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紫草飲」中包含「紫草」的原因,主要有二:
- 清熱涼血,解毒消腫: 紫草性寒,味甘,入心、肝經,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消腫的功效。對於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瘡瘍腫毒、燒傷燙傷、丹毒等症,可起到良好的治療作用。
- 活血化瘀,止痛生肌: 紫草還能活血化瘀,止痛生肌,對於外傷出血、瘀血腫痛、創傷感染等症,具有顯著的療效。
因此,將紫草加入方劑中,可以發揮其清熱涼血、解毒消腫、活血化瘀、止痛生肌等功效,有效治療相關病症。
加味紫草飲中加入白芍,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緩解紫草的燥性:紫草性寒涼,長期服用易傷脾胃,而白芍性微寒,味酸甘,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緩解疼痛的作用,可中和紫草的燥性,保護脾胃,避免藥物對身體造成損害。
- 協同止血作用:白芍與紫草均具有止血功效,二者合用,相輔相成,可增強止血效果,尤其適合於熱毒血瘀所致的出血症狀,如外傷出血、內傷出血等。
加味紫草飲中加入麻黃,主要是為了其宣肺解表之效。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宣肺止咳的功效。
方中紫草、生地黃等藥物清熱涼血,而麻黃則有助於疏散風邪,使藥力透達,達到更好的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效果。同時,麻黃也能促進汗液排出,加速體內毒素的代謝,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加味紫草飲中加入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紫草性寒,甘草性甘平,兩者搭配可緩解紫草的寒性,避免損傷脾胃,使藥性更爲平和,更易於人體吸收。
2. 增強功效: 甘草味甘,能益氣補中,與紫草共同使用,可增強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的功效,使治療效果更顯著。
此外,甘草還具有調和諸藥、解毒護胃的作用,在方劑中起到重要的輔助作用。
主治功效
加味紫草飲 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醫學入門》記載,加味紫草飲主治痘出未透。
治療原理分析:
方劑組成包括:紫草、白芍、麻黃、甘草。
- 紫草: 為本方主藥,具有解毒透疹之功效。根據原文,可知紫草能“解毒”,並能“發痘”,使痘疹透發。
- 麻黃: 具有發汗解表的作用,能夠協助紫草透發痘疹。原文指出“麻黃髮汗,固能發痘”,說明麻黃在此方中主要起到發汗透疹的作用。
- 白芍: 原文中未直接提及白芍的具體功效,但根據傳統中醫理論,白芍具有養血斂陰、柔肝止痛的作用。在痘疹透發過程中,可能伴有陰血耗傷的情況,白芍可以起到滋養陰血、緩和痘疹發出所引起的不適。
- 甘草: 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可以協調紫草、麻黃、白芍的藥性,使藥效更加平和有效。
加減應用:
- 對於年壯及北方皮厚之人,可加蟾酥、辰砂。原文指出“加蟾酥、辰砂。蓋紫草解毒,麻黃髮汗,固能發痘;佐以辰砂解胎毒、涼心火;蟾酥善祛臟腑毒氣,從毛孔作臭汗出。”說明蟾酥和辰砂可以增強解毒、發汗的作用,進一步促進痘疹透發。
- 對於表實難出,可重用紫草、麻黃、甘草、白芍四味藥。
- 對於血虛出不勻,色不潤者,可加當歸以補血活血,改善痘疹的顏色和透發情況。
總結:
加味紫草飲以紫草解毒透疹為主,麻黃髮汗解表為輔,佐以白芍養血斂陰,甘草調和諸藥。通過解毒、發汗、養血等作用,促進痘疹透發,達到治療痘出未透的目的。對於不同體質和病情的患者,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加減應用,以提高療效。
傳統服藥法
紫草5分,白芍5分,麻黃5分,甘草5分。
年壯及北方皮厚之人,加蟾酥、辰砂;血虛出不勻,色不潤者,加當歸。
水煎,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紫草飲, 出處:《醫學入門》卷八。 組成:紫草5分,白芍5分,麻黃5分,甘草5分。 主治:痘出未透。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