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耆六一湯

HUANG QI LIU Y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2%
脾經 22%
肺經 22%
胃經 16%
三焦經 5%
腎經 5%
大腸經 5%
心經
脾經
肺經
胃經
三焦經
腎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黃耆六一湯以「黃耆」為首,乃因其為方劑的君藥,主治虛弱之症。

黃耆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利水消腫、生津止渴之功效。六一湯主治脾肺氣虛、表虛自汗、氣短乏力、倦怠嗜睡、面色蒼白、舌淡苔白、脈虛弱等症,而黃耆補氣固表之功效,正能針對這些症狀,提升機體的抵抗力,改善虛弱狀態,故為方劑中的核心藥物,起到主導作用。

黃耆六一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調和藥性: 黃耆性溫,甘草性甘平,二者配伍,可緩和黃耆溫燥之性,避免燥熱傷陰。同時,甘草亦能調和諸藥,使藥性更加平和,有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功效。

二、增強藥效: 甘草能增強黃耆補氣固表之效,使藥效更顯著。此外,甘草還能解毒,與黃耆一同使用,可增強藥物對疾病的治療效果,使療效更加顯著。

主治功效


氣虛津傷,肢體勞倦,口常乾渴,面色萎黃,不思飲食;或先渴而後生瘡癤,或患癰疽之後而口渴;或衛虛自汗;或痔漏膿水不絕。

傳統服藥法


黃耆(去蘆,蜜炙)6兩,甘草(炙)1兩。
平補氣血,安和臟腑。
上(口父)咀。每服2錢,水1盞,大棗1枚,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黃耆湯(《普濟方》卷二二九)、黃耆飲(《證治要訣類方》卷二)。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食慾不振肺結核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癤和癰嗜眠症(嗜睡症)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化膿性關節炎骨質疏鬆症身體容易出汗口乾口渴心情煩燥面色發黃

相同名稱方劑


黃耆六一湯, 出處:《朱氏集驗方》卷一。 組成:黃耆、當歸、甘草各等分。 主治:風濕相搏,肌肉瞤動。

黃耆六一湯, 出處:《直指》卷九。 組成:黃耆(炙)6錢,甘草(炙)1錢,白朮3錢,白芍藥3錢。 主治:虛勞自汗。

黃耆六一湯, 出處:《外科精要》卷下。 組成:綿黃耆6兩(用淡鹽水潤,飯上蒸),粉草1兩(半生半炙)。 主治:治渴補虛,免癰疽。主治:渴疾癰疽,潰後作渴。

黃耆六一湯, 出處:《外科正宗》卷三。 組成:黃耆(半生,半蜜水炒)6錢,甘草(半生,半炙)1錢5分,人參1錢。 主治:流註潰後,膿水出多,口乾作渴,煩躁不寧。

黃耆六一湯, 出處:《局方》卷五(寶慶新增方)。 組成:黃耆(去蘆,蜜炙)6兩,甘草(炙)1兩。 主治:平補氣血,安和臟腑。主治:氣虛津傷,肢體勞倦,口常乾渴,面色萎黃,不思飲食;或先渴而後生瘡癤,或患癰疽之後而口渴;或衛虛自汗;或痔漏膿水不絕。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