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訊
主治功效
烏頭桂枝湯
整體功效
溫經散寒,通絡止痛。
主治
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諸藥不能治;賊風入腹,攻刺五臟,拘急不得轉側,呼叫發作,有時使人陰縮。
烏頭桂枝湯是一首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的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諸藥不能治;賊風入腹,攻刺五臟,拘急不得轉側,呼叫發作,有時使人陰縮。
方解
烏頭桂枝湯由烏頭、桂枝、白芍、黃耆、甘草組成。烏頭辛溫,有散寒止痛、通絡止痛的作用;桂枝辛溫,有發汗解表、溫經通絡的作用;白芍酸苦,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的作用;黃耆甘溫,有補氣固表、利尿消腫的作用;甘草甘平,有緩急和中、調和諸藥的作用。
烏頭桂枝湯具有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的作用,主要用於治療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諸藥不能治;賊風入腹,攻刺五臟,拘急不得轉側,呼叫發作,有時使人陰縮。
注意事項
烏頭桂枝湯有毒,使用時應注意用量,不可過量。
文獻參考
中藥功效分類功效及解釋
中藥 | 功效 | 解釋 |
---|---|---|
烏頭 | 辛溫,有散寒止痛、通絡止痛的作用 | |
桂枝 | 辛溫,有發汗解表、溫經通絡的作用 | |
白芍 | 酸苦,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的作用 | |
黃耆 | 甘溫,有補氣固表、利尿消腫的作用 | |
甘草 | 甘平,有緩急和中、調和諸藥的作用 |
傳統服藥法
烏頭大者5枚(熬,去皮,不(口父)咀。逐冷調營。
以蜜2斤,煎減半,去滓,以桂枝湯5合解之,令得1升,後初服2合;不知,即服3合;又不知,復加至5合。其知者如醉狀,得吐者為中病。
寒疝:袁素珠,青年農婦,體甚健,經期准。一日,少腹大痛,筋脈拘急而未少安,雖按亦不住,服行經調氣藥不止,遷延十餘日,病益增劇,迎余治之。其脈沈緊,頭身痛,肢厥冷,時有汗出,常常有冷氣向陰戶衝出,痛處喜熱敷。此由陰氣積於內,寒氣博結而不散,臟腑虛弱,風冷邪氣相擊,則腹痛里急,而成純陰無陽之寒疝。因處以烏頭桂枝湯:制烏頭12克,桂枝18克,芍藥12克,甘草6克,大棗6枚,生薑3片,水煎兌蜜服。連進兩帖,痛減厥回,汗止人安。換方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以溫經通絡,清除余寒,病競愈。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烏頭桂枝湯, 出處:《金匱》卷上。 組成:烏頭大者5枚(熬,去皮,不[口父]咀)。 主治:逐冷調營。主治: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諸藥不能治;賊風入腹,攻刺五臟,拘急不得轉側,呼叫發作,有時使人陰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