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芩知母湯

HUANG QIN ZHI MU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

寒性指數

3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0%
胃經 20%
心經 11%
腎經 11%
大腸經 11%
肝經 8%
膽經 7%
脾經 4%
膀胱經 3%
肺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大腸經
肝經
膽經
脾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黃芩知母湯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 知母:清熱瀉火,滋陰潤燥。
  • 山楂: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活血化瘀,降氣,清熱利尿,安神。
  • 黃柏: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和解毒。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主治功效

小兒患有熱痢,且持續不停。

組成介紹

  1.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2. 黃柏:性寒味苦,具有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和解毒的功效。

  3.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4. 山楂:中藥功效齊全,具有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活血化瘀、降氣、清熱利尿、安神等多種功效。

  5. 知母: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

總結

黃芩知母湯是中藥方劑之一,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主治小兒患有熱痢,且持續不停。

傳統服藥法


黃芩1兩(去黑心),知母(焙)1兩,萎蕤3分,黃柏(去粗皮,炙)半兩,甘草(炙)半兩。
上為粗散。
1-2歲兒每服半錢匕,水7分,煎至4分,去滓,分2次溫服,空心、午後各1服。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黃芩、知母為君藥,清熱瀉火;山楂、黃柏、甘草為臣藥,健脾和胃,止瀉。諸藥合用,共奏清熱瀉火,止痢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麻疹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嘔吐口臭多痰不易流汗面色發紅噁心反胃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黃芩知母湯, 出處:《醫學集成》卷二。 組成:黃芩、二母、桑皮、天冬、杏仁、花粉、炒梔、桔梗、甘草。 主治:鼻中乾燥。

黃芩知母湯, 出處:《萬氏家抄方》卷二。 組成:黃芩、山梔、桑皮、杏仁、甘草、知母、貝母、桔梗、天花粉。 主治:火嗽。夏月嗽,有聲痰火面赤。

黃芩知母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七八。 組成:黃芩1兩(去黑心),知母(焙)1兩,萎蕤3分,黃柏(去粗皮,炙)半兩,甘草(炙)半兩。 主治:小兒熱痢不止。

黃芩知母湯, 出處:《普濟方》卷三九七。 組成:黃芩1兩(去心),知母(焙)1兩,山楂3分,黃柏(去粗皮,炙)半兩,甘草(炙)半兩(一方加竹葉)。 主治:小兒熱痢不止。

黃芩知母湯, 出處:《治疹全書》卷中。 組成:麻黃、前胡、防風、葛根、陳皮、杏仁、牛蒡、黃芩、知母、石膏。 主治:透疹達表,解毒清火。主治:疹已出,斑爛如錦,或紫或青或白,膿水腥臭不乾,胸膈迷悶,嘔吐清水,身體壯熱,痰嘶無汗。

黃芩知母湯, 出處:《嬰童百問》卷十。 組成:葛根半兩,陳皮半兩,杏仁半兩(去皮尖),麻黃半兩(去節),知母半兩,黃芩半兩,甘草半兩。 主治:小兒五臟邪熱,作成麻症,瘡色瘢爛,癮疹如錦紋,或白膿水腥臭不乾,心胸閉悶,嘔吐清水,身體溫壯。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