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甘湯

SHAO GAN T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極寒 (0.0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5%
肝經 20%
胃經 14%
心經 14%
肺經 14%
脾經
肝經
胃經
心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芍甘湯中包含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緩解痙攣,調和營衛: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其具有 養血柔肝、斂陰止汗、和營止痛 的功效。在芍甘湯中,白芍主要用以緩解肌肉痙攣,舒緩疼痛,並協調營衛之氣,使氣血流通,達到治療目的。
  • 配伍增效:白芍與甘草相配,可以發揮 相輔相成 的功效。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胃經,具有 補脾益氣、和中緩急、解毒 的功效。甘草可以增強白芍的止痛作用,並減緩白芍的寒涼之性,使藥效更加溫和。

芍甘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是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芍藥性寒,甘草性甘平,兩者配伍,可以調和芍藥的寒性,避免過寒傷陽,更能發揮芍藥止痛、涼血的功效。
  2. 增強療效: 甘草味甘,具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的功效,與芍藥相配,可以增強其止痛效果,並緩解芍藥可能帶來的副作用,如口乾舌燥等。

總而言之,甘草在芍甘湯中起到調和藥性、增強療效的作用,使藥效更佳,更安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芍甘湯之主治功效分析

芍甘湯,僅由白芍與甘草兩味藥組成,看似簡約,實則蘊含深意,歷代醫家均對其功效讚譽有加。綜合古籍所述,芍甘湯主治各種腹痛,其治療機理可歸納如下:

治療原理:

  1. 緩急止痛、調和陰陽:

    • 白芍,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之功。《顧松園醫鏡》明確指出白芍「制肝補脾,活血止痛」,並多以酒炒之,以增強其活血功效。白芍善於緩解因肝陰不足、肝氣不疏引起的痙攣性疼痛。
    • 甘草,性平,入脾胃經,具有調和諸藥、補脾益氣、緩急止痛之效。甘草的「和中緩痛」作用,可輔助白芍,加強止痛效果。
    • 二藥合用,一柔肝、一健脾,可調和陰陽,使氣血調暢,緩解腹痛。
  2. 針對病機、隨證加減:

    • 《簡明醫彀》指出芍甘湯「治諸腹痛效」。《顧松園醫鏡》更進一步闡明,芍甘湯為「胃脘心腹諸痛」之主方,且應根據病症進行加減。如:
      • 熱痛(時作時止,得熱更甚):可加黃芩、黃連、山梔、川楝等瀉火之品。
      • 寒痛(痛無增減,得熱則止):可加桂枝、附子、乾薑、沉香等溫中散寒之品。
      • 虛痛(重按之則痛緩):可加人參、白朮、當歸等補氣養血之品。
      • 氣滯、血瘀:可加木香、豆蔻、香附、枳殼、橘紅、玄胡、鬱金等行氣活血之品。
      • 食滯:可加山楂、麥芽等消食化積之品。
  3. 氣血調暢、通則不痛:

    • 《顧松園醫鏡》指出:「凡痛定因氣滯,氣滯則血為之凝,痰為之結,食亦為不消」。說明腹痛往往與氣機阻滯、血瘀、痰結、食積等因素相關。
    • 芍甘湯可通過柔肝緩急、補脾益氣,達到氣血調暢之目的。配合其他藥物,可進一步行氣活血、化痰消食,使「通則不痛」。
  4. 健脾為本、正氣存內:

    • 《顧松園醫鏡》強調芍甘湯是「健脾最勝之劑」,說明古人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脾胃功能正常,則氣血生化有源,正氣充足,可抵禦外邪,腹痛自止。「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說明腹痛多因正氣不足而起,芍甘湯可健脾益氣,增強機體正氣。

具體應用:

  • 各種腹痛: 不論虛實寒熱,皆可使用芍甘湯為基礎,隨證加減,達到治療目的。
  • 婦科腹痛: 對於血虛導致的少腹痛,可酌情加入當歸、熟地、牛膝等補血活血之品。
  • 肝脾不和之脅痛: 若可按者為肝經血虛氣逆,可配合當歸、芍藥、甘菊等藥。若拒按者,則可能為肝經血瘀氣滯,可酌情考慮活血化瘀之品。

總結

芍甘湯以白芍柔肝緩急止痛,甘草調和脾胃、緩急止痛,二藥合用,相輔相成,可調和陰陽,緩解腹痛。其治療思路不僅侷限於單純的止痛,更注重辨證論治,根據不同病機隨證加減,可謂是治療腹痛的基礎方劑,在臨證應用中具有極高的靈活性和實用性。

傳統服藥法


白芍3錢,甘草1錢。
熱痛,加黃芩。
加生薑5片,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腹痛胰臟炎

相同名稱方劑


芍甘湯, 出處:《簡明醫彀》卷五。 組成:白芍3錢,甘草1錢。 主治:諸腹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