鱉甲飲子

BIE JIA YIN ZI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偏熱 (1.4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心經 15%
肝經 15%
胃經 10%
肺經 10%
腎經 10%
三焦經 5%
大腸經 5%
膽經 5%
心包經 5%
脾經
心經
肝經
胃經
肺經
腎經
三焦經
大腸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鱉甲飲子」中包含「鱉甲」,其主要原因如下:

  1. 滋陰涼血: 鱉甲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軟堅散結的功效。其能清熱解毒,對於熱毒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狀,如吐血、衄血、便血等,均有較好的療效。
  2. 補腎健骨: 鱉甲富含膠原蛋白,能補充腎精,強健筋骨,對於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骨質疏鬆等症狀,有一定療效。

因此,鱉甲在「鱉甲飲子」中起到滋陰涼血、補腎健骨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鱉甲飲子方劑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助運脾陽: 鱉甲飲子以滋陰清熱為主,但脾胃虛弱,氣血生化不足,則滋陰清熱難以發揮效用。白朮性溫,味甘苦,能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助運脾陽,使脾胃運化正常,有助於藥物吸收和藥效發揮。
  2. 固本培元,增強體質: 鱉甲飲子多用於陰虛內熱、體質虛弱之症,白朮能補氣固本,增強機體抵抗力,從根本上提高治療效果。

白朮的加入,既可促進藥效發揮,又能提升患者整體體質,使治療更有效率。

鱉甲飲子方劑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鱉甲性寒,甘草性甘溫,二者搭配,可有效緩和鱉甲寒性,避免過寒傷脾胃,使藥性更加平和,有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功效。
  2. 增強藥效: 甘草具備調和脾胃、益氣補虛、緩解藥物毒性等作用,與鱉甲配伍,可增強鱉甲的滋陰清熱、軟堅散結功效,提升整體療效。

因此,甘草在鱉甲飲子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既能調和藥性,又能增強藥效,使方劑更加安全有效。

鱉甲飲子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氣扶正: 鱉甲性寒,入肝腎經,有滋陰潛陽、軟堅散結的功效,但同時也可能導致氣虛。黃耆性溫,味甘,入脾肺經,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的功效。兩者搭配,可取長補短,既能發揮鱉甲滋陰潛陽之效,又能避免其寒性傷陽,更能補氣扶正,增強機體抵抗力,提高療效。
  2. 配伍相宜: 鱉甲飲子主要用於治療瘰癧、癭瘤等病症,這些病症多與體內氣虛、陰虛、痰凝等因素相關。黃耆補氣固表,與鱉甲滋陰潛陽相輔相成,能更有效地消除病竈,改善患者症狀。

鱉甲飲子中加入白芍,主要是考慮其 養血柔肝 的功效。

鱉甲性寒,入肝腎經,擅長滋陰潛陽,但其寒性較重,容易傷及脾胃。白芍性微寒,入肝脾經,能養血柔肝,緩解肝氣鬱結,且能調和脾胃,中和鱉甲的寒性,避免其過度損傷脾胃。

此外,白芍的養血功效,也能增強鱉甲的滋陰效果,使藥效更佳,達到滋陰潛陽、養血柔肝的整體療效。

鱉甲飲子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 川芎性溫,味辛,歸肝、膽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鱉甲飲子主要用於治療血瘀阻滯所致的各種病症,川芎的加入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減輕疼痛。
  2. 疏散風寒: 川芎還具有疏散風寒的作用。一些血瘀阻滯的病症,可能伴隨有風寒之邪,川芎可以驅散風寒,進一步促進血液流通,改善症狀。

