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

桂枝

GUI ZHI

  • 英文名稱:Lauraceae Ramulus Cinnamomi Cassiae Cinnamon, Cassia
  • 別名:桂枝尖,桂心,柳桂
  • 藥品來源:為樟科植物肉桂之嫩枝。春、夏二季採收,除去葉,切片曬乾或陰乾。泡製時除去雜質,稍泡,洗凈,潤透,切薄片,晾乾。
  • 道地藥材:雲南, 台灣, 海南, 廣東, 廣西, 福建
  • 生長環境:林中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4-11-18

桂枝的傳統功效


1. 散風寒

桂枝,其散風寒的功效在歷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並被廣泛應用於臨牀。其散風寒作用機理,可從古籍中窺見一斑。

《新修本草》指出桂枝「輕薄而能發散」,並特別提到「柳桂」,即桂樹嫩枝,更適合治療上焦風寒。這說明桂枝的質地輕盈,具有良好的發散性,能有效驅散表邪。而《傷寒雜病論(宋本)》更直接指出桂枝湯主治「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者」,此即典型風寒表證,明確肯定了桂枝散風寒的療效。

《本經疏證》則從更深層次闡述桂枝的功效,認為其「溫經通脈」是根本,而散風寒僅是其多種作用之一。其「和營」作用,即調和營氣,可有效緩解風寒侵襲導致的氣血運行不暢,進而達到散寒的目的。《本草備要》則簡潔地概括其功效為「溫經通脈,發汗解肌」,「發汗解肌」正是驅散風寒的具體體現。

《名醫別錄》與《長沙藥解》則更進一步地描述了桂枝的藥性及作用機理。《名醫別錄》記載其「主治脅風」,而《長沙藥解》則詳細說明桂枝能「解風邪」、「去濕寒」,並通過「通經絡」等作用,緩解風寒所致的疼痛、痹澀等症狀。總而言之,桂枝散風寒的功效,源於其輕揚發散的藥性,以及溫經通脈、調和營氣的藥理作用,使其成為治療風寒表證的重要藥物。

2. 發汗解表

桂枝,其「發汗解表」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並被廣泛應用。其作用機理與藥性,從不同角度得到闡述。

《新修本草》中提及桂枝的輕薄特性,使其能有效發散,這也解釋了其發汗解表的作用機制。書中更區分了桂枝與柳桂,暗示不同形態的桂枝可能適用於不同的病症,例如柳桂更適合治療上焦的病症。

《傷寒雜病論(宋本)》則直接指出桂枝湯的主治範圍: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此處的「汗出惡風」說明桂枝湯主要針對表邪已侵犯肌表,但汗出不暢的病證,通過桂枝的發汗作用來驅散外邪。

《本經疏證》則從更深層次闡述桂枝的藥性。作者認為桂枝的根本功效是「利關節,溫經通脈」,而發汗解表只是其多種用途之一,更強調其「和營」作用在桂枝湯中的重要性。「和營」指的是調和營氣,營氣是人體的營養物質,桂枝能通過調和營氣來增強人體的抵抗力,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本草備要》則簡潔地概括桂枝的功效為「溫經通脈,發汗解肌」,「解肌」即指發汗解表,進一步佐證了其發汗作用。其他典籍如《名醫別錄》、《長沙藥解》也從不同角度論述了桂枝的功效,例如溫通經絡、行血活血、止痛等,這些功效都與發汗解表相關,並展現了桂枝藥性之全面性。總而言之,古籍記載表明,桂枝發汗解表之效,源於其輕薄易散的藥性,以及其溫經通脈、調和營氣的多方面作用。

古代典籍

3. 祛風除濕

桂枝,其祛風除濕之功效,古籍多有記載,且應用廣泛。從上述典籍可見,桂枝的祛風除濕作用並非單純,而是通過多種途徑實現的。

《新修本草》提及桂枝「輕薄而能發散」,說明其藥性輕揚,善於疏通經絡,驅散外邪。風濕之邪,往往阻滯經絡,導致疼痛痺痛等症狀,而桂枝的發散作用,恰能將風濕之邪從體內排出,達到祛風除濕的效果。這與《傷寒雜病論(宋本)》中桂枝湯治療「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的臨牀應用相符,說明桂枝在治療風寒感冒引起的頭痛、發熱等症狀時,具有良好的祛風功效,而這些症狀也常伴隨濕邪。

