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頭桂枝湯

WU TOU GUI ZH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傷寒雜病論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2.5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4%
胃經 15%
肺經 15%
心經 14%
肝經 14%
腎經 9%
膀胱經 5%
脾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肝經
腎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烏頭桂枝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緩解烏頭毒性: 烏頭性峻烈,易傷陰血,而白芍性微寒,能養血柔肝,緩解烏頭的燥熱之性,保護身體免受過度損傷。
  2. 調和藥性: 桂枝性溫,可助烏頭散寒止痛,但容易耗氣傷陰。白芍則能養血柔肝,與桂枝相配,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傷陰耗氣,提高藥效。

總之,白芍在烏頭桂枝湯中起著緩解毒性、調和藥性的作用,使方劑更安全有效。

烏頭桂枝湯中包含生薑,其主要原因是基於以下幾個方面:

  1. 散寒溫中:生薑性味辛溫,能夠散發體內的寒氣,對因風寒侵襲所引起的身體寒冷、肢體冰冷有很好的溫暖效果。
  2. 解表散寒:生薑能夠幫助發汗,驅除體表的寒邪,有助於治療感冒初期的症狀,如惡寒無汗等。
  3. 和胃止吐:生薑還具有和胃止嘔的作用,可以緩解因藥物或其他因素導致的胃部不適,例如烏頭有一定的毒性,可能會引起噁心、嘔吐等不良反應,生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這些症狀。
  4. 增強藥效:在烏頭桂枝湯中,生薑可以輔助其他藥材更好地發揮作用,增強整個方劑的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

烏頭桂枝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烏頭性熱、毒性較強,桂枝性溫,甘草性甘平,具有緩解烏頭之毒、調和桂枝之溫熱之效,使藥性平和,避免藥物過於猛烈,減少副作用。
  2. 增強療效: 甘草與烏頭、桂枝合用,可增強其活血通絡、散寒止痛的功效,並能提高藥物療效,使藥效更加顯著。

烏頭桂枝湯中包含烏頭,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止痛:烏頭性熱,入心、腎經,具有溫陽散寒、祛風止痛之效。桂枝性溫,入心、肺、膀胱經,溫經通絡,散寒止痛。兩藥合用,可溫陽散寒,促進血液循環,緩解寒邪引起的疼痛。
  2. 溫經通絡,活血化瘀:烏頭可溫通經絡,活血化瘀,有助於緩解因寒邪阻滯經絡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桂枝亦有溫經通絡之功,與烏頭相輔相成,增強了溫經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

烏頭桂枝湯用於治療一些因為寒邪入侵而引起的疾病,如腹痛、肢體冷痛等。包含桂枝,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 發汗解表:桂枝具有解表散寒的作用,能夠幫助人體排出體表的寒邪。
  2. 溫通經絡:桂枝能溫暖經絡,促進血液循環,對於因寒邪阻滯導致的疼痛有很好的緩解效果。
  3. 調和營衛:桂枝可以調和人體的營氣與衛氣,從而達到調節體溫、增強體質的目的。

烏頭桂枝湯中包含大棗,其主要原因是基於以下幾個方面:

  1. 補益脾胃:大棗味甘性平,能夠補益脾胃,增強消化功能,對於因脾胃虛弱導致的食慾不振、乏力等症狀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2. 調和諸藥:在中醫方劑中,大棗常常被用作調和藥物之間的性味,使整個方劑更加和諧,減少藥物之間的衝突。
  3. 緩急止痛:大棗具有緩急止痛的作用,能夠緩解因寒邪侵襲引起的緊張或疼痛感。
  4. 補血安神:大棗還具有一定的補血和安神作用,可以幫助改善睡眠質量,增強身體的抵抗力。
  5. 輔助排毒:大棗能夠輔助肝臟排毒,對於含有毒性藥材烏頭的方劑而言,它可以幫助減少毒素對身體的影響。

主治功效


烏頭桂枝湯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

  • 白芍: 養血緩急,調經止痛。
  • 生薑: 散寒解表,和胃止噁。
  • 甘草: 調和諸藥,益氣和中。
  • 紅烏頭: 散寒止痛,活血化瘀。
  • 桂枝: 發汗解表,溫通經脈。
  • 大棗: 補脾益氣,緩和藥性。

