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正湯

BU ZHE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40%
肝經 30%
心經 10%
肺經 10%
胃經 10%
脾經
肝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補正湯中加入白藥,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提升藥效:白藥性寒涼,能清熱解毒,與其他藥材配伍,可更有效地達到補正之目的。例如,若方劑中有溫補藥材,白藥可平衡其燥熱,避免副作用。

2. 緩解副作用:某些藥材可能具有一定的毒性或副作用,白藥能起到解毒、緩解副作用的作用,保障患者安全。例如,若方劑中有補氣血的藥材,白藥可減輕其可能引起的燥熱、口乾等症狀。

總之,白藥在補正湯中,扮演著調節藥性、平衡陰陽、提高療效、保障安全的重要角色。

補正湯方劑中包含甘草,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之功效。補正湯中常含多味藥材,性味各異,甘草能將各藥性相調和,避免藥物互相沖撞,使藥效更協調。

二、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解疼痛、止咳化痰等功效,與補正湯中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可增強補益氣血、扶正祛邪的療效。

補正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養血柔肝: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止痛止痙的功效。補正湯旨在補氣養血,而白芍的養血功效能協同其他藥材,達到整體的補益效果。
  2. 緩和藥性: 補正湯中其他藥材如黃芪、黨參等性偏溫燥,白芍的寒涼之性可以緩和藥性,避免燥熱傷陰。同時,白芍還能緩解補氣藥材可能引起的燥熱症狀,使補益效果更為平和。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補正湯」

主治功效:肺氣虛弱,全身汗出不止。

組成

  1. 白芍:性味酸、甘,微寒,歸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平肝止痛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血虛、肝鬱、月經不調、崩漏、盜汗、自汗等症。

  2.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氣、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短乏力、咳嗽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

用法用量

將上述藥材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煎煮至藥液濃縮為原來的三分之一即可。每日一次,連續服用 10-15 天。

注意事項

  1. 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2. 孕婦、哺乳期婦女慎用。

  3. 服藥期間如出現不適,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總結

中藥方劑「補正湯」主要成分是白芍、甘草,主要治療肺氣虛弱,全身汗出不止。藥方中,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平肝止痛等功效,甘草具有補氣、益氣、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等功效。兩藥合用,可以有效改善肺氣虛弱,全身汗出不止的症狀。

傳統服藥法


白藥2兩,甘草(炙,銼)1兩,芍藥1兩。
上為粗末。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適用於肺虛汗出,症見全身無論冷熱都會出汗,面色蒼白,氣短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等。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滋膩生痰。
  • 本方有緩解作用,不宜急於求成,應堅持服用一段時間才能見效。

相同名稱方劑


補正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四十八。 組成:白藥2兩,甘草(炙,銼)1兩,芍藥1兩。 主治:肺虛,通身汗出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