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國老丸方劑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減輕藥物副作用的作用。國老丸方劑中可能含有較為峻猛的藥物,甘草可以起到調和藥性,使其發揮更佳療效,避免藥物對人體造成過大的刺激。
- 增強藥效: 甘草與其他藥物配合,可以增強藥效。例如,甘草與黃芪搭配,可以增強補氣作用;與桂枝搭配,可以增強溫陽散寒作用。在國老丸中,甘草可能與其他藥物共同發揮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國老丸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本方載於古代醫籍,主治「內熱便血,或血痔下血」,其病機關鍵在於「熱邪迫血妄行」。中醫理論中,血受熱擾則妄行離經,下注腸道或肛門,發為便血、痔血。此類出血多伴隨熱象,如口渴、舌紅、脈數等。國老丸以單味生甘草為君,取其清熱涼血、緩急止痛之效,針對內熱傷絡之證,使熱清則血自安。
組成與治療原理探討
生甘草之特性
- 清熱解毒:生甘草性微寒,歸心、肺、脾、胃經,長於瀉火解毒。《本草備要》稱其「生用氣平,補脾胃不足而瀉心火」,尤其適用於熱毒熾盛或血分有熱之證。
- 緩急和血:甘草具甘緩之性,能調和氣血,緩解腸道急迫狀態。對於痔瘡或腸絡損傷之出血,可減輕局部氣血逆亂,輔助止血。
- 蜜丸增效:煉蜜為丸,既可緩生甘草之峻性,延長藥效,又能借蜂蜜潤燥之功,兼顧腸道津液耗傷之弊。
方劑邏輯推演
- 單方獨用生甘草,直折火勢,體現「熱者寒之」的治則。其清熱作用間接固護陰血,熱去則血寧,符合「治病求本」之理。
- 便血、痔血者,局部多伴腫痛,生甘草兼能緩急止痛,標本兼顧。然若出血量多或久病氣虛,單用恐力有不逮,古代醫家或搭配他藥(如地榆、槐角)以增強療效。
綜論
國老丸以簡馭繁,藉生甘草清熱涼血之力,針對熱邪引發的下部出血。其組方思路反映中醫「藥專力宏」與「病機對應」的用藥哲學,然具體應用仍需依證加減,權衡虛實。
傳統服藥法
生甘草。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
每服7丸,清湯送下。即日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國老丸, 出處:《惠直堂方》卷二。 組成:生甘草。 主治:內熱便血,或血痔下血。
國老丸, 出處:《醫方易簡》卷九。 組成:生甘草、炙甘草各等分。 主治:內熱便血,痔下血。
國老丸, 出處:《衛生總微》卷十四。 組成:甘草(炙焦黃)。 主治:小兒瘦瘠虛羸,惙惙少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