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桂枝

GUI ZHI
  • 英文名稱: Ramulus Cinnamomi Cassiae Cinnamon Twig, Cassia Twig
  • 其他名稱:桂枝尖,桂心,柳桂
  • 藥品來源:為樟科(Lauraceae) 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 之嫩枝。春、夏二季採收,除去葉,切片曬乾或陰乾。泡製時除去雜質,稍泡,洗凈,潤透,切薄片,晾乾。
  • 道地藥材:雲南,台灣,海南,廣東,廣西,福建
  • 生長環境:林中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最後更新日:2023-03-18

桂枝的傳統功效

桂枝

1. 發汗解表

桂枝最主要功效就是發汗解表、調和營衞、溫經通脈止痛、助心陽通陽利水,長用於風寒感冒。

桂枝辛甘溫,通陽扶衛,故有助衛實表,發汗解肌,外散風寒之功。遇到「風寒表實」無汗時,經常搭配麻黃同用,以開宣肺氣,發散風寒。

桂枝與麻黃雖都能發汗,但麻黃辛苦開泄,能開腠理而透毛竅,發汗作用較強,且能宣肺平喘、利尿退腫;桂枝辛甘溫熙,主要功能是溫通經脈,能通達陽氣而解表,發汗的作用較為緩弱。

古代典籍

2. 提振胸陽

桂枝可改善胸陽不振,痰飲上乘,肺失肅降,導致喘息咳睡、胸背疼痛、短氣等證。桂枝能溫通胸中陽氣,常與通陽散結、行氣導滯的薤白同用治療。

《金櫃要略.胸痹》枳實薤白桂枝湯,這種通陽的作用,又可用於心之陰陽俱虛所致之心悸、脈結代之證,以通陽復脈,多與炙甘草、人參、阿膠等配伍,如《傷寒論》炙甘草湯。

3. 活血化瘀

桂枝其中的活性成分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活血化瘀。它可以通過擴張血管,增加血流量和紅血球的運動性,從而改善微循環和組織氧氣供應,減輕疼痛,特別是四肢疼痛。

此外,桂枝還可以調節血液凝固功能,防止血栓形成。因此,桂枝常用於治療瘀血症狀,如跌打損傷、瘀血淤滯、月經不調等。

4. 止嘔

桂枝有具有暖胃止嘔作用,可以用於胃寒、胃虛、胃痛等引起的嘔吐、惡心等症狀。對於胃寒嘔吐、食欲不振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桂枝可通過溫經散寒、暖胃止嘔的作用,調節胃腸道的功能,改善胃腸蠕動,減輕胃部的不適感。同時,桂枝還可搭配其他中藥材一同使用,如炙甘草、白朮、乾薑等,以增強止嘔的效果。

5. 活絡止痛

用於寒凝血滯諸痛證。本品有溫通經脈,散寒止痛之效。如胸陽不振,心脈瘀阻,胸痹心痛,常與枳實、薤白同用,如枳實薤白桂枝湯。

若中焦虛寒,脘腹冷痛,每與白芍、飴糖同用,如小建中湯;若血寒瘀阻,經閉腹痛,多與當歸、吳茱萸同用,如溫經湯,若風寒濕痹,肩臂疼痛,可與附子同用,如桂枝附子湯。

6. 通經絡

桂枝辛溫,善入血分,為溫通血脈之要藥。桂枝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夠舒經活絡,改善氣血循環,緩解疼痛等症狀

桂枝可用於改善心悸。本品辛甘性溫,能溫心陽,通血脈,止悸動。如心陽不振,不能直通血脈,見心悸動、脈結代者,每與甘草、黨參、麥冬同用,如炙甘草湯。

此外,若陰寒內盛,引動下焦沖氣,上凌心胸所致奔豚者,常重用本品,如桂枝加桂湯。

古代典籍

7. 散風寒

桂枝主要用於「外感風寒表證」,症狀是:自汗、惡風、脈浮緩,歸類於「風寒表虛證」,不是風寒表實證(如惡寒、無汗、脈浮緊),風寒表實證多配合運用麻黃。

8. 溫經

桂枝具有溫經散寒的功效,主要作用於肺、心、脾三經,可調和氣血,舒暢氣機。在中醫理論中,肺主氣,心主血,脾主運化水穀,桂枝能夠溫暖肺和脾,活血通絡,促進氣血的流通,從而達到溫經散寒的效果。

衝脈為血海,任主胞胎,衝任虛寒,氣機鬱滯,血行失常,則可出現月經不調、經行腹痛和經閉等證。

桂枝辛散溫通,善溫羥散寒而通利血脈,常與補血活血的當歸、川芎同用,以溫經散寒、去瘀養血,如《金櫃要略》溫經湯。取桂枝的這種溫通血脈的作用,與活血法瘀的丹皮、桃仁等配伍,又可用於消除腹腔内的瘀血,如「桂枝茯苓丸」。

9. 祛風除濕

桂枝去風濕,肩背肢節酸疼、胸痹痰飲,經閉癥瘕。桂枝去除體內痰飲,可以改善蓄水證。

桂枝品甘溫,助陽化氣,以行水濕痰飲之邪。如脾陽不運,痰飲眩悸者,常與茯苓、白朮同用,如苓桂朮甘湯;若膀胱氣化不行,水腫小便不利者,每與豬苓、澤瀉等同用,如五苓散。

古代典籍

桂枝的現代功效

1. 發汗作用

桂枝辛溫行散,透達營衛,善於外行肌腠,祛除風寒,而奏解表之功。《本草備要》提到:桂枝能「發汗解肌」,《醫學啟源》也說:「其用有四:治傷風頭痛,一也;開肌理,二也;解表,三也;去皮風濕,四也。」

