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六一湯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補氣固表: 六一湯主要用於治療小兒夏季熱,其病機為暑熱傷津,導致氣虛表弱。黃耆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止汗生津的功效,可以增強機體抵抗力,防止暑熱外侵,改善因氣虛所致的汗出不止、面色蒼白、乏力等症狀。
- 配合其他藥物: 六一湯中其他藥物如滑石、淡竹葉、苡仁等,具有清熱利濕、解暑止渴的功效。黃耆與這些藥物配合使用,既能補氣固表,又能清熱解暑,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使治療更加全面,療效更顯著。
六一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調和藥性:六一湯以滑石為主藥,性寒滑,容易傷及脾胃。甘草性平,味甘,具有調和藥性,可緩解滑石的寒涼之性,避免對脾胃造成過大的負擔,使藥性更為平和。
- 增強藥效:甘草具有補脾益氣、和中緩急的功效,可以增強六一湯利水消腫、清熱除濕的效果。同時,甘草還可與其他藥物相配伍,起到引藥入經、調和氣血的作用,使藥效更加顯著。
總而言之,甘草在六一湯中起著調和藥性、增強藥效的重要作用,使其療效更佳,更適合患者服用。
主治功效
六一湯:滋補肝腎、強身健體的方劑
六一湯出自《聖濟總錄》,共含黃耆和甘草兩味中藥,具有補氣益血、滋補肝腎、強身健體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五發(發腦、發鬢、發眉、發頤、發背)等病症。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六一湯的成分: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的功效。黃耆為中藥補氣之聖藥,具有補氣生血,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之效。黃耆還具有排膿、止血、解毒、化腐生肌、生津止渴、補中益氣、健脾胃、補血、固表止汗、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是中醫臨牀常用的補益藥品。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六一湯主要治療五發,五發指的是:
- 發腦:指頭髮從頭頂開始生長。
- 發鬢:指頭髮從耳垂到面頰的部位生長。
- 發眉:指頭髮從眉毛開始生長。
- 發頤:指頭髮從下巴開始生長。
- 發背:指頭髮從背部開始生長。
六一湯通過補氣益血、滋補肝腎、強身健體的功效,可以有效地治療五發等病症,改善患者的身體健康狀況。
傳統服藥法
白朮12兩,甘草2兩,人參2兩。
養脾胃,進飲食。
上為細散。
每以1錢,入鹽少許,如茶點進。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六一湯, 出處:《痘學真傳》卷七。 組成:黃耆6錢,桔梗1錢。 主治:凡痘起脹遲緩,皮薄漿清者。
六一湯,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二。 組成:香附子5兩(炒,去毛),藿香葉1兩(去土)。 主治:升降氣。主治:一切氣病。氣鬱中外,膺腫頸痛,胸滿腹脹,名曰厥逆。
六一湯, 出處:《雞峰》卷二十五。 組成:白朮6兩,甘草1兩。 主治:和胃氣;常服育神溫胃,逐濕消痰。主治:脾胃不和,心腹痞悶,脅肋脹,口苦無味,嘔噦惡心,不思飲食,面色萎黃,腸虛自利,肌體瘦弱,膈氣翻胃。
六一湯, 出處:《醫學綱目》卷三十七。 組成: 六一湯(《醫學綱目》卷三十七。)出處:《醫學綱目》卷三十七。組成:黃耆6錢,甘草(炙)1錢。主治:專發痘瘡之膿。 。 主治:專發痘瘡之膿。
六一湯, 出處:《傳信適用方》卷三。 組成:真綿黃耆6兩(箭簳者是也,木耆不堪,誤人,以刀劈開揭薄,用白沙蜜不酸者1兩,微入水少許調解,則易塗蘸,候搓勻,炙之微紫色,候冷銼碎,不碾羅),橫紋甘草(炙,細銼)1兩。 主治:五發:發腦,發鬢,發眉,發頤,發背。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