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母麻黃湯

ZHI MU MA HUA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傷寒圖歌活人指掌》卷四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7%
脾經 18%
胃經 17%
心經 9%
膀胱經 9%
肝經 9%
腎經 8%
肺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膀胱經
肝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知母麻黃湯」

知母麻黃湯是中藥方劑的一種,主要成分包括:知母、麻黃、甘草、白芍。

方劑組成介紹

  1. 麻黃:

    • 性辛溫,歸肺、膀胱經。
    • 功效: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
    • 用於治療風寒感冒、水腫、咳嗽、氣喘等症。
  2. 甘草:

    • 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
    • 功效: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3. 白芍:

    • 性味苦酸,歸肝、脾經。
    • 功效: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用於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4. 知母:

    • 性寒、味苦,歸肺、腎經。
    • 功效:清熱瀉火、滋陰潤燥。
    • 用於治療熱病煩渴、骨蒸勞熱、肺熱咳嗽、大便燥結、小便不利、陰虛發熱、骨蒸勞熱、肺虛燥咳、消渴、腸燥便祕、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口乾舌燥、肺熱咳嗽、陰虛燥咳、痰黃粘稠、乾咳少痰、胎熱、胎毒、流產等症。

主治功效

  • 知母麻黃湯主治傷寒病癒後,出現精神昏沉的症狀。

總結

知母麻黃湯是中藥方劑的一種,主要用於治療傷寒病癒後,出現精神昏沉的症狀。該方劑由知母、麻黃、甘草、白芍四味藥組成,各味藥具有不同的功效,共同發揮清熱瀉火、滋陰潤燥,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的治療作用。

傳統服藥法


知母1兩半,麻黃1兩,芍藥半兩,黃芩半兩,甘草半兩,桂枝半兩。
上(口父)咀。水2升半,煮麻黃數沸,去上沫,納諸藥,取1升3合,去滓,每溫飲1大盞,半日可相次3服。溫覆令微汗。若心煩欲水,當稍與之,令胃中和則愈,未汗盡劑。

方劑組成解釋


知母清熱、潤燥、生津;麻黃發汗、解表;甘草緩急、和中;白芍養血、柔肝。本方以知母、麻黃為君藥,發汗解表、清熱除煩;甘草、白芍為臣藥,緩急和中、養血柔肝。諸藥合用,共奏發汗解表、清熱除煩之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氣。

相關疾病


瘧疾遺精身體發低熱

相同名稱方劑


知母麻黃湯, 出處:《傷寒圖歌活人指掌》卷四。 組成:知母3錢,麻黃、甘草、芍藥。 主治:傷寒癒後昏沉。

知母麻黃湯, 出處:《傷寒總病論》卷二。 組成:知母1兩半,麻黃1兩,芍藥半兩,黃芩半兩,甘草半兩,桂枝半兩。 主治:傷寒癒後,由於發汗不盡,餘毒氣在心胞絡間,有不了了證者,調至10日或半月20日,終不惺惺,常昏沉似失精神,言語錯謬,或無寒熱,有似鬼祟,或朝夕潮熱頰赤,或有寒熱如瘧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