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茵芋散

TAI SHAN YIN YU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元和紀用經》

熱性指數

26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脾經 18%
肺經 17%
心經 16%
腎經 11%
膀胱經 9%
胃經 4%
肝經
脾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膀胱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泰山茵芋散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散寒: 防風味辛性溫,具有疏散風寒、止痛解痙之效。茵芋散主治風寒濕痹,肢體疼痛麻木,防風可助其疏散風寒,解除痺痛,提升療效。
  2. 調和藥性: 方中茵芋性寒,若單用易傷陽氣。防風性溫,可調和茵芋之寒性,避免其過於寒涼,避免傷及脾胃。此外,防風還能引導藥力深入經絡,使藥效更顯著。

泰山茵芋散中包含烏頭,是基於其辛溫走竄、祛風散寒、止痛止癢的藥性,用以治療風寒濕痺、頑固性皮膚病等症。

烏頭性峻烈,入肝腎經,其辛溫之性可驅散寒邪,並能通經絡、止痛止癢;其走竄之性則可直達病所,迅速解除寒濕痹痛。在泰山茵芋散中,烏頭與其他藥物配合,可增強祛風散寒、止痛止癢之效,同時可避免其毒性過大。

泰山茵芋散中加入乾薑,主要是為了其溫中散寒、止嘔止瀉之效。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能溫暖脾胃,散寒止痛。當脾胃虛寒、寒邪內侵導致嘔吐、腹瀉等症狀時,乾薑可以溫中散寒,緩解症狀。此外,乾薑還能調和藥性,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提升藥效,更有效地治療疾病。

泰山茵芋散方中加入白蘞,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解毒消腫:白蘞性寒,味甘,入肺、脾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方中茵芋具有清熱解毒之功,但偏於燥熱,易傷陰津。白蘞可輔助茵芋清熱解毒,並兼顧滋陰潤燥,避免藥性過於燥烈。

二、利水消腫:白蘞亦具有利水消腫之效,可與茵芋共同作用,促進水濕代謝,消除水腫,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泰山茵芋散中加入桂枝,主要是利用其溫經通絡、散寒止痛的功效。

桂枝性溫,味辛,入膀胱、太陽經,具有溫陽散寒、活血通絡、化瘀止痛的作用。茵芋散主治風寒濕痹,肢體疼痛,麻木不仁,而桂枝可以溫經散寒,驅散寒邪,促進氣血運行,緩解肢體疼痛和麻木,起到輔助茵芋散治療風寒濕痹的效果。

此外,桂枝還能調和營衛,促進氣血流通,有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功效,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泰山茵芋散」

組成:

  •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蘞:具有清熱解毒、解毒、清熱瀉火、化腐生肌、散結、活絡止痛、斂瘡等藥效。
  • 烏頭: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功效:

  • 所有的感冒
  • 筋骨軟弱無力
  • 關節僵硬
  • 濕痺腳弱
  • 四肢疼痛瘙癢
  • 皮膚皮疹
  • 會變成瘡癤
  • 發熱就像瘧疾一樣
  • 加重氣短、胸悶
  • 想吐

總結: 泰山茵芋散是由桂枝、防風、乾薑、白蘞、烏頭等中藥材組成,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解毒透疹、清熱解毒、清熱瀉火、化腐生肌、散結、活絡止痛、斂瘡等藥效,可以治療所有的感冒、筋骨軟弱無力、關節僵硬、濕痺腳弱、四肢疼痛瘙癢、皮膚皮疹、有的會變成瘡癤、有的會發熱就像瘧疾一樣、有的會加重氣短、胸悶、有的甚至想吐。

傳統服藥法


泰山茵芋(炙)7分,防風7分,川烏頭(炮,去皮臍)3分,乾薑3分,白蘞3分,桂心1分。
上為末。
每服方寸匕,酒調下,稍增至2匕,以知為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的功效,因此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 本方服用後可能會出現口乾、口渴、便秘等副作用,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坐骨神經痛瘧疾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麻疹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呼吸氣短言語無力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呼吸急促,氣不接續之症

相同名稱方劑


泰山茵芋散, 出處:《元和紀用經》。 組成:泰山茵芋(炙)7分,防風7分,川烏頭(炮,去皮臍)3分,乾薑3分,白蘞3分,桂心1分。 主治:一切冷風,筋骨羸顫,關節拘攣,濕痹腳弱,四肢痛癢,皮肉隱疹,或發成瘡,或熱如瘧,或加短氣胸滿,或欲吐。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