《本經疏證》更進一步闡述了桂枝的六大功效,其中「利水」和「行痰」都與祛濕相關。「利水」指其利尿消腫的作用,可以將體內積聚的水濕排出;「行痰」則是指其能化解體內痰濕,痰濕是濕邪的另一種表現形式。

《本草備要》中的「溫經通脈」,也與祛風除濕相關。風濕之邪往往阻礙經絡運行,導致氣血瘀滯,而桂枝溫經通脈的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環,疏通經絡,從而減輕風濕之邪的侵襲。 《長沙藥解》更詳細地指出桂枝「甚去濕寒」,並闡述其通過疏通經絡,行血活血,溫陽利水等多方面作用來達到祛濕的效果。

綜上所述,桂枝的祛風除濕功效並非單一作用,而是通過發散風寒、溫通經絡、利水消腫、化痰除濕等多重機制實現的,這也正是其臨牀應用廣泛且療效顯著的原因。

古代典籍

4. 調和營衛

桂枝,其「調和營衛」的功效歷來為醫家所重視。其功效的闡述,可從多部經典醫籍中窺見一斑。

《傷寒雜病論》中,桂枝湯以桂枝為君藥,治療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明確指出其在治療外感風寒方面的作用。這與《新修本草》中所述「輕薄而能發散」相符,說明桂枝具有發汗解表,驅散風邪的功效,此乃調和營衛的第一步,將體表之邪氣驅散。

《本經疏證》更進一步闡明桂枝的六大作用,「和營」位列首功。所謂「營」,指人體營養物質的運行;「衛」,指人體抵禦外邪的氣機。營衛調和,則氣血運行通暢,機體抗病能力增強。桂枝能溫經通脈,促進氣血運行,正是其調和營衛的根本機理。此觀點與《本草備要》中「溫經通脈,發汗解肌」的論述不謀而合。

《名醫別錄》記載桂枝「溫筋通脈」,《長沙藥解》則詳細描述其作用於肝膽,疏通經絡,散寒止痛,以及調暢氣機的功能。這些論述都從不同角度印證了桂枝調和營衛的作用機制:通過溫經通脈,促進氣血運行,使營衛之氣恢復平衡,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總而言之,桂枝的「調和營衛」功效,是其多種藥理作用綜合體現的結果,使其成為治療外感風寒及相關疾病的重要藥物。

5. 提振胸陽

桂枝,其「提振胸陽」的功效,歷代醫家多有論述,其作用機理值得細細探究。

《傷寒雜病論(宋本)》中記載桂枝湯主治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這點便點明瞭桂枝發汗解表,溫通陽氣的特性。其「提振胸陽」,並非單純指心臟功能,而是指溫煦上焦,提升陽氣於胸腔的整體作用。《新修本草》提及桂枝的輕薄特質,有利於發散,尤其以嫩枝「柳桂」更適合治療上焦病證。這也說明瞭桂枝藥性輕靈,能輕快地到達上焦,溫通陽氣,改善胸悶、氣短等症狀。

《本經疏證》更進一步闡述了桂枝的六大功效:「和營、通陽、利水、下氣、行痰、補中」,其中「通陽」正是其提振胸陽的核心作用。 桂枝能溫通經脈,使氣血運行通暢,從而改善上焦陽氣不足所致的各種病症。 《本草備要》簡潔地概括其功效為「溫經通脈,發汗解肌」,也印證了其溫陽作用。

《名醫別錄》和《長沙藥解》則從不同角度闡述了桂枝的藥理作用。 《名醫別錄》記載其主治心痛、脅痛等症狀,說明桂枝能溫通心脈,緩解胸痛。而《長沙藥解》則深入闡述桂枝走經絡、達營鬱,升清陽、降濁陰,舒筋脈,散寒濕等功效,更全面地展現了桂枝溫通陽氣,調節臟腑功能的機制,間接提升了胸陽之氣。 總而言之,桂枝「提振胸陽」的功效,是其多方面作用的綜合體現。

6. 活血化瘀

桂枝,其活血化瘀之效,並非其主要功能,但從古代醫籍中亦可窺見其一斑。

《新修本草》提及桂枝輕薄而能發散,側重其發汗解表之功,並未直接點明活血化瘀。 《傷寒雜病論(宋本)》中,桂枝湯的運用,主要針對太陽病,其活血作用並非顯性,而是透過溫經通脈,改善氣血運行,間接達到舒緩瘀阻的效果。