因此,川芎的加入,不僅可以活血化瘀,更能疏散風寒,增強藥效,使治療更加全面有效。

主治功效


鱉甲飲子主治功效分析

綜合多部醫書古籍所述,鱉甲飲子主要針對「瘧母」進行治療。「瘧母」是指瘧疾久治不癒,導致脅下痞滿,腹中結塊,並伴隨形體消瘦、時發寒熱等症狀的病症。此方劑的治療原理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 活血化瘀,消癥散結
    • 瘧疾日久,邪氣深入,導致氣血瘀滯,凝結成塊,形成癥瘕,即所謂「瘧母」。鱉甲飲子中的鱉甲、白芍、川芎等藥物具有活血化瘀、軟堅散結的作用,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消散瘀積,從根本上消除病灶。
  2. 健脾益氣,扶助正氣
    • 久病耗氣,瘧疾纏綿日久,正氣虧虛,脾胃功能受損。方中白朮、黃耆等藥物具有健脾益氣、補虛養血的功效,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氣血生成,扶助正氣,以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病邪的清除和身體的恢復。
  3. 行氣除濕,調暢氣機
    • 氣機不暢也是導致痞滿結塊的重要原因。方中川芎、厚朴、橘紅等藥物具有行氣寬胸、除濕散滿的功效,可以疏通氣機,消除胸腹痞滿不適之感。
  4. 溫散寒邪,兼顧陰陽
    • 瘧疾發作常伴有寒熱症狀,方中草果具有溫散寒邪的作用,能驅散體內殘留的寒邪,同時配伍滋陰的鱉甲,兼顧陰陽平衡,使藥力更為全面。
  5. 和中調營,協調諸藥
    • 甘草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同時也能緩解脾胃不適,使藥力更好地發揮。生薑、大棗、烏梅則能調和營衛,增強藥效。

總之,鱉甲飲子通過活血化瘀、消癥散結、健脾益氣、扶助正氣、行氣除濕、溫散寒邪等多重作用,達到治療瘧母的功效。其配伍精巧,攻補兼施,既能消除病邪,又能扶助正氣,使身體恢復健康。本方劑的應用,不僅體現了中醫整體觀的辨證論治思想,也顯示了中醫在治療慢性疾病方面的獨特優勢。

傳統服藥法


鱉甲(塗醋炙令黃,去裙襕)3分,前胡(去蘆頭)3分,人參(去蘆頭)3分,甘草(炙微赤,銼)3分,生薑1分,豉心1分,蔥白7莖,雄鼠糞14個。
上細銼。
每服半兩,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及過敏體質者慎用。
  • 本方服用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 本方服用後,如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相關疾病


肺結核瘧疾胃及十二指腸炎胃下垂身體消瘦

相同名稱方劑


鱉甲飲子, 出處:《保嬰撮要》卷七。 組成:鱉甲(醋炙)、白朮、甘草、黃耆、白芍藥、川芎。 主治:瘧久不癒,脅下痞滿,形容羸瘦,腹中結塊,時發寒熱,名曰瘧母。

鱉甲飲子, 出處:《聖惠》卷十六。 組成:鱉甲(塗醋炙令黃,去裙襕)3分,前胡(去蘆頭)3分,人參(去蘆頭)3分,甘草(炙微赤,銼)3分,生薑1分,豉心1分,蔥白7莖,雄鼠糞14個。 主治:時氣後勞復,發寒熱進退。

鱉甲飲子,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二二引《濟生》。 組成:鱉甲(醋炙)、白朮、黃耆(去蘆)、草果仁、檳榔、川芎、橘紅、白芍藥、甘草(炙)、厚朴(薑制,炒)各等分。 主治:瘧疾久不癒,脅下痞滿,病人形瘦,腹中結塊,時發寒熱,名曰瘧母。

鱉甲飲子, 出處:《聖惠》卷十八。 組成:鱉甲半兩(塗醋,炙令微黃,去裙襕),柴胡1兩(去苗),人參1分(去蘆頭),甘草半分(炙微赤,銼),豉1合,白朮1分,雄鼠糞1個(微炒,别研)。 主治:熱病後體氣尚虛,用力太早,遂生寒熱,四肢乏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