桂枝水煎劑及其有效成分桂皮醛、桂皮酸鈉可使由傷寒、副傷寒菌苗致熱的家兔體溫降低,並能使正常小鼠的體溫和皮膚溫度下降,其解熱和降溫作用可能是由於皮膚血管擴張,促進發汗使散熱增加所致。近來發現桂枝對體溫有雙向調節作用。

2. 鎮靜

桂枝具有明顯的鎮靜、抗驚厥作用。桂枝的總揮髮油、水提物及其有效成分桂皮醒可使小鼠自主活動減少,巴比妥類催眠藥的催眠作用增強,對抗苯丙胺所致中樞神經系統過度興奮,並能延長士的寧所致強直性驚厥的死亡時間,減少煙鹼引起的強直性驚厥及死亡的發生率,還可抑制小鼠聽源性驚厥等。

3. 止痛功效

桂枝煎劑及桂枝水提物加總揮髮油的混合物給小鼠灌服,對熱刺激引起的疼痛反應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並能提高痛闕值,桂枝複方的鎮痛作用更好。

《本草經疏》提到桂枝:「實表祛邪。主利肝肺氣,頭痛,風痹,骨節攣痛。」.《本草再新》:「治手足發冷作麻、筋抽疼痛,並外感寒涼等症。」

4. 減少心血管疾病

經現代研究認為該功效與心血管系統等有關。對心血管的作用:桂枝水煎劑腹腔注射,能使小鼠心肌營養血流量增加,且有擴張外周血管作用,增加冠脈流量。

5. 抗癌

桂枝中含有一些化學成分,如桂枝素、桂枝酸等,具有一定的抗癌藥理活性,但其對於癌症的治療作用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驗證。

6. 抗發炎

桂枝具有一定的抗發炎作用。桂枝中的化學成分,如桂枝素、桂皮素等,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抗發炎作用。

研究發現,桂枝可以抑制發炎介質的產生,減輕發炎反應,對於治療某些發炎疾病具有一定的作用。

桂枝煎劑、總揮髮油等對角叉菜膠、蛋清、二甲苯等所致急性炎症有明顯的抑製作用,且能明顯抑制小鼠腹腔毛細血管通透性亢進,桂枝總揮髮油尚能抑制小鼠棉球肉芽腫。其揮髮油部分由呼吸道排出,對呼吸道炎症有消炎作用。

桂枝尚能抑制IgE所致肥大細胞脫粒釋放介質,還能抑制補體活性;總揮髮油對過敏性炎症模型大鼠佐劑性關節炎有抑制作用,表明桂枝有抗過敏作用。

7. 抗菌、抗病毒

桂枝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研究表明,桂枝中的一些化學成分具有抗病毒活性,如桂枝醛、桂皮素等。桂枝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力,提高機體對於病毒的抵抗能力,從而起到一定的抗病毒作用。

體外實驗證明,桂枝水煎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以及某些常見的致病性真菌均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醇提取物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炭疽桿菌、霍亂弧菌等也有抑制效果。桂皮油、桂皮酵對變形桿菌、結核桿菌有抑製作用。此外,對流感病毒亞洲甲型京科68-1株,孤兒病毒(ECHO11)均有抑制效果,可以預防新冠肺炎

桂枝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5-6g,大劑量,可用至15-30g;或入丸、散。

桂枝的炮製

  • 桂枝:用水稍浸泡,撈起,悶潤至透,切片,晾乾,篩去屑。
  • 桂枝木:取去皮桂枝,稍浸泡,潤透,切片,晾乾。
  • 桂枝尖:取桂枝的細枝梢,稍浸,悶潤至透,切片,晾乾。
  • 炒桂枝:取桂枝片入鍋內,以文火炒至深黃色略有焦斑為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桂枝性溫助熱,如應用不當則有傷陰、動血之虞,故在溫熱病、陰虛火旺及出血症時,不宜應用。
  • 熱病高熱,陰虛火旺,血熱妄行者禁服。溫熱病及陰虛發熱之證、血熱嘔吐、孕婦,月經過多忌服。
  • 《本草從新》:「陰虛之人,一切血證,不可誤投。」
  • 《得配本草》:「陰虛血乏,素有血證,外無寒邪,陽氣内盛,四者禁用。」
  • 消化不良:長期或過量使用桂枝可能會導致胃腸道不適,如惡心、嘔吐、腹脹等。
  • 過敏反應:有些人可能對桂枝過敏,使用後可能出現皮膚瘙癢、皮疹、呼吸急促等過敏反應。
  • 中毒反應:如果長期或過量使用桂枝,可能會導致中毒反應,出現頭暈、心慌、惡心、嘔吐、口渴、腹瀉等症狀。
  • 孕婦禁用:孕婦應該避免使用桂枝,因為桂枝可能會引起子宮收縮和流產。
  • 與某些藥物相互作用:桂枝和某些藥物可能會產生相互作用,如和降血壓藥物、降血糖藥物等同時使用可能會導致血壓或血糖過低。

桂枝相關的方劑

桂枝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心絞痛
心內膜炎
心律不整
原發性高血壓
心肌梗塞
心包炎
心肌炎
慢性腎衰竭
風濕性心臟病
二尖瓣狹窄
三尖瓣疾病
高血壓性心臟病
高血壓性腎臟病
心臟衰竭
全身性水腫
多痰
氣從少腹起上衝咽喉
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流感)
心悸
頭痛
類風濕性關節炎
癲癇
低血壓
胃潰瘍
下肢水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