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草湯
XIANG CAO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六十八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中性 (1.00)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胃經 25%
心經 25%
肺經 25%
脾經
胃經
心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香草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減少副作用的作用。香草湯中可能含有其他藥性較強的藥材,加入甘草可以使藥性更平和,減輕藥物的刺激性,避免對身體造成負擔。
- 增強藥效: 甘草能增強其他藥材的療效,使藥效更顯著。例如,甘草可以提高人參、黃芪等補氣藥材的補氣效果,也能提高麻黃、桂枝等發汗藥材的發汗效果。
因此,香草湯中加入甘草,可以有效地調和藥性、增強藥效,使藥效更安全、更有效。
主治功效
香草湯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
- 莎草根(去毛五兩)
- 甘草(一兩銼,炙)
主治
- 吐血
治療原理
從現有的古文內容來看,「香草湯」主要用於治療吐血。方中莎草根為主藥,甘草為輔藥。
- 莎草根: 古文多次提到「香草湯」可以作為炮製龍骨的前置作業。龍骨本身具有收斂止血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吐血、便血等症狀。而莎草根可能是指香附,香附具有理氣解鬱、調經止痛的功效,對於氣滯血瘀導致的出血症狀可能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 甘草: 甘草具有調和藥性、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等功效。在此方中,甘草可以調和莎草根的藥性,並增強補益作用。
綜合分析:
「香草湯」的治療原理可能是通過莎草根的理氣活血作用,配合甘草的調和補益作用,達到輔助止血的目的。但由於缺乏更多關於莎草根在此方中具體藥理作用的描述,以及沒有香草湯直接治療吐血的更詳細記載,因此對於其確切的止血機制還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考證。
此外,古文中更多地是將「香草湯」作為炮製龍骨的輔助手段,這提示「香草湯」本身可能並非直接強力止血的方劑,而是通過某種方式增強龍骨的藥效,進而達到治療吐血的目的。這種炮製方法可能是利用了莎草根的某種特性,如其氣味或成分,與龍骨相互作用,使其更易於吸收或發揮藥效。
總而言之,「香草湯」在古籍中主要與龍骨炮製相關聯,並被記載具有治療吐血的功效。其治療原理可能是通過莎草根和甘草的共同作用,特別是與龍骨的相互作用,達到一定的止血效果。然而,由於缺乏更詳細的藥理和臨床記載,其確切的療效和作用機制仍需進一步研究。
傳統服藥法
莎草根(去毛)5兩,甘草1兩(銼,炙)。
上為粗末。
每服2錢匕,水1盞,煎取7分,去滓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胃腸出血吐血
相同名稱方劑
香草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八。 組成:莎草根(去毛)5兩,甘草1兩(銼,炙)。 主治:吐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