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毒如神散
JIE DU RU SHEN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瘍科選粹》卷八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中性 (1.00)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胃經 25%
心經 25%
肺經 25%
脾經
胃經
心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解毒如神散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如下: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諸藥,使藥性趨於平和,避免藥物互相剋制,更能發揮解毒功效。
- 增強解毒力: 甘草本身具備解毒功效,可緩解藥物毒性,增強其他藥物的解毒作用,如與金銀花、連翹等藥材配合,能更有效地清除毒素。
此外,甘草還具備補脾益氣、緩和藥性等功效,有助於提升患者體質,促進機體恢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解毒如神散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首載於《瘍醫大全》,主要用於「諸般腫毒疔瘡」及「小兒痘疹」,其主治範疇集中於熱毒蘊結所致之外科瘡瘍與痘疹疾患。古代醫家認為,腫毒疔瘡多因火熱毒邪壅滯肌膚,氣血瘀阻而成;痘疹則屬外感時毒內蘊,需透發解毒。甘草經特殊炮製後,強化了清熱解毒、緩急調和之效,尤其針對「毒邪深重」之症,展現「以毒攻毒」之思維。
組成與炮製邏輯探討
核心藥材:
- 生甘草:性甘平,本具清熱解毒、緩急止痛之功。《本草綱目》稱其「解百藥毒,為眾藥之主」。生用偏清熱,炙用偏補益,此方取生甘草「去皮」旨在強化解毒效力。
炮製深意:
- 竹筒封藏:竹性寒涼,可助清熱;筒為密封,使藥性與竹瀝(竹筒內自然滲出之汁液)交融,增其涼潤解毒之效。
- 糞坑浸漬:端午午時為陽氣至盛之時,糞坑屬「至陰濁穢」之地,此舉暗含「陰陽相制」「以濁引毒」之理。古代認為穢物可「伏毒」,通過極端環境激發藥性轉化(類似現代發酵朽蝕)。
- 流水淨埋:洗去穢氣後埋土中,取「土性中和」以調藥性,避免過於峻猛。
治療原理推測:
- 甘草經腐殖環境長期浸泡,可能產生微生物發酵作用,生成類抗生素物質(古人雖無此概念,實則暗合)。
- 穢濁環境炮製後,甘草的「解毒」轉向「拔毒透邪」,適用於瘡毒深伏、痘疹難透之症。砂糖調服既可矯味,亦能甘緩補中,防藥性過烈傷正。
總結
此方以甘草為本,透過「極端炮製法」賦予其透毒外達、清熱化腐之效,體現中藥「製藥如用兵」的巧思——以腐穢制穢毒,以甘緩制峻烈。然其炮製工藝繁複,現代臨床罕用,但對理解古代「毒藥互制」理論具重要意義。
傳統服藥法
大甘草不拘多少(去皮)。
上為極細末。用竹筒1個,刮去青,兩頭留節,開一孔入粉草在內,待滿,用油灰塞孔,勿令泄氣,五月端午午時入糞坑中,以磚縛在竹上,墜沈糞底四十九日取出(或立冬月放糞中,立冬前一日取起),長流水洗淨,埋土中七日,去其糞氣,陰乾為末。
砂糖調服1錢。亦可外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麻疹
相同名稱方劑
解毒如神散, 出處:《瘍科選粹》卷八。 組成:大甘草不拘多少(去皮)。 主治:諸般腫毒疔瘡,及小兒痘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