《本經疏證》則更深入地闡述桂枝的功效,指出其「溫經通脈」,這正是活血化瘀的基礎。經絡通暢,氣血才能運行自如,瘀滯自然得以緩解。 書中提及的「和營」,也與氣血的調和有關,營血調和,則瘀血不易形成。

《本草備要》簡潔地概括其「溫經通脈,發汗解肌」,溫經通脈的功效同樣支持其在活血化瘀上的作用。 《名醫別錄》中記載桂枝能治「脅風,脅痛」,這些症狀往往與氣血瘀滯有關,暗示著桂枝具備一定的活血功效。

《長沙藥解》則更進一步說明桂枝「入肝家而行血分,走經絡而達營鬱」,這直接點明瞭桂枝的活血作用,其透過疏通經絡,改善肝臟氣血運行,從而達到活血化瘀的效果。 總體而言,桂枝的活血化瘀作用並非其主要功效,而是其溫經通脈、調和氣血的功效所帶來的間接效果。 其活血作用更傾向於溫和調理,而非直接破瘀。

7. 止嘔

桂枝,其止嘔功效雖非其主要功能,但在古代醫籍中亦有提及,並可從其整體作用機理推導而出。其止嘔作用並非單純抑製嘔吐中樞,而是通過調節臟腑氣機,緩解引起嘔吐的根本原因來實現。

《名醫別錄》記載桂枝「主治心痛,脅風,脅痛…止煩」,其中「止煩」可理解為緩解心煩意亂等不適,而這些症狀常伴隨嘔吐發生。 《長沙藥解》更進一步闡述桂枝的藥理作用:「升清陽脫陷,降濁陰沖逆」,此處「降濁陰沖逆」正好說明桂枝能調理因氣機逆亂而導致的嘔吐。嘔吐常常與胃氣上逆有關,桂枝具有「溫經通脈」的功效(《本草備要》、《本經疏證》),可以溫通經脈,調和氣血,使胃氣下降,從而止嘔。

《本經疏證》中提到桂枝「和營」,「營」指營養物質的運行,桂枝能調和營氣,使營養物質正常運轉,避免因氣血運行失調而引起的嘔吐。 雖然《傷寒雜病論》主要記載桂枝湯用於治療太陽病,但其發汗解表的作用,在某些由外感風邪引起的嘔吐場合,也能起到輔助止嘔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桂枝止嘔的作用多見於氣機失調引起的嘔吐,而非因臟腑實邪或嚴重疾病引起的嘔吐。 綜上,桂枝止嘔的作用並非直接,而是通過其溫經通脈、調和氣血、升清降濁等整體作用,間接達到止嘔效果。

8. 活絡止痛

桂枝,其活絡止痛的功效,古籍多有記載,並非單純因其發汗解表之功。

從古代醫籍的記載中,我們可以窺探桂枝活絡止痛的機理。例如,《新修本草》提及桂枝輕薄,能發散,說明其藥性輕靈,可達於經絡。《傷寒雜病論》中,桂枝湯用於治療太陽病頭痛發熱,說明桂枝能疏通經絡,解除痺阻,從而緩解疼痛。《本經疏證》更進一步指出桂枝的六大功效,其中「利關節」、「溫經通脈」直接點明其活絡作用。其溫通經脈,則能改善血液循環,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

《本草備要》簡潔地概括了桂枝「溫經通脈,發汗解肌」的功效,其中「溫經通脈」正是其活絡止痛的關鍵。而《名醫別錄》則列舉了桂枝主治心痛、脅痛等症狀,更直接說明其止痛功效。《長沙藥解》則深入闡述其作用機制,指出桂枝入肝行血,通經絡,散寒濕,從而舒筋利節,止痛消腫。 總而言之,桂枝的活絡止痛功效,源於其溫經通脈、疏通經絡的特性,並能驅除寒濕,改善痹阻,達到舒筋活絡、止痛的效果。其作用機理並非單一,而是多方面協同作用的結果。

