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茄子根散

ZI QIE ZI GEN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3.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胃經 25%
心經 25%
肺經 25%
脾經
胃經
心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紫茄子根散為一方經典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紫茄根與白藥等多種草藥。白藥,在此處指的是中藥白芷,學名Angelica dahurica,又稱為杭白芷、川白芷,是傘形科植物的乾燥根。白芷性溫味辛,歸肺、脾、胃經,具有解表散寒、祛風止痛、通竅止帶之功效。

在紫茄子根散中,白芷的加入主要是利用其散寒解表與通竅止痛的作用。紫茄根性寒,專治熱毒,而白芷則能平衡方劑中的寒涼性質,避免過度寒涼對人體造成不良影響。同時,白芷的散寒通竅特性,可增強整個方劑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等症狀的能力。因此,白藥(白芷)在紫茄子根散中扮演著調和方劑性質與增強療效的重要角色。

紫茄子根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是為了調和藥性,降低藥物毒性,並增強療效。

甘草性味甘平,具有緩和藥性、解毒、潤肺止咳、健脾益氣的功效。在紫茄子根散中,甘草可以中和藥性偏寒或偏燥的藥物,減少對人體的刺激,降低藥物毒副作用。同時,甘草的解毒作用可以減輕其他藥物對人體的損害,提高藥物的安全性。此外,甘草還能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使藥物發揮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紫茄子根散主治功效分析

藥物組成

  • 紫茄子根:一斤,細切、曬乾、搗為末
  • 白芍:二兩,末
  • 炙甘草:一兩半,末 (《瘋門全書》版本);一兩,末 (《證治準繩》版本)

主治功效

根據古文內容,紫茄子根散主要用於治療大風疾,且常與「大麻仁酒」相間服用。

治療原理分析

  1. 大麻仁酒: 多篇古文中提到紫茄子根散需與大麻仁酒相間服用。大麻仁酒由大麻仁浸泡於酒中製成,具有潤燥通便、活血的功效。大風疾常伴隨皮膚乾燥、瘙癢等症狀,大麻仁的潤燥作用可能有助於緩解這些症狀。此外,酒本身具有溫通經脈、活血化瘀的作用,可能有助於藥效的發揮。
  2. 紫茄子根: 古文中並未明確說明紫茄子根的具體功效。
  3. 白芍: 白芍具有養血斂陰、柔肝止痛、平抑肝陽的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白芍具有抗炎、鎮痛、解痙、免疫調節等作用。在大風疾的治療中,白芍可能有助於緩解疼痛、調節免疫功能。
  4. 炙甘草: 炙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炙甘草具有抗炎、抗過敏、抗病毒、免疫調節等作用。在大風疾的治療中,炙甘草可能有助於緩解炎症反應、調和諸藥。

綜合分析

紫茄子根散的治療原理可能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發揮作用:

  • 潤燥活血: 通過與大麻仁酒相間服用,發揮潤燥通便、活血的作用,改善大風疾引起的皮膚乾燥、瘙癢等症狀。
  • 養血柔肝: 白芍的養血斂陰、柔肝止痛的功效,可能有助於緩解大風疾引起的疼痛等症狀。
  • 抗炎止痛: 白芍和炙甘草的抗炎、鎮痛作用,可能有助於減輕大風疾引起的炎症反應和疼痛。
  • 調和諸藥: 炙甘草的調和諸藥作用,可能有助於協調各個藥物的藥性,增強療效。

紫茄子根散的具體作用機理,特別是紫茄子根在此方劑中的作用,尚需進一步研究和驗證。

傳統服藥法


紫茄子根(切,曬乾,搗羅取末)1斤,白藥末2兩,甘草(炙微赤,搗羅取末)1兩。
上藥相和令勻。
每服2錢,以溫水調下,早飯後至晚,常均勻服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痲風 [漢生氏病]

相同名稱方劑


紫茄子根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四。 組成:紫茄子根(切,曬乾,搗羅取末)1斤,白藥末2兩,甘草(炙微赤,搗羅取末)1兩。 主治:大風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