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耆湯

GUI Q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誠書》卷十一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心經 20%
肝經 14%
肺經 10%
三焦經 6%
腎經 6%
大腸經 6%
膽經 5%
心包經 5%
胃經 4%
脾經
心經
肝經
肺經
三焦經
腎經
大腸經
膽經
心包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歸耆湯中包含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氣固表: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之功效。歸耆湯旨在補益氣血,固護肌表,而黃耆正是補氣固表之要藥,能增強人體抵抗力,防止外邪入侵。
  2. 助升清降濁: 歸耆湯中多用升清降濁之藥,如黃芪升清,配合其他藥物降濁,達到整體平衡。黃耆能提振元氣,使清氣上升,同時也能固護脾胃,促進濁氣下降,達到陰陽平衡,有助於改善體虛乏力、氣短自汗等症。

歸耆湯中包含當歸,主要源於其補血活血之效,與方劑整體功效相輔相成。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其補血活血,養血調經之效,能改善氣血不足、經血不調等症狀。歸耆湯主治血虛氣弱、腰膝痠軟、頭暈目眩等,以補益氣血為主。

當歸與方中其他藥材如熟地黃川芎白芍等,共同發揮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等功效,達到整體治療目的。

歸耆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是因為白芍具有以下兩個功效:

  1. 緩解肝腎陰虛:歸耆湯主治肝腎陰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等症狀。白芍性寒,入肝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的功效,可與黃芪、當歸等藥材相輔相成,共同滋養肝腎,緩解陰虛症狀。
  2. 調和藥性:歸耆湯中黃芪、當歸等藥材偏於溫燥,而白芍性寒,加入白芍可以起到調和藥性,避免藥物燥烈傷陰,更能溫和補益,使藥效更佳。

歸耆湯中加入川芎,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通絡: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之效。歸耆湯以補益肝腎為主,而肝腎精血不足往往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容易出現腰膝痠軟、頭暈目眩等症狀。川芎加入其中,可促進氣血流通,緩解肝腎虛弱導致的各種不適。
  2. 疏散風寒: 川芎亦可疏散風寒,治療風寒頭痛、鼻塞流涕等症。歸耆湯常用於治療風寒濕痺、腰膝痠軟等症,川芎的加入有助於散寒止痛,提高藥效。

歸耆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歸耆湯主要由當歸、熟地黃、黃芪、枸杞子等藥物組成,這些藥物性偏溫熱,容易燥熱傷陰。甘草性平味甘,能調和藥性,緩解燥熱之弊,使藥力平和,不傷正氣。
  2. 增強藥效:甘草能解毒、緩和藥性,有助於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例如,甘草可增強黃芪的補氣作用,同時亦可緩解當歸的活血作用,使藥效更趨完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歸耆湯」,主要成分有黃耆、當歸、白芍、川芎、甘草,主治功效為「傷食」、「痿黃」、「洞泄」與「並痘後目」。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其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同時,川芎還可治療風寒感冒、肢體疼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肝鬱氣滯引起的胸脅脹痛、胃脘疼痛等症。除此之外,川芎還有補血、強筋骨的作用,可治療貧血、月經不調、痛經,以及跌打損傷、骨折等症狀。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當歸能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達到補血效果;其活性成分能調節子宮平滑肌,緩解痛經,促進內膜生長,改善月經不調;當歸所含的維生素K等活性成分能增強血管壁張力,促進血小板聚集,達到止血效果。此外,當歸的揮發油等成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補血生肌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抑制血小板聚集,達到活血化瘀的目的;同時,當歸亦有止咳平喘之效,其所含的揮發油等成分具有鎮咳、祛痰、平喘的作用,可抑制氣管平滑肌收縮,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黃耆為中藥補氣之聖藥,具有補氣生血、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之效。黃耆還具有排膿、止血、解毒、化腐生肌、生津止渴、補中益氣、健脾胃、補血、固表止汗、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是中醫臨牀常用的補益藥品。

總結:中藥方劑「歸耆湯」,主要成分包括黃耆、當歸、白芍、川芎和甘草,具有補氣、補血、活血化瘀、止痛、解毒、利尿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傷食」、「痿黃」、「洞泄」和「並痘後目」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當歸1錢,黃耆5錢。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服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痤瘡胰臟炎癤和癰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麻疹四肢痿軟無力大量汗出(病危時)

相同名稱方劑


歸耆湯, 出處:《醫學入門》卷七。 組成:當歸1錢,黃耆5錢。 主治:虛火上攻頭目,渾身胸背發熱。

歸耆湯, 出處:《濟陰綱目》卷九。 組成:黃耆1兩,當歸(焙)1兩,糯米1合。 主治:妊娠下痢腹痛,小便澀滯。

歸耆湯, 出處:《活幼心法》卷終。 組成:當歸身5錢,蜜炙黃耆3錢,酸棗仁(炒,研)2錢。 主治:痘瘡漿足,身涼而汗不止者。

歸耆湯, 出處:《葉氏女科》卷三。 組成:當歸1兩,黃耆5錢,川芎3錢,益母草2錢,枳殼(麸炒)1錢。 主治:保産。主治:難産。

歸耆湯,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七五引《脩月魯般經》。 組成:黃耆1兩,當歸1兩,瓜蔞1兩,甘草1兩,皂角刺1兩。 主治:癰疽無頭,但腫痛。

歸耆湯, 出處:《誠書》卷十一。 組成:黃耆(炙)1兩,當歸5錢(酒焙),白芍藥5錢,川芎5錢,甘草(炙)3錢。 主治:傷食,痿黃,洞泄,并痘後目。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