9. 通經絡

桂枝,其「通經絡」功效歷來受到醫家重視。從古代典籍中,我們可以窺見其作用機理與臨牀應用。

《新修本草》指出桂枝取其「輕薄而能發散」,特別是「柳桂」,更適合治療上焦病症。這暗示了桂枝通經絡的特性,在於其輕靈的藥性,可以疏通經絡中氣血運行受阻的部分。 《傷寒雜病論》中的桂枝湯,更是經典的運用,用於治療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等症狀,這說明桂枝能通過發汗解表,疏通經絡,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本經疏證》更進一步闡述桂枝的功效:「能利關節,溫經通脈」。作者張仲景的後繼者指出桂枝的作用機理,其「溫經通脈」正是其通經絡功效的根本。 《本草備要》也簡潔地概括為「溫經通脈,發汗解肌」,再次強調其溫通經絡的作用。

《名醫別錄》和《長沙藥解》則更詳細地描述了桂枝通經絡的具體表現。 《名醫別錄》記載其能「溫筋通脈」,而《長沙藥解》則指出桂枝「走經絡而達營鬱」,「通經絡而開痹澀」,能治療因經絡不通所致的各種病症,如心痛、脅痛、筋脈急攣、關節壅阻等。 這些描述都從不同角度佐證了桂枝通經絡的卓越功效,其溫通、疏通、活血的特性,使其成為治療經絡不通之症的有效藥物。 總之,古籍記載充分說明瞭桂枝在通經絡方面的作用,其溫和的藥性與多方面的功效,使其成為中醫臨牀常用的重要藥物。

古代典籍

10. 溫經

桂枝,其「溫經」功效在歷代醫籍中多有記載,其作用機理也值得探討。

《新修本草》指出桂枝取其「輕薄而能發散」,說明其藥性輕揚,適合發汗解表。而《傷寒雜病論(宋本)》中經典的桂枝湯方劑,則明確指出其可用於治療太陽病,即外感風寒、頭痛發熱、汗出惡風等症狀,這也間接說明了其溫經散寒的作用。

《本經疏證》則更深入地闡述了桂枝的藥理特性。作者認為桂枝「能利關節,溫經通脈」,並指出其功效包含和營、通陽、利水、下氣、行痰、補中等多方面,而「和營」是其最重要的功效。此處「溫經通脈」正是桂枝溫經功效的精髓,它能溫煦經脈,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經脈阻滯所致的各種病症。

其他醫籍如《本草備要》也提到桂枝「溫經通脈,發汗解肌」,《名醫別錄》則指出其可「溫筋通脈」,這些記載都從不同角度印證了桂枝溫經的功效。而《長沙藥解》更進一步闡述了桂枝走經絡、達營郁、舒筋脈、利關節等作用機制,從而解釋了其溫經功效的內在原因,並指出其能治療因經絡不通所致的各種疼痛、痺證等。

綜上所述,桂枝的「溫經」功效並非單純的溫熱,而是通過溫煦經脈,促進氣血運行,達到疏通經絡、緩解疼痛、改善症狀的作用,是其治療多種疾病的重要機理。

桂枝的現代功效


1. 發汗作用

桂枝辛溫行散,透達營衛,善於外行肌腠,祛除風寒,而奏解表之功。《本草備要》提到:桂枝能「發汗解肌」,《醫學啟源》也說:「其用有四:治傷風頭痛,一也;開肌理,二也;解表,三也;去皮風濕,四也。」

桂枝水煎劑及其有效成分桂皮醛、桂皮酸鈉可使由傷寒、副傷寒菌苗致熱的家兔體溫降低,並能使正常小鼠的體溫和皮膚溫度下降,其解熱和降溫作用可能是由於皮膚血管擴張,促進發汗使散熱增加所致。近來發現桂枝對體溫有雙向調節作用。

2. 鎮靜

桂枝具有明顯的鎮靜作用,其總揮發油、水提物及其有效成分桂皮醒皆可使小鼠自主活動減少。此外,桂枝還能增強巴比妥類催眠藥的催眠作用,對抗苯丙胺所致中樞神經系統過度興奮,延長士的寧所致強直性驚厥的死亡時間,減少煙鹼引起的強直性驚厥及死亡的發生率,並抑制小鼠聽源性驚厥等。

3. 止痛功效

桂枝煎劑及桂枝水提物加總揮發油的混合物給小鼠灌服,對熱刺激引起的疼痛反應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並能提高痛闕值,桂枝複方的鎮痛作用更好。

