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甘飲

LI GAN YI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中性 (1.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胃經 25%
心經 25%
肺經 25%
脾經
胃經
心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梨甘飲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和藥性: 梨甘飲多用於清熱潤肺、止咳化痰,其中梨子性寒,甘草則性甘溫,加入甘草能緩解梨子的寒涼之性,避免對脾胃造成過大的負擔,使藥性更加平和。
  2.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解毒和中之效。梨甘飲中其他藥材如貝母、杏仁等,性味較偏寒涼,甘草可起到調和藥性,使藥效更趨於平衡的作用。

主治功效


梨甘飲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松峰說疫》的記載,梨甘飲主要用於通治瘟疫

治療原理分析:

方中各藥物組成與現代藥理研究的功效有所差異,以下以古文記載的組成分析其治療瘟疫的原理:

  • **梨樹皮:**古文中並未詳細說明梨樹皮的功效,但其作為方中主藥,可能具有清熱解毒或發散表邪的作用,類似於梓皮飲中的生梓白皮,用於治療時氣瘟病初期的頭痛壯熱症狀。
  • 大粉草: 即甘草,具有調和藥性、益氣補中的作用。在瘟疫的治療中,甘草可能用於扶正祛邪,增強機體抵抗力,並緩解瘟疫帶來的虛弱症狀。
  • 黃秫谷: 即高粱的穀粒,具有健脾和胃、止瀉的作用。在瘟疫的治療中,可能用於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緩解因瘟疫引起的脾胃不和症狀。
  • 百草霜: 具有止血、消積、解毒的作用。在瘟疫的治療中,可能用於緩解瘟疫引起的出血症狀,並清除體內的毒素。

綜合而言,梨甘飲通過梨樹皮的清熱解毒 (推測),甘草的扶正祛邪,黃秫谷的健脾和胃,以及百草霜的止血解毒,多方面作用,達到通治瘟疫的效果。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古籍中對梨甘飲各藥物功效的記載較為簡略,且與現代藥理研究存在一定差異。因此,以上分析僅基於古文內容的推測,並不能完全代表梨甘飲的真實療效。

傳統服藥法


梨木皮1兩,大甘草1兩,黃秫谷1合(為末),鍋底煤1錢。
上為細末。
每服3錢,白湯調下,1日2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梨甘飲, 出處:《本草綱目》卷三十引《簡易方》。 組成:梨木皮1兩,大甘草1兩,黃秫谷1合(爲末),鍋底煤1錢。 主治:傷寒,溫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