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藥黃耆湯

SHAO YAO HUANG Q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9%
胃經 14%
心經 13%
肺經 13%
肝經 7%
三焦經 6%
腎經 6%
大腸經 6%
脾經
胃經
心經
肺經
肝經
三焦經
腎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芍藥黃耆湯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固表:黃耆性溫,味甘,具有補氣固表之效。芍藥雖有養血柔肝之功,但其性偏寒,易傷陽氣。加入黃耆可補氣升陽,避免芍藥寒性過盛,使其補血柔肝之效發揮得更全面。
  2. 扶正祛邪:黃耆能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芍藥則以養血柔肝為主,對於一些氣血虛弱、抵抗力低下引起的疾病,單用芍藥效果有限。加入黃耆可扶正祛邪,提高整體治療效果。

芍藥黃耆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是為了緩解黃耆的燥熱之性,並兼顧養血柔肝之效

黃耆性溫,善於補氣固表,但用之過度容易出現口乾舌燥、心煩不安等燥熱症狀。白芍性涼,能養血柔肝,清熱除煩,可有效緩解黃耆的燥熱之性,避免其副作用的產生。同時,白芍還能滋陰潤燥,促進血液循環,與黃耆共同發揮補氣養血的效果,使藥效更加協調和溫和。

芍藥黃耆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健脾益氣,扶正祛邪: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芍藥黃耆湯以補氣血、養血為主,白朮的加入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使藥物更好地吸收利用,從而達到扶正祛邪的效果。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白朮能和芍藥、黃耆等藥物相配伍,起到調和脾胃、健運脾陽的作用,使藥物更有效地發揮其功效。同時,白朮也能緩解黃耆過於燥熱的性質,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燥熱傷陰。

芍藥黃耆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芍藥性微寒,黃耆性微溫,甘草性甘平,能調和二者藥性,使藥力平和,避免寒熱之邪攻伐。
  2. 增強補氣作用: 甘草味甘性平,能補脾益氣,與黃耆同用,可增強補氣之力,達到扶正祛邪的效果。

此外,甘草還有緩解藥物毒性,保護脾胃的作用,使其在芍藥黃耆湯中發揮重要作用。

主治功效


芍藥黃耆湯

芍藥黃耆湯是一個中醫方劑,主要成分包括黃耆、白芍、白朮、甘草,具有補氣固表、止汗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體質虛弱、自發性盜汗的患者。

甘草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甘草可以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白芍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其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狀。

白朮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白朮可以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具有多種藥用價值,常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黃耆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黃耆為中藥補氣之聖藥,具有補氣生血、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之效。黃耆還具有排膿、止血、解毒、化腐生肌、生津止渴、補中益氣、健脾胃、補血、固表止汗、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是中醫臨牀常用的補益藥品。

總結

芍藥黃耆湯是一個具有補氣固表、止汗功效的中醫方劑,主要成分包括黃耆、白芍、白朮、甘草。芍藥黃耆湯常被用於治療體質虛弱、自發性盜汗的患者,具有良好的療效。

傳統服藥法


芍藥4兩,黃耆2兩,白芷2兩,桂心2兩,生薑2兩,人參2兩,芎窮2兩,當歸2兩,乾地黃2兩,甘草2兩,茯苓3兩,大棗10枚。
以酒、水各5升,合煮取3升,去滓,食前服1升,每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補氣養血,固表止汗的功效,適合氣血不足,衛外不固,導致汗液不止的患者使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氣滯血瘀。
  • 本方有一定的滋膩作用,不宜與寒涼性藥物同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胰臟炎心內膜炎原發性高血壓心包炎心肌炎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痲風 [漢生氏病]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梅尼爾氏病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骨質疏鬆症

相同名稱方劑


芍藥黃耆湯, 出處:《赤水玄珠》卷十一。 組成:黃耆2兩,白芍藥1兩半,白朮1兩半,甘草1兩。 主治:虛勞自汗不止。

芍藥黃耆湯, 出處:《千金翼》卷六。 組成:芍藥4分,黃耆3兩, 白芷2兩,桂心2兩,生薑2兩,甘草(炙)2兩,大棗10枚(擘)。 主治:産後心腹痛。

芍藥黃耆湯, 出處:《全生指迷方》卷三。 組成:芍藥2兩,黃耆3兩,川芎2兩,烏頭(炮,去皮)半兩。 主治:勞風,眩暈,但欲上視,目瞑不能開,開而眩,唾出若涕,惡風振寒。

芍藥黃耆湯, 出處:《千金》卷三。 組成:芍藥4兩,黃耆2兩,白芷2兩,桂心2兩,生薑2兩,人參2兩,川芎2兩,當歸2兩,乾地黃2兩,甘草2兩,茯苓3兩,大棗10枚。 主治:産後心腹痛。

芍藥黃耆湯, 出處:《全生指迷方》卷二。 組成:芍藥3錢,黃耆1兩,甘草(炙)1兩,青蒿(陰乾)1兩。 主治:陰虛發熱,陰氣虧少,少水不能制盛火,發熱從背,或從手足漸漸遍身,或晝發而夜寧,或夜發而至旦即消,口舌乾燥,欲飲水而不能,其脈虛疾而小。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