古代功效主治

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諸藥不能治;賊風入腹,攻刺五臟,拘急不得轉側,呼叫發作,有時使人陰縮。

治療原理分析

綜合多部醫學典籍記載,烏頭桂枝湯主要用於治療寒疝及相關症狀。其治療原理可從以下幾方面分析:

  1. 溫陽散寒: 烏頭桂枝湯的核心藥物為烏頭桂枝。烏頭大辛大熱,具有強效的溫裡散寒、溫通經脈之功,能「外驅寒濕,內溫腎陽」,直達病所,驅散深伏之寒邪;桂枝辛溫,能發汗解表,溫通經脈,助烏頭散寒止痛。兩藥合用,溫陽散寒之力更強,可有效緩解寒邪凝滯所致的腹痛、逆冷、手足不仁等症狀。

  2. 表裡同治: 烏頭桂枝湯組方精妙之處在於其兼顧表裡。桂枝湯本身具有解肌發表、調和營衛的作用,加入烏頭後,不僅增強了溫裡散寒之功,更能兼治表證。對於寒邪侵襲,表裡同病,出現身疼痛等症狀時,烏頭桂枝湯能同時作用於體內外,達到表裡同治的效果。

  3. 行氣止痛: 寒邪凝滯,氣機不暢,則會導致疼痛。烏頭、桂枝溫通經脈,使氣血運行通暢;白芍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生薑、大棗溫中散寒,調和脾胃;甘草調和諸藥,益氣和中。諸藥合用,可使氣血調和,經脈通暢,「通則不痛」,故可有效緩解寒疝所致的腹中劇痛。

  4. 針對頑固性疼痛: 多部典籍中均強調烏頭桂枝湯適用於「灸刺諸藥不能治」的頑固性疼痛。這表明此方具有較強的止痛作用,尤其對於寒邪深伏,經脈阻滯嚴重,一般治療方法無效時,更顯其效。

  5. 藥物配伍精妙: 烏頭桂枝湯中用蜜煎烏頭,可減緩烏頭的毒性,並增強其溫補作用。服藥後出現「如醉狀,得吐為中病」,說明藥力已達到病所,發揮溫陽散寒、祛除寒邪的作用。

總結

烏頭桂枝湯是治療寒疝的經典方劑,其溫陽散寒、表裡同治、行氣止痛的功效,使其成為治療寒邪凝滯所致的腹痛、逆冷、手足不仁、身疼痛等症狀的有效方劑,尤其適用於一般療法無效的頑固性疼痛。其組方精妙,配伍嚴謹,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

傳統服藥法


烏頭大者5枚(熬,去皮,不(口父)咀。逐冷調營。
以蜜2斤,煎減半,去滓,以桂枝湯5合解之,令得1升,後初服2合;不知,即服3合;又不知,復加至5合。其知者如醉狀,得吐者為中病。
寒疝:袁素珠,青年農婦,體甚健,經期准。一日,少腹大痛,筋脈拘急而未少安,雖按亦不住,服行經調氣藥不止,遷延十餘日,病益增劇,迎余治之。其脈沈緊,頭身痛,肢厥冷,時有汗出,常常有冷氣向陰戶衝出,痛處喜熱敷。此由陰氣積於內,寒氣博結而不散,臟腑虛弱,風冷邪氣相擊,則腹痛里急,而成純陰無陽之寒疝。因處以烏頭桂枝湯:制烏頭12克,桂枝18克,芍藥12克,甘草6克,大棗6枚,生薑3片,水煎兌蜜服。連進兩帖,痛減厥回,汗止人安。換方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以溫經通絡,清除余寒,病競愈。

相關證候


相關疾病


腹中感到寒冷下腹部痛怕冷全身酸痛麻痺四肢麻痺癱瘓睪丸疼痛腫脹陰莖、睪丸和陰囊內縮手指緊繃難以伸直四肢筋肉筋攣僵硬手腕背部痛媽媽手

相同名稱方劑


烏頭桂枝湯, 出處:《金匱》卷上。 組成:烏頭大者5枚(熬,去皮,不[口父]咀)。 主治:逐冷調營。主治: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諸藥不能治;賊風入腹,攻刺五臟,拘急不得轉側,呼叫發作,有時使人陰縮。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