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朮黃耆湯

BAI ZHU HUANG Q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保命集》卷中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胃經 16%
心經 15%
肺經 15%
三焦經 8%
腎經 8%
大腸經 8%
脾經
胃經
心經
肺經
三焦經
腎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白朮黃耆湯中包含白朮,主要原因在於其補脾益氣、健脾燥濕的功效。

白朮味甘性溫,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的功能。其補脾健脾,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改善因脾胃虛弱引起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腹瀉等症狀。同時,白朮燥濕利水,可以去除體內濕氣,改善水腫、小便不利等情況。

因此,白朮在白朮黃耆湯中,與黃耆相互配合,共同發揮補脾益氣、健脾燥濕的功效,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虛乏力、水濕停滯等病症。

白朮黃耆湯中包含黃耆,主要原因有二:

  1. 補氣固表:黃耆味甘性溫,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之功效。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能健脾燥濕,助氣化濕。二者合用,能增強機體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力,對於脾胃虛弱、氣虛乏力、容易感冒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2. 扶正祛邪:白朮黃耆湯常用於治療氣虛、脾虛引起的各種疾病,如慢性腎炎、慢性肝炎、慢性胃炎、慢性腹瀉等。黃耆能補氣固表,白朮能健脾燥濕,二者相輔相成,能扶正祛邪,提高機體抵抗力,促進疾病的康復。

白朮黃耆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白朮性燥,黃耆性溫,皆偏燥性,易傷陰。甘草性甘平,味甘能緩和藥性,且能補脾益氣,與白朮黃耆相輔相成,使藥性更平和,避免燥性傷陰。
  2. 增強藥效:甘草能調和脾胃,使白朮、黃耆的補氣作用更有效地發揮。甘草還有解毒作用,能減輕白朮、黃耆可能帶來的副作用,提高藥物的安全性。

主治功效


白朮黃耆湯

中藥方劑「白朮黃耆湯」的主要組成成分包括白朮、黃耆、甘草。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主治功效

白朮黃耆湯具有益氣補脾、固表止汗、利水滲濕等功效,適用於脾虛氣弱、食慾不振、四肢乏力、自汗、盜汗、水腫等症狀。

服用方法

白朮黃耆湯的服用方法為口服,每日一次,每次一劑,以溫開水送服。

注意事項

  1.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老年人及體質虛弱者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2. 本品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副作用。

  3. 本品與其他藥物同時服用時,可能產生相互作用,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總結

白朮黃耆湯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益氣補脾、固表止汗、利水滲濕等功效,適用於脾虛氣弱、食慾不振、四肢乏力、自汗、盜汗、水腫等症狀。在服用本品時,應注意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老年人及體質虛弱者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本品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副作用,本品與其他藥物同時服用時,可能產生相互作用,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白朮黃耆湯, 出處:《保命集》卷中。 組成:白朮1兩,黃耆7錢,甘草3錢。 主治:服芍藥湯,痢雖已除,猶宜此藥和之。

白朮黃耆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三十一。 組成:白朮1兩,黃耆(銼)1兩,山茱萸3分,五味子3分,人參3分,茯神(去木)3分,半夏(湯洗7遍,炒)半兩,前胡(去蘆頭)半兩,山芋半兩,桔梗(炒)半兩。 主治:傷寒後胃氣虛乏,不思飲食,日漸羸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