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加葛根方

白虎加葛根方

BAI HU JIA GE GEN F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惠》卷十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8

熱/寒比例

偏寒 (0.61)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3%
胃經 26%
膀胱經 14%
脾經 12%
腎經 7%
心經 5%
肺經
胃經
膀胱經
脾經
腎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白虎加葛根方中包含麻黃,主要因其解表散熱之效。

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宣肺止咳、利水消腫之功效。白虎加葛根方主要用於治療外感熱病,症狀為高熱、口渴、汗出、脈洪大等。麻黃可發散風寒,促進汗液排出,減輕體內熱邪,同時又能 宣肺利氣,改善呼吸道症狀。

此外,葛根能清熱解毒、生津止渴,與麻黃協同作用,更能有效緩解病症。

白虎加葛根方中加入知母,主要考量其清熱瀉火、生津止渴的功效。

知母味苦寒,入肺、胃經,能清肺熱、降胃火。方中以白虎湯清熱瀉火為主,知母加入能增強其清熱之力,更有效地解除因熱邪壅肺而引起的發熱、口渴、汗出等症狀。

此外,知母亦具生津止渴作用,可緩解因熱邪傷津而導致的口乾舌燥、咽喉疼痛等症狀,進一步增強方劑的整體療效。

白虎加葛根方中加入葛根,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1. 清熱解表,生津止渴:葛根性涼,味甘,入脾、胃經,具有清熱解表、生津止渴的功效。白虎湯以石膏爲主,清熱力強,但容易損傷津液,葛根的加入可以緩和石膏的燥烈之性,並補充津液,使清熱解表效果更佳。
  2. 解肌透疹:葛根具有解肌透疹的作用,可用於治療麻疹、風疹等外感熱病,加速疹子的透發,減輕症狀。白虎加葛根方用於治療熱病,葛根的加入可以增強解表透疹的效果,使治療更加全面。

白虎加葛根方中加入石膏,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表: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的作用。此方用於治療外感風熱、熱盛傷津之證,如高熱、口渴、頭痛、咽痛等,石膏能清熱解表,降低體溫,緩解症狀。
  2. 清熱解毒: 葛根具有解肌退熱、生津止渴、升陽解肌的作用。石膏與葛根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清熱解毒、解肌退熱的作用,有助於緩解病症。

白虎加葛根方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白虎湯以石膏、知母、粳米為主,寒涼之性較重。葛根性微涼,加入甘草,其甘溫之性可緩解藥物的寒涼之性,避免傷脾胃,更適合患者服用。
  2. 增強療效: 甘草味甘性溫,能緩解葛根的清熱解表之性,使藥效更加平和,更能有效地治療外感風熱,並緩解發熱、口渴、咽痛、頭痛等症狀。同時,甘草還能協調其他藥物的功效,使藥效更佳。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白虎加葛根方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白虎加葛根方主要用於治療傷寒過程中出現的以下症狀:

  • 外感熱病引發的頭痛症狀
  • 骨節煩疼(全身關節處的酸痛不適感)
  • 已使用吐法或下法後,餘熱未清的狀況
  • 口乾煩渴(明顯口渴伴隨煩躁感)

此方特別適用於傷寒病邪已部分入裡化熱,但仍兼有表證未解的複雜情況,呈現「表裡俱熱」的病機特點。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藥物組成的君臣佐使分析

  1. 君藥:石膏(3.5兩)

    • 清解陽明氣分實熱
    • 直接針對內在的熾熱邪氣
    • 具有明顯清熱除煩、止渴的功效
  2. 臣藥:葛根(1.5兩)、知母(1.5兩)

    • 葛根:解肌退熱、生津止渴,協助解除表邪
    • 知母:加強清熱功效,養陰潤燥,針對熱邪傷陰
  3. 佐藥:麻黃(1兩)

    • 解表發汗,開泄腠理
    • 針對殘存的表邪和骨節疼痛
    • 用量較輕,意在解表而不過汗
  4. 使藥:炙甘草(1兩)

    • 調和諸藥
    • 緩和石膏、知母的寒涼之性
    • 避免麻黃過度發汗

處方治療原理

  1. 清熱與解表並行:針對表裡俱熱的病機,石膏清裡熱為主,麻黃、葛根解表透邪為輔。

  2. 兼顧傷津問題:石膏、知母、葛根共同發揮生津止渴作用,解決熱邪傷津導致的口乾煩渴。

  3. 緩解疼痛:麻黃開泄鬱閉,葛根解肌舒筋,可緩解頭痛和骨節煩疼;石膏清熱亦可間接減輕熱邪引起的疼痛。

  4. 餘熱處理:針對已用吐下法後餘熱未盡的情況,通過石膏、知母的清熱養陰作用徹底清除殘餘熱邪。

適應證推演

此方可視為白虎湯與葛根湯的合方加減,適合於:

  • 太陽病未解,已現陽明熱象的過渡階段
  • 表證未除(頭痛、骨節疼)而裡熱已盛(煩渴)的複雜病情
  • 不宜單純發汗或單純清裡的交錯狀態

藥物配伍體現了「清裡熱為主,解表邪為輔」的治療策略,既能大清氣分熱邪,又可兼顧殘餘表證的解除。

傳統服藥法


麻黃(去根節)1兩, 知母1兩半, 葛根(銼)1兩半, 石膏3兩半, 甘草(炙微赤,銼)1兩。
上為粗散。
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較強的寒涼性,體質虛寒者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及脾胃。

相關疾病


頭痛原發性高血壓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口乾口渴

相同名稱方劑


白虎加葛根方, 出處:《聖惠》卷十。 組成:麻黃(去根節)1兩,知母1兩半,葛根(銼)1兩半,石膏3兩半,甘草(炙微赤,銼)1兩。 主治:傷寒頭痛,骨節煩疼,或已吐下,餘熱不盡,口乾煩渴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