《外台》卷七引《範汪方》。 組成:赤石脂、乾薑、桂心、椒(汗)、烏頭(炮)各等分。 主治:久心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增損痞氣丸

相似度 90%

赤石脂丸

相似度 80%

椒丸

相似度 75%

楚王瓜子丸

相似度 66%

烏附椒薑湯

相似度 66%

沉香紫桂丸

相似度 66%

附子煎

相似度 61%

泰山茵芋散

相似度 60%

羊腎餛飩

相似度 60%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