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戊己湯

JIA WEI WU J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26

熱/寒比例

極寒 (0.04)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16%
脾經 16%
胃經 16%
肺經 16%
膀胱經 8%
大腸經 8%
心經 8%
肝經 8%
腎經
脾經
胃經
肺經
膀胱經
大腸經
心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戊己湯中加入白芍,主要考慮其兩方面的作用:

  1. 緩解疼痛: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經,具有斂陰止痛的功效。戊己湯本身針對血虛所致的疼痛,白芍的加入能進一步緩解因氣血不足、肝血虧虛引起的疼痛。
  2. 滋養肝血:白芍能養肝血、柔肝舒筋,與戊己湯中其他藥物共同作用,改善血虛,從根本上緩解疼痛,使治療更加全面。

加味戊己湯中添加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戊己湯本身藥性偏寒,甘草性甘溫,加入甘草可以緩和藥性,防止寒涼過度損傷脾胃,避免出現腹痛、腹瀉等副作用。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調和諸藥、益氣和中、緩解疼痛等功效,可以增強其他藥材的療效,使其更有效地治療疾病。例如,甘草可以增強黃芪的補氣作用,增強白芍的止痛作用。

總而言之,甘草在加味戊己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可以調和藥性,又能增強療效,使其成為治療疾病的有效方劑。

加味戊己湯中加入黃柏,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戊己湯本身以清熱利濕為主,加入黃柏能加強其清熱瀉火之力,對於濕熱蘊結、熱毒熾盛等病症有更好的治療效果。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加味戊己湯中,黃柏與其他藥物如茯苓、澤瀉等配合使用,能更好地發揮其清熱利濕、健脾化濕的作用,有效控制濕熱邪氣,改善患者的症狀。

加味戊己湯中加入知母,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瀉火:知母味苦性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之功效。戊己湯本身主治熱病,知母的加入可以加強清熱瀉火的力量,更有效地消除病邪。
  2. 滋陰潤燥:知母兼具滋陰潤燥的作用,可緩解因熱病引起的津液不足、口渴咽乾等症狀。對於一些合併有陰虛內熱的患者,知母的加入可以起到滋陰清熱的雙重功效,更利於病情的恢復。

主治功效


加味戊己湯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 脾陰不足,土中之火刑金,而致內傷嗽血。

治療原理分析:

加味戊己湯由白芍、甘草、黃柏、知母組成。方中針對「脾陰不足,土中之火刑金」的病機,以滋養脾陰、清瀉虛火為主要治療原則。

  1. 脾陰不足: 指脾的陰液虧虛,不能滋養臟腑,制約陽氣。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陰不足可導致運化失司,氣血虧虛,並可產生虛熱。
  2. 土中之火刑金: 中醫五行學說中,脾屬土,肺屬金,土生金。當脾陰不足時,陰虛則陽亢,產生虛火,此虛火上炎,灼傷肺金,導致肺絡受損,則出現咳嗽、咯血等症狀。

各藥物作用解析:

  • 白芍: 養血斂陰,柔肝止痛。在此方中主要發揮滋養脾陰的作用,並能緩解因陰虛火旺導致的肝氣不舒。
  • 甘草: 調和諸藥,益氣補中,緩急止痛。在此方中可協助白芍滋養脾陰,並能調和藥性,緩解咳嗽症狀。
  • 黃柏: 苦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在此方中主要用於清瀉脾經虛火,防止火熱進一步傷陰。
  • 知母: 苦寒,清熱瀉火,滋陰潤燥。在此方中既能清瀉脾經虛火,又能滋陰潤肺,標本兼顧,以減輕咳嗽、咯血的症狀。

綜合分析:

加味戊己湯通過滋養脾陰 (白芍、甘草) 與清瀉虛火 (黃柏、知母) 的配伍,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一方面滋養脾陰,恢復脾土的正常功能,從根本上解決「土不生金」的問題;另一方面清瀉虛火,防止火熱繼續灼傷肺金,減輕咳嗽、咯血等症狀。因此,此方適用於脾陰不足、虛火上炎所致的內傷咳嗽、咯血等症。

此外,古文還提到了「柴胡飲子,治怒動肝火,木火上衝」,可見情志因素也可能加重病情。由於肝木克脾土,肝火旺盛會進一步損傷脾陰,導致虛火更甚,因此在治療時也需要考慮疏肝解鬱。

傳統服藥法


白芍、 甘草、 黃柏、 知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脾陰不足,土中之火刑金,而致內傷嗽血者。脾陰不足者,宜食甘淡養陰之品,忌食辛辣燥熱之品。土中之火刑金者,宜食清淡涼潤之品,忌食肥甘厚膩之品。內傷嗽血者,宜多飲水,忌食辛辣刺激之品。

相關疾病


咳血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戊己湯, 出處:《症因脈治》卷二。 組成:白芍、甘草、黃柏、知母。 主治:脾陰不足,土中之火刑金,而致內傷嗽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