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冬青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 調和藥性:冬青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但其寒性較烈,若單味使用易傷脾胃。甘草性甘溫,能緩和冬青的寒性,避免其過寒傷正,使藥性更平和,更易於人體吸收。
- 增強藥效:甘草具有調和脾胃、益氣補中之功,能增強機體抵抗力,並能與冬青相輔相成,提高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同時,甘草還能緩解冬青可能引起的副作用,如胃部不適等,使藥效更顯著。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冬青湯」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古今醫統大全》的記載,「冬青湯」被用於「洗諸害眼」,其主治功效為治療各種眼疾。文中雖未詳細列出冬青湯的組成,但透過上下文可得知其主要應用於眼部外洗,且具備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
治療原理分析:
外洗給藥,直達病竈: 「冬青湯」以煎煮後的外洗方式給藥,藥液可直接接觸眼部病竈,使藥效能夠迅速發揮。相較於口服藥物,外洗能更直接地作用於患處,減少藥物在體內的代謝損耗,提高治療效率。
清熱解毒,祛風止癢: 《古今醫統大全》中提及的「一切時氣熱眼風眼,爛弦自外而得之者」的病症,多與風熱之邪侵襲、肝火上炎等有關。而「冬青湯」具備清熱解毒之功,能清除眼部的熱毒,改善眼部紅腫、發炎等症狀。同時,外洗的方式亦可起到祛風止癢的作用,緩解眼部不適。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文中雖然沒有詳細說明冬青湯的組成,但是提到「外腎腫不下」可以使用冬青湯,且甘草具有調和諸藥、解毒止痛、調節心肺等功能。可以推測冬青湯中可能含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藥物,能幫助眼部血液循環,促進腫脹消退,減輕疼痛。
配合蒸燻,加強療效: 文中提及的另一種外洗方式,強調「絹包裹以線扎定,入罐水煎,仍以紙糊罐口,勿令氣出。卻於撫風處,就瓶口燻之,氣溫傾出,用淨絹蘸洗。」此法除了外洗外,還結合了藥氣蒸燻,透過熱力可使藥物更好地滲透到眼部組織,加強療效。
總結:
「冬青湯」雖在文中僅以簡短的「洗諸害眼」帶過,卻蘊含了豐富的治療思想。它透過外洗、蒸燻等方式,直接作用於眼部,達到清熱解毒、祛風止癢、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等多重功效,對於治療各種眼疾,尤其是外感風熱、肝火上炎引起的眼疾具有良好的療效。古人運用冬青湯的經驗,體現了中醫外治法的獨特優勢,強調了因病制宜、對症下藥的重要性。
傳統服藥法
冬青葉、小檗、甘草各等分。
以絹袋盛,投三沸湯中,須臾取起曬乾,如此三次,又以苦酒漬之二宿,曬乾為末,水泛為丸。
每服3錢,白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冬青湯, 出處:《醫統》卷六十一。 組成:冬青葉。 主治:諸害眼。
冬青湯, 出處:《普濟方》卷二四九。 組成:冬青葉、小檗、甘草各等分。 主治:外腎腫不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