《本草經疏》提到桂枝:「實表祛邪。主利肝肺氣,頭痛,風痹,骨節攣痛。」.《本草再新》:「治手足發冷作麻、筋抽疼痛,並外感寒涼等症。」

4. 預防心血管疾病

經現代研究認為該功效與心血管系統等有關。對心血管的作用:桂枝水煎劑腹腔注射,能使小鼠心肌營養血流量增加,且有擴張外周血管作用,增加冠脈流量。

5. 防癌抗腫瘤

桂枝中含有桂枝素、桂枝酸等成分,具有抗癌藥理活性,能抑制腫瘤細胞增殖,誘導細胞凋亡,阻斷腫瘤的生長。

6. 抗發炎

桂枝中的桂枝素和桂皮素等成分,具有抗氧化和抗發炎作用。研究顯示,桂枝可抑制發炎介質的產生,減輕發炎反應,對某些發炎疾病具有一定的療效。

桂枝煎劑與總揮發油對由角叉菜膠引發之急性發炎有抑制作用。也能抑制小鼠腹腔毛細血管通透性亢進。此外,桂枝能抑制肥大細胞脫粒釋放介質和抑制補體活性,具有抗過敏作用。

7. 抗菌抗病毒

桂枝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研究表明,桂枝中的一些化學成分具有抗病毒活性,如桂枝醛、桂皮素等。桂枝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力,提高機體對於病毒的抵抗能力,從而起到一定的抗病毒作用。

體外實驗證明,桂枝水煎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以及某些常見的致病性真菌均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醇提取物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炭疽桿菌、霍亂弧菌等也有抑制效果。桂皮油、桂皮酵對變形桿菌、結核桿菌有抑制作用。此外,對流感病毒亞洲甲型京科68-1株,孤兒病毒(ECHO11)均有抑制效果,可以預防新冠肺炎

桂枝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5-6g,大劑量,可用至15-30g;或入丸、散。

桂枝的炮製


  • 桂枝:用水稍浸泡,撈起,悶潤至透,切片,晾乾,篩去屑。
  • 桂枝木:取去皮桂枝,稍浸泡,潤透,切片,晾乾。
  • 桂枝尖:取桂枝的細枝梢,稍浸,悶潤至透,切片,晾乾。
  • 炒桂枝:取桂枝片入鍋內,以文火炒至深黃色略有焦斑為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桂枝注意事項

  1. 陰虛火旺、出血症時不宜使用:桂枝性溫助熱,會加重陰虛火旺和出血症的症狀。
  2. 熱病高熱、陰虛發熱時禁用:桂枝會助熱發汗,加重熱病高熱和陰虛發熱的症狀。
  3. 血熱嘔吐時禁服:桂枝會助熱止嘔,加重血熱嘔吐的症狀。
  4. 孕婦忌服:桂枝會引起子宮興奮,可能導致流產。
  5. 月經過多時忌服:桂枝會助熱活血,加重月經過多的症狀。
  6. 陰虛之人、血證、外無寒邪、陽氣內盛時禁用:桂枝會傷陰助熱,加重這些情況的症狀。
  7. 消化不良:長期或過量使用桂枝會導致胃腸道不適,如惡心、嘔吐、腹脹等。
  8. 過敏反應:有些人可能對桂枝過敏,使用後可能出現皮膚瘙癢、皮疹、呼吸急促等過敏反應。
  9. 中毒反應:長期或過量使用桂枝會導致中毒反應,出現頭暈、心慌、惡心、嘔吐、口渴、腹瀉等症狀。
  10. 與某些藥物相互作用:桂枝和某些藥物可能會產生相互作用,如和降血壓藥物、降血糖藥物等同時使用可能會導致血壓或血糖過低。

桂枝相關的方劑


桂枝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心絞痛心內膜炎心律不整原發性高血壓心肌梗塞心包炎心肌炎慢性腎衰竭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全身性水腫多痰氣從少腹起上衝咽喉感冒心悸頭痛類風濕性關節炎癲癇低血壓胃潰瘍下肢水腫損傷傷寒腹痛肺炎疼痛副傷寒月經不調虛弱霍亂ch

桂枝含有的化學成分


桂枝(cinnamontwig), 揮發油 (volatileoil), 桂皮醛(cinnamaldehyde), 苯甲酸苄酯(benzylbenzoate), 乙酸肉桂酯(cinnamylacetate), β-蓽澄茄烯(β-cadinene), 菖莆烯(calamenene), 香豆精(